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登陆点附近,有一个慈溪钢结构行业的龙头企业——宁波华星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个在慈溪新农村建设中小有名气的庵东镇华兴村。这一字之差的一企一村的当家人就是连续五届慈溪市人大代表陈启员,被誉为人大代表中的“常青树”。是他,从原来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成为了一名高级经济师,并亲手创办了具有国家钢结构工程专项承包安装一级资质的华星公司;是他,提议命名并领衔华兴村,在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小试牛刀”,用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村庄建设,使华兴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崭露头角,被誉为新时代农村干部中的“弄潮儿”。还是他,二十余次荣获市优秀党员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老先进”。
代表职责的积极践行者
陈启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担任乡人大代表。他长期扎根基层,密切联系选民,时时了解选民心声,关注社情民意,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人民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每年年底,陈启员都会把选区内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请到厂里座谈,向他们汇报自己履行代表职务情况,征求社情民意,为在人代会上提出建议获取素材。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去年下半年他特地在自己企业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点”,除了本人每周2天定时接待外,还安排专人随时接待选民反映各类意见。对选民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陈启员能根据现行政策、法规进行综合分析,对关系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他总能收集足够的令人信服的材料,撰写成建议,并提出具体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所提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003年,慈溪市政府通过规划,把杭州湾新区的面积扩大到140平方公里,农户建房被控制,当地村民反映强烈。针对这一情况,陈启员在2004年初的市人代会上提出制订落实杭州湾新区详规的建议。这个建议既关系到新区的建设,又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规划等部门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形成了可操作性的详规,明确了规划辖区内各行政村的农民建房地块,切实解决了农民的建房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靠北,包括华兴村在内的庵东镇七塘以北的大片区域一直不通自来水,造成该片2万多人平时生活用水只能靠“天落水”,老百姓面临“吃水难”的实际问题。陈启员在走访了许多选民,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后,多次向市政府提出自己的想法,反映老百姓的呼声。此事引起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还专门在庵东召开了协调会。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庵东塘北各村普遍安装了自来水,并实施了一户一表工程,老百姓终于用上了清澈的自来水。
2005年,正值宁波市级重点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建设,而华兴村也涉及到大量的征地拆迁。恰逢此次机遇,陈启员就对村庄整理、农田水利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为优化华兴村的布局,他起草了一则建议,并通过市人大牵头,由宁波市人大代表向宁波市人代会提出了建议,从而使连接线沿边的房屋拆迁、农田水利设施的布局等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同时,作为村书记和代表的他,勇挑重担,全身心投入,耐心细致地做好了相关政策处理、房屋拆迁、拆迁户安置等工作,从而保证了重点工程的如期推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康庄工程”的不断实施,城乡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希望有便捷公交。但由于客少线长导致经营亏损等原因,公交客运只通到镇建成区,无法下伸到村。陈启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多次牵头,协调客运公司和有关村,并每年出资补助客运公司,终于在2007年促成了镇城区至镇西北各村的公交运行。去年底,他再次牵头,经过调研协商、多方呼吁和积极努力,争得了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于今年7月1日开通了庵东西二至慈溪汽车北站的公交线,结束了庵东镇塘北中西部至市区无直达公交车的历史。同时,他还计划出资30多万元,建造西二公交车站。
社会和谐的推动者
陈启员出生在海边,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农村基层干部。他平时生活在群众中,对庵东镇原西二片的群众最了解,哪家经济有困难,他都会送点钱过去,哪家遇到了纠纷和麻烦,他会出面协调,他曾多次为一些生活困难的弱势家庭解决建房、就业等困难,甚至哪家不尊重老人,他也会出面干预。
陈启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出钱为全西二片4个村80岁以上的老人发慰问金,前几年又为部分困难的老党员安装电话,近年又出资为华星路、华泰路安装路灯。当村书记的这几年,他既没有向村集体报销过一分开支,也没有拿村里的一分报酬。相反,他还把镇政府发给他的工资交村干部专户存起来,用于资助老干部、帮助贫困户以及助学结对等。他加强对村民和职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社会上努力营造敬老爱幼、团结互助的氛围……这一切都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人大代表的良好素质,并使他在原西二片树立了良好形象和威望。以致原西二片的选民有什么要求都会向他反映,上级领导要了解原西二片群众的呼声,也都会去问问他,陈启员成了真正的“人民代表”。
对选民反映的有些历史疑难问题,陈启员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政策水平和在地方上的威望,主动出面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如原西二渔业队和堰坝职工要求落实承包土地和经济待遇的问题,一度成为重复上访和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陈启员通过调查摸底,从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当事人提出的解决承包土地的要求,根据一、二轮土地承包时规定的居民不得承包集体土地的政策,理直气壮地做好说服工作;二是对已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确实有困难的,通过民政部门,给予社会救助;三是有劳动能力、要耕种土地的,向所在村经济合作社提出,可以转包土地,并尽可能给予满足。
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2001年,华星厂所在的村和附近的二个村进行了合并。在陈启员一手创办的华星厂成为民营企业的“明星”后,村民希望贫困的新村也能像华星厂那样兴旺。经陈启员提议,村民讨论,把新村命名为华兴村。同时,根据村民的愿望,2003年,村、企党组织合并,陈启员兼任华兴村党总支书记。
时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开始动工兴建,这使原来偏僻的海边穷村成为一方热土。陈启员看到了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他提出了“打好桥牌,建设新村”的工作思路。于是,他调整了公司的管理机制,以便能腾出更多精力来抓好村庄建设。他向上积极争取,把华兴村纳入了市“新环境百村改造”规划。他和村班子一起经过调查摸底,制定了华兴村发展规划,把全村辖区划为工业区块、村庄集聚区块和农业区块。根据规划,对现行民房分别进行拆迁、梳理、聚集。
建设新农村,海边穷村遇到了资金上的困难。2003年,陈启员以自己的华星公司出面融资,开发三产,启动建设华兴市场,转让部分房产,盘活资金,一年下来净赚近千万,并通过商铺出租,为村集体增加了几百万的固定资产和每年20多万的租金收入。
在淘得第一桶金后,陈启员开始带领华兴村去绘就华兴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2007年初,位于大桥旁边的华兴村村民陈国军一家高兴地搬入了村里新建的公寓房。陈国军一家是村里的困难户,由于自己和妻子长期有病在身,不能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去年,华兴村建起了四层楼的公寓楼房,经村里统筹协调,没钱造房的陈国军一家没花一分钱搬进了宽敞明亮的125平方米新房。和陈国军一起搬进新房的还有其他3户贫困户。给困难的村民提供免费住房,这以前在华兴村想也不敢想的。
除了解决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外,陈启员带领华兴村村班子还为拆迁户高标准地建造住宅房,并着手开展道路硬化、河道治理、绿化建设、路灯安装、环卫设施改善等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陈启员充分显示了一个企业家对资本运作的灵活性和工程实施的超前性。他在规划新村建设时,充分考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在新村建造过程中,同时开展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规定所有的强弱电线都采取地埋。
多年来,陈启员引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带领当地村民致富;主政华兴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脱颖而出,为村民谋福利;履行人大代表职务,更是“不负众望”,深得当地选民的爱戴,认真践行了一位老代表的崭新履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