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慈溪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如何在辉煌的基础上续写精彩,实现持续跨越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从 “十二五”蓝图看走向
“十二五”开启,慈溪站在新的起点。“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 1月17日上午,市长徐华江在讲到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时说。
未来五年,坚持以强化新型城市化为引领,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坚持创新强市,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到2015年,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业创新环境和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等五项重大突破。两会闭幕之际, 《十二五规划纲要》出炉,为慈溪的未来描绘蓝图。
从 “十二五”蓝图看发展
“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纲要》体现了转方式的鲜明特点。从三大产业看,做强农业、做优工业、做大服务业协同驱动;从城乡区域看,区域经济带动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从 “三驾马车”看,扩大消费、优化投资、加快出口并驾齐驱。
随着 “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实现新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纲要》提出 “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突破1000亿元”。徐其明委员认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做大服务业也是调结构的重点。 “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
消费、投资、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 “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 “短板”。 “扩大消费需求,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关键作用。”冯炜炜代表分析,这意味着市民消费环境会进一步改善,消费业态趋于多样。 “扩大消费,重点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代表、委员指出,提升百姓的消费能力,根本上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健全保障体系。
从 “十二五”蓝图看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 “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围绕 “十二五”规划纲要,委员代表们纷纷认为,纲要中 “民生”两字频繁出现,体现政府对民生问题越来越关注。
就业不仅是群众生活的需要,也是个体尊严的保障。如何改善民生, 《纲要》将促进充分就业放在首位,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到2015年,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建成 ‘充分就业市’和 ‘创业型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
促进就业是今年 “两会”关注的民生热点,虞卡娜代表认为,“‘十二五’时期,不断开拓新的就业领域,从税费减免、技能培训、就业援助、财政投入等方面,制订一系列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以确保城乡就业稳定增长是当务之急。”
健全社会保障、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不少代表委员都在 《纲要》中看到了自己所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改善之策。胡雪群委员提交了关于居家养老的提案,她告诉记者, “十二五”期间慈溪户籍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20%左右,居于全省前列,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更加突出,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特别是完善并推广居家养老模式,是妥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好办法。 “我看到这在 《纲要》中有所体现,觉得非常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