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在慈溪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市财政局 胡利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中共慈溪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慈党〔2019〕3号)、《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实施办法》(慈人大〔2019〕8号)等精神,现就2022年度我市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资产负债情况
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股权投资以及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总额396.10亿元,同比增长31.0%;我市行政事业性负债包括长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以及应交税费等,总额152.03亿元,同比增长28.5%。我市行政事业性净资产244.07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市本级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327.46亿元,负债总额117.50亿元,净资产209.96亿元,资产负债率35.9%;镇级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68.64亿元,负债总额34.53亿元,净资产34.11亿元,资产负债率50.3%。
(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情况
1.主要资产配置情况
我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和构筑物净值52.02亿元,其中房屋358.91万平方米、净值50.31亿元;设备110.36万(个、台、辆等)、净值9.68亿元,其中车辆1384辆、净值0.83亿元,单价100万以上设备220台、净值1.81亿元;家具和用具净值2.28亿元。2022年度新增资产18.8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20亿元,主要增加房屋、设备和图书档案、家具和用具等资产;无形资产0.22亿元,主要增加计算机软件等资产;在建工程12.40亿元。
2.资产使用情况
行政事业性资产用于本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和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资产使用以自用为主,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出租出借情况。2022年,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价值1.27亿元,主要是房产出租(其中行政单位出租出借资产价值0.39亿元,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价值0.88亿元)。2022年新增出租出借资产价值0.44亿元。
3.资产处置情况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主要为无偿调拨(划转)、捐赠、报废报损、转让、出售、出让、置换、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2022年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价值3.70亿元,包括出售出让转让0.01亿元、无偿调拨1.17亿元、报废报损2.52亿元。
4.资产收益情况
2022年我市行政事业性资产收益0.13亿元,其中包括:出租收入0.11亿元,主要是房屋、土地及构筑物的租金收入;处置收入0.02亿元(含报废残值收入)。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完善管理体系,夯实主体责任
一是加强全链条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继承现行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基础上,出台《慈溪市市级政府公益仓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能。完善财政—部门—单位“三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强化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和使用单位具体管理的主体责任,增强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履职需要。同时,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认真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如:针对审议中发现出租资产收取不及时问题,2022年9月,及时印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租金收取和资金存放的通知》(慈政办发〔2022〕64号),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租金管理。
二是构建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制度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公路资产、国有文物资源资产、公共租赁住房资产等管理办法,坚持谁负责管理维护、谁负责核算原则,明确交通、文广、住建等部门职责分工,落实主体责任。2022年3月,我市开展了公路资产专项清查工作,公路资产累计入账价值为34.28亿元。2022年11月,我市开展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情况调研工作,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求,对192.04公里城市道路、224座城市桥梁、2.76万盏城市照明、114.81万平方米园林绿化及3个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资产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摸清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家底。
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夯实管理基础。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一体化应用,通过智慧财政系统,将资产配置管理职能嵌入到预算管理流程,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细化、动态的资产信息,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衔接,防止资产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切实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二)统筹盘活利用,提高使用效率
一是推进市级公益仓建设。为助推共同富裕先锋市建设,进一步拓展公物仓功能,探索我市市级政府公益仓建设工作,促进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等资产的循环利用,目前,公物仓在仓资产共78件。
二是加强资产盘活力度。在已连续多年大力盘活闲置资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视野、深度挖潜,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充分论证、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创新资产盘活方式,分类分项研究确定盘活方案,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充分挖掘闲置资产价值,加快盘活利用。全面开展我市国有资产(资源)排摸工作,组织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查盘活工作,推行小宗土地统一经营开发、闲置资产注入国企实体化开发等模式,形成存量资产与新增资产良性互动。
(三)坚持服务均等化,发挥保障效能
一是卫生健康资产较快增长。我市卫生健康机构2022年资产总额34.50亿元,同比增长6.2%。市人民医院扩建工程、龙山医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市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扩建工程等投入使用,卫生健康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力巩固我市疫情防控成果。
二是教育系统资产不断扩大。2022年资产总额27.61亿元,同比增长5.4%,教育设施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行知职校合作办学项目、横河中学综合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新潮塘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学校等一系列民生教育工程顺利运行。
三是文化设施惠民力度加大。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开放共享,提高资产资源使用效率,特别是提高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体育场所向社会公众开放程度,盘活和优化资产使用,慈溪文化公建群的投入使用成为慈溪靓丽的地标。
四是深化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共计减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租金0.09亿元。
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资产盘活整合注入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工作目标。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人员配备不足,造成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调动频繁,部分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办理资产移交不全面,导致资产管理不规范。
(二)资产管理规范程度和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部分单位资产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对每年至少一次盘点的要求未落实,甚至长期未进行资产盘点,实际无法使用已处置的资产未进行销账和资产登记核销等现象普遍存在。资产使用效益不高和产权不明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资产共享共用机制还未全面建立。
(三)资产管理内控仍需强化
虽然各单位基本构建起了覆盖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内控制度体系,但个别单位对内控制度执行仍不够到位。国有资产管理配置、管理、处置等工作需要各个归口管理部门相互合作来完成,个别单位没有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未形成有效工作合力,造成资产管理工作存在风险隐患。在具体工作实施中,个别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来开展工作,从而出现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清、内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分级资产管理体制。贯彻落实“财政综合管理、主管部门日常监管、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管理”的分级管理原则。各单位要根据上级要求制订适合本单位的日常资产管理办法,对日常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负主体责任。二是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对现行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和完善现行政策,进一步保障资产规范管理。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细化内部工作规程,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规范日常管理,助推提质增效
资产底数清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更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做好清查盘点处置等基础工作,不仅要落实关于每年一次资产盘点的要求,还要落实及时对应处置资产进行处置的要求,对符合报废、报损、盘亏等条件,实际确实无法使用或不符合使用要求的资产,要及时完成资产处置。落实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
(三)创新盘活方式,加强资产绩效
一是转变观念多手段盘活资产,对权证齐全无纠纷的经营性资产,可采取资产注入等方式整合至市属全资国有企业名下,做大国企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二是加快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建设,鼓励跨部门的资产调剂和共享共用,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在市级政府现有公物仓基础上延伸“慈有公益仓”,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能,促进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发展。三是建立行政事业性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对资产使用进行有效监控,加强资产管理同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
(四)加强系统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全面建成我市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掌握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存量和变动情况,建立国有资产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体制机制。通过打造国有资产看板(国有资产一本账、土地房屋一张图、主要资产一清单、自然资源一张图)、资产分析等模块,统一形成国有资产实物资产和价值资产台账,有利于全面摸清我市国有资产家底。通过报告审议、评价管理、风险预警、问题督办等机制,实现国有资产共享更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功能,促进政府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