——民生工程这五年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过去的五年,市财政将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状况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大手笔投入、大范围覆盖、大力度推进,5年民生工程建设,慈溪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的答卷,民心工程正惠及更多百姓,民生阳光遍洒每一个角落。
文化成果 普惠民生
开展送戏下乡演出3000余场;送电影下乡15000余场;文明礼仪、政策宣传1000多场。
实事点击: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调整完善城乡文化公共设施布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精品、文化品牌、文化阵地、文化保护四项工程,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做大文化产业。五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先进文化知识传播,大力推动社区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更好更多地满足群众广领域、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大程度地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新闻回放:看演出,观电影,赏赛事。今年春节,市宣传文化系统向市民送上精美精神大餐:1300余场次文体活动,让市民欢欢喜喜过了一个“文化年”。
春节期间,全市共安排了文体活动1312场次,包括市级活动869场次,镇村活动443场次。市文广部门组织举办了“上林之韵”2012春节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开展文艺专场演出2场,组织了猜灯谜、优惠图书展销等活动。组织开展“新老慈溪人·共度欢乐年”广场电影展,放映广场电影30场次。此外,还开展了空竹、腰鼓、健身气功等广场健身展示、乒乓球比赛、超级杯足球赛等“迎新春”系列健身活动,全市各镇(街道)也全面开放了公共文体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节日文化生活。
背景链接: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越来越需要文化做牵引。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我市以文化惠民为宗旨,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设或建成陈之佛艺术馆、市体育馆、上林湖越窑青瓷展示中心等,广泛开展以送电影、图书资料为主的“文化送百村”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并且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就业促进 温暖你我
新增就业岗位14.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稳定在2%和2.2%以内;本市籍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超过90%
实事点击: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城乡统筹就业步伐,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城乡就业培训、劳动就业促进每年都被列为政府实事工程。
新闻回放:宗汉街道百兴村的老陈今年已经57岁,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这个年龄到社会上找工作已经不太可能。前不久,在街道劳动保障部门的帮助下,他如愿以偿地谋得了一份职业——农贸市场的保安。把适合的岗位留给就业弱势群体,像老陈一样,不少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努力再次就业,保障了他们的经济收入,目前全市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440个。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公益性岗位补贴纳入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补贴额度由原先的1000元/月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80%,目前为2088元/月。
背景链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连续多年把实施促进就业工程放在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首,率先在全省试点实施城乡统筹就业。
从政策上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体面就业为工作重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实现灵活就业的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出台以来全市共发放社会保险补贴9035万元,享受人员近5万人次。
从服务上提升就业创业环境,搭建了以市人才市场、市劳动力市场为主体的高等级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了以慈溪人才网、慈溪就业网为主体的高标准网上就业服务网络;建立了以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主体、镇(街道)创业咨询服务窗口为依托的公共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按照镇级2-3名、村级1名标准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360名。
就医便捷 病有所医
全市卫生总投入达24.72亿元,年均增长23.88%;总投资约16亿元的九大卫生建设工程相继投用或如期推进;城乡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100%,基本实现“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实事点击: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以村(社区)为基础的三级卫生网络服务功能,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成省卫生强市。五年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推进市人民医院综合楼等九大卫生建设工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信息化与规范化建设等相继被列入政府年度实事工程。
新闻回放:家住横河镇洋山岗的林阿姨经常感慨现在的好政策,就拿就医来说,看病更方便了,而且还有保障。前段时间,林阿姨因患甲状腺腺瘤样结节,在市红十字医院做了手术,为她操刀的医生是与该院有医疗合作的浙医二院专家。因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林阿姨那次住院费用总计4858.70元,而她本人仅需支付1946.20元,报销比例高达59.94%。林阿姨由衷地说:“现在的好政策,让咱老百姓真是得实惠,不仅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省城名医的诊疗,而且医疗报销比例还这么高,减轻了就医负担。”
背景链接:我市逐步建立并完善住院统筹、大病救助、小病受惠、社区卫生服务“四位一体”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2007年至2011年,共筹集基金11.43亿元,其中市、镇两级财政投入6.63亿元,补偿参保病人877.82万人次,补偿支出9.48亿元,住院补偿26.05万人次,特殊慢性病补偿7.11万人,大病救助940人,门诊补偿844.57万人次。
这五年,通过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市人民健康保护伞有了更强力度的覆盖。截至2011年11月份,按照“一镇一中心”、“一村一站”的基本原则,我市设置了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城乡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了“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满足了群众就近就便“求医问药保健康”的需求,“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优质教育 全民共享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全市新建幼儿园园舍28701平方米;对农村义务段18所偏远学校学生实行全免费上学;城区20所中小学与农村47所中小学帮互结对;城区190名中高级教师与农村330名青年教师结对。
实事点击: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均衡发展,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规范提升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与产业、就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加快构筑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实质性启动职业教育园区,建成高等职业院校。五年来,教育均衡工程四次纳入政府年度实事工程。
新闻回放:日前,市教育局重新确认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龙山镇利群小学等13所农村学校名列其中,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以此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与一般学校的班级相比,别出心裁的教室环境,随意组合的课桌,展示才艺的橱柜等精心的环境布置,是所有小班化实验班级的共同特色。小班化的优势不仅是“小”,更在于它先进的课堂教育理念,自主合作、游戏实践、因人施教,这些在普通大班无法完全贯彻的教学思想在小班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实施。
背景链接:我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通过扩建校舍、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发放助学补助、新建幼儿园及健全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确保全民共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基本实现更高层次的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各项主要指标继续居全省前列。拥有15所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总数居全省县(市)首位,95%以上高中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45%,比“十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
安得广厦 化解民忧
在建和交付保障性住房70.5万平方米;竣工农民集中居住区102万平方米,1587户家庭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限价房以及人才公寓等住房保障;1571户农村困难家庭得到住房救助。
实事点击: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把社会事业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继续加大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五年来,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程、居民安居工程、住房保障工程等重点实事工程顺利推进,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新闻回放:星光家园二期B区工程已整体竣工;梅林小区保障性住房工程去年底平均施工至主体8层;新潮塘板块保障房已开工建设。我市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去年中心城区续建、新建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随着这些房源的建成投入使用,广大城镇低收入家庭、引进人才、新近就业大学毕业生、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星光家园二期B区工程总投资5.11亿元,总建筑面积15.3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人才公寓。梅林小区保障性住房工程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10.19亿元,共计房屋2008套,主要包括农民住房困难户保障性住房、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人才公寓,工程将于2013年建成交付。新潮塘保障性住房工程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5.55亿元,共计房屋1516套,主要包括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工程将于2014年建成交付。
背景链接: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为主,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人才公寓等其他保障方式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构建完善。截至2011年底,竣工农民集中居住区102万平方米,在建和交付保障性住房70.5万平方米;1587户家庭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限价房以及人才公寓等住房保障;1571户农村困难家庭得到住房救助。我市经济适用房已基本满足中心城区城镇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全市范围内廉租房已实现“应保尽保”。
完善保障 共享小康
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6万人、48.7万人、22万人、37万人和32.6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参保人数达到22.1万人;6万多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10.2万人次残疾人受益共享小康工程。
实事点击: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等各项社会保障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实施无社会保障困难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大力发展慈善、老龄和残疾人事业。
新闻回放:长河镇宁丰村家政服务员每天都会准时给80多岁的独居老人董成兴送去饭菜。董老太连续好几年都享受居家养老待遇,她已经习惯了这种一日三餐有人按时送来、逢年过节有人惦记问候的惬意生活。对城市社区的空巢老人、不愿去敬老院养老的孤老、低保和低收入老人及特殊对象(残疾人等)实施就近照顾形式的居家养老,并被列为2010年、2011年度的政府实事工程。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近年来,我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致力于为老人营造温馨舒适的晚年生活,全市47个城市社区、6个农村社区和176个行政村建立了社区(村)养老服务站,中心城区覆盖率达100%。全市组建起了由3000多名服务人员组成的养老服务队伍,其中专职服务员500多名,志愿服务者2500多名,同时建立老年互助服务队143支,形成了专职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上门服务和定点服务相结合、政府购单服务和社区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背景链接:经济实力的提升,为我市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工程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6万人、48.7万人、22万人、37万人和32.6万人。困难群体救助网络日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已在全市基本形成,目前,已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物价补贴调整机制,实现低保资金市级财政全额承担,推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低保规范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养老及福利事业实现新跨越,全市共投入1.2亿余元用于养老福利机构新建和改扩建,全市养老机构床位达到3308张,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助残扶残不遗余力,5年间累计为25402名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为4665名残疾人提供托(安)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