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溪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06-03 阅读: 1383

2021年1月20日在慈溪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慈溪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开展“三争三拼、六大赶超”行动,取得了“两手硬、两战赢”的积极成效,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的县市(预计情况,需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主要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表

从市级层面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聚焦战疫复工,经济运行逐月回稳向好。深化落实“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系列决策部署,持续严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时出台“惠企18条”“稳外贸8条”“提信心促消费11项行动”等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双千”服务专项行动,为企业减税降费超50亿元,兑现中央直达资金8亿余元,全产业链复工等经验得到国家、省主流媒体报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三大需求逐步回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外贸自营出口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三大收入稳步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187.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6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企业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7.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95%和14.59%,贷款净增328亿元,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0.48%。

(二)聚焦创新提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有效。发展动能加快培育,温医大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落户,慈溪医工所入围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新获发明专利282件,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3.2%,科技进步监测体系创新指数居宁波首位。深化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隐形冠军企业2家、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1家、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9家、培育企业27家、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315家;新认定省级小微企业园4个,新开工小微园3个、新建成2个;建成5G基站1188个,实施5G应用示范项目6个,新增工业机器人320台、企业上云1270家,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1家、省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资源池10家。服务经济稳步发展,农贸城建成投用,建材家居城开工建设,“慈溪优品馆”电商直播基地建成运营,新晋成为全国“超大型淘宝村集群”,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11.5%;建成市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文旅大数据中心,成功创建景区城,新增景区镇6家、4A级景区1家、A级景区村93个,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市。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新增3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创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三)聚焦营商环境,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深入实施接轨上海六大工程,建立与上海虹口区对口联系机制,深化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市实验幼儿园与虹口区体育幼儿园等合作协议陆续签订,环创中心与临港创新管理学院合作打造园区学习共同体,2个合作项目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上签约,8个镇(街道)与上海相关镇(街道)建立合作关系。攻坚推进对口扶贫,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一期正式开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80天”,初步建成项目审批三级代办体系;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384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9407亩。深化国企改革和“凤凰行动”计划,新增信用评级2A及以上国企4家,新增上市公司3家、累计达到10家。出台人才新政和“上林英才”计划升级版,自主申报入选国家领军人才3人、省级领军人才重点推荐5人,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杰青”、“国万”实现零的突破,入选宁波“3315系列计划”人才项目17个,“3315资本引才计划”居宁波首位。我市在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县榜单中列全国第4位、省内第1位。

(四)聚焦美丽慈溪,城乡建设品质有效提升。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新城河、前湾金融港等重大板块开发,完成房屋征迁52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小区改造71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93.67万平方米,创成省基本无违建县;通苏嘉甬铁路启动海上钻探,西二环北延、芦庵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完成建设,胜陆公路前应路至梅园互通高架主线春节前可通车,中横线路面改造、建附线(浒崇公路至胜新公路段)二期、横筋线路面提升等工程加快推进,浒运公路新建工程正式开建;城区潮塘江排涝二期、三塘横江拓疏(陆中湾至水云浦)、新城河拓疏二期等工程加快建设。持续开展美丽乡村“三村一线”建设,26个精品(示范)村、110个美丽宜居村、中横线精品线和两条镇级风景线全部竣工,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成为宁波唯一入选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9.3%,PM2.5平均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标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全覆盖。

(五)聚焦全面小康,民生实事持续有效落实。年度十项民生实事总体顺利,全年民生支出**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本市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73万人、创业实体1.09万家,建成城区福利院二期和城南老年公馆项目。推进健康慈溪建设,常态化运行疫情防控,有效落实发热病人全周期管理,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改扩建、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扩建工程基本建成。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市创建,浙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第三实验小学东校区扩建工程投用,明月湖和新潮塘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快建设,前湾慈吉外国语学校开工建设,等级幼儿园、优质幼儿园招生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63.3%,荣登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榜首。文化事业提档升级,青瓷文化传承园商业化运营,森林氧气音乐节等10余项大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有序推行“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市镇两级矛调中心全面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投用,智慧城管实践获评全国样本,平安建设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同时,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把“十四五”发展谋划和规划编制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及早部署开展了前期课题研究、基本思路研究和规划纲要编制等工作,谋划确定了我市“十四五”时期的城市发展定位、经济发展方向、主要发展指标和重大项目支撑等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今后五年,我市将围绕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努力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长三角黄金节点城市、活力澎湃的浙江创新智造示范区、美丽幸福的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总的来看,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宏观环境中国外新冠疫情演变、国际经贸形势等不确定性持续加大,内部发展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有所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依然较多。二是新旧动能接续仍存障碍。传统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步下滑,新兴产业所产生的新动能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仍显短板,重大产业项目招引缺少实质性成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短板,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升。三是民生发展仍有短板。资源能源需求刚性增长与生态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仍处于偏后水平,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建议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有望开启复苏进程,但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不均衡性,最终表现将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及宏观对冲政策的有效性,疫情冲击导致的衍生风险也不容忽视。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总体上处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进程中,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依然较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持宏观政策延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作出制度安排,新发展格局有望加快形成。从我市发展看,我市将进入深度拥抱高铁时代、前湾时代、长三角一体化时代的关键之年,发展中面临着多重战略叠加的机遇,也面临着经济稳增长促转型、城市扩能级提品质等多重考验,需要做好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充分准备。

同时,今年是“十四五”开篇之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既要切合总体发展趋势,也要体现我市“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导向,体现开局之年为今后五年发展开好头、破好题、打好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按照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总体部署,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及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新发展机遇,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强化“中心、融合、民本、实干”四个意识,深入开展“三争三拼、六大赶超”行动,全力夺取“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和要求,建议今年奋力实现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如下:

1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7.3% 其中市级增长7%

2 规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8.5% 其中市级增长7.2%

3 服务业增加值 增长6.7% 其中市级增长6.5%

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增长8.5% 其中市级增长6.5%

5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增长8% 其中市级增长6%

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6.3% 其中市级增长6.5%

7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9% 其中市级增长8%

8 商品销售额 增长11% 其中市级增长7.5%

9 外贸自营出口 保持全国份额 保持全国份额

10 实际利用外资 4亿美元 1.5亿美元

11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3.5% 3.3%

12 不良贷款率 1.5%以内

1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保持稳步增长

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保持稳步增长

1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保持稳步增长

16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以内

17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2.5万人

18 单位GDP综合能耗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19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20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3%

21 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宁波市控断面) 28.6%

22 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控制 33微克/立方米

2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 92%

24 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 96%

25 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比 55%

26 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 27件

27 新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 12200人

28 新增执业(助理)医生数 160人

29 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数 250个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根据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要求,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建议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致力“十四五”良好开篇,抓好规划引领城市扩能

强化规划《纲要》统领性约束力。抓好“十四五”规划实施,制定主要目标和重点项目、平台载体、改革举措等分工方案,协同推进17个重点专项规划和6个一般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确保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深度衔接、主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高水平编制市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适时启动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重点领域政策储备,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国内大循环和链接内外双循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等重点目标任务开展政策研究储备。

聚力前湾新区慈溪片建设。围绕建设前湾沪浙合作慈溪创新区、打造“前湾之芯”的总体目标,注重交通先导地位,积极配合通苏嘉甬高铁前期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配合推进沪甬城际、市域快轨前期工作。高水准谋划高铁板块整体设计开发,同步启动高铁板块整体招商,加快打造前湾金融港、前湾未来社区等重点功能区块,促进慈溪城区与杭州湾新区在产业、科创、公共服务等方面融合发展。积极跟进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建设方案,对标国内先进跨区域合作区,谋划探索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产业平台整合提升。积极推进重点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全力打造高新智造集群、周巷智造集群、观海卫智造集群、慈东滨海智造集群、现代农业智创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启动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开发,力争创成省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启动高新区二期开发建设,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在中部谋划建设慈溪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现代农业开发区扩能增效,促进产城联动和农工旅一体融合发展。深度整合提升镇级工业区块,建设一批示范效应明显的高标准特色小微企业园区,全力打造小微企业园发展的“慈溪模式”。

(二)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经济稳增产业升级

优化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快建设“123”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10家左右新兴产业企业,打造智能家电、稀土磁性材料等6条标志性产业链,培育产业链示范应用项目10个。支持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新一轮智能化改造,新增工业机器人500台以上,打造2个宁波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等数字化产品,力争软件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零突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加快推进新基建,新建5G基站700个以上,实现城区及重点镇5G信号全覆盖。积极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稳步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正大农业硅谷,新增示范性合作社8家以上、家庭农场10家以上,新申报实施农业科研项目10个以上,谋划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提质发展民营经济。深化落实惠企政策和降本减负措施,完善“政务+市场化”企业服务体系,拓展“企业码”应用场景,提升服务企业实效。大力培育千百十亿级大企业,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扩面和资本市场上市步伐,新增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宁波市单打冠军企业3家、上市企业2家。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覆盖水平,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独角兽”企业。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健全融资对接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提高首贷户和信用贷款比重,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改、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性。

积极链接内外双循环。开展“抢订单、抢市场、抢出口、稳外贸”专项行动,稳固传统市场,扩展新兴市场,深耕“一带一路”市场,稳住出口市场份额;加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成运行驿淘跨境电商产业园,积极引入跨境电商巨头,引导企业建立境外销售基地。启动实施内贸拓市倍增计划,全面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谋划建设电商园区和物流园区,高效运营慈溪产业带直播基地(慈溪优品馆),争取引入区域性电商总部,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市。深化促消费系列行动,加快城市地标酒店、聚美家居等项目建设,打造夜间经济5个地标商圈、10个特色示范街区,打造中部旅居小镇综合体、东部微旅游度假区、城区文旅体创意休闲带等重点特色旅游板块,大力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开展招商引资提速增效专项行动,争取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到位宁波市外内资100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占比高于40%。

(三)致力激发内外新动能,抓好创新驱动开放发展

全力构建区域创新链。积极打造上林科创走廊,加快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科创平台,分类招引建设一批共享型检测平台、重点实验室,在六大主导产业全面建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创新服务覆盖30亿元规模以上的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中科院两大平台等产业研究院市场化体制改革,探索“新时代星期天工程师”专家智库建设,发展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结合城区重点区块改造,培育发展产业应用型特色创新空间;优化完善上海、杭州飞地功能定位和运营管理机制,更好促进产学研异地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上林英才计划升级版,制定出台人才新政配套政策,加强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引育培养,加大对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的重点企业奖励支持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15个以上。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接轨上海六大工程,重点聚焦交通、产业、科创、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对沪合作。大力深化重点合作,加快推进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共建漕河泾开发区慈溪分区、产业创新协同发展试点等项目;开展与上海虹口区战略合作,推动形成一批实质性合作项目。积极推进科创合作,共建同济慈溪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双创协同平台。积极引入优质产业与公共服务资源,扩大长三角范围内异地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覆盖面,力争市属学校与长三角知名学校战略合作覆盖率达到20%以上,力争引进长三角资金100亿元以上,其中上海资金25亿元以上。

(四)致力营造城市新面貌,抓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全面启动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建成胜陆公路二期、开发大道(西二环至浒崇公路)等工程,启动中横线快速路一期、浒崇公路拓宽(永安路至坎墩街)和孙塘路、乌山路南延等项目建设,实施建附线、三海线等路段维修改造工程,建成城市智慧化管理系统,新增配建停车位3000个、公共停车位400个。迭代更新核心板块,加速新城河一期区块开发见效,推进新城河二三期整体开发,启动新城河四五期区块开发,启动新潮塘区块新改造项目,力促老工业区、舜都西区和城西仙潭路区块有序改造,鼓励推动“微改造”,实施城中村改造3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3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完成房屋征迁60万平方米。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新时代美丽乡村“12113”工程,新增省级景区村庄4个,新创建宁波市级小集镇式中心村1个、乡村振兴示范带1条、梳理式改造村30个以上;完成农房改建1万户以上、公厕改造**座以上。启动乡村治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百村百贤百事”活动,创建省级善治村20个以上。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创建,创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家、数字农场10家、数字村庄试点3个。做好留用地指标兑现,探索集体经济“镇村联建统营”新路径,力争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村占比70%以上。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水环境治理攻坚,全线推进新城河拓疏二期工程,提速建设城区潮塘江排涝二期、中部三塘横江(陆中湾至水云浦)拓疏等工程,开展四灶浦流域治理试点;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教场山和北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污水管网20公里以上,完成10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47个,完成12个以上。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构建涉气行业智慧化监管网络,健全大气污染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加强工业企业废气、秸秆焚烧和扬尘管控,落实烟花爆竹“双禁区”管理。积极建设无废城市,启动中部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和东部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构建一般工业固废分类收运处置系统;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及收运体系,力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全省优秀行列。

(五)致力打造一流新服务,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深化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广一次办、就近办、无休办,拓展一批高频民生事项全城通办,健全政务服务“全周无休”工作,推动政务服务2.0建设向基层延伸,建立市镇村三级一体化快速联动协调机制,探索二手房买卖一站式服务。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依托“可视化展示、场景化模式、虚拟化实景”等在线功能,不断优化一站式互动性全景化智能网上大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智能站点品牌。全力抓好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80天”改革,推进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改革试点,完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专业服务。

健全经济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推动告知承诺制等极简审批模式应用。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慈溪分中心。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健全公共信用指标、信用综合监管责任、公共信用评价及信用联合奖惩等三大体系,深化信用体系在重点领域创新应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推行工业用地“限地价竞税收”出让,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和竞价机制。推进国有企业“三个主体”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探索国有资本在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投资布局,提升2家国企信用评级,完成所有融资平台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

推进城乡改革深化集成。深化“一城两镇”改革试点,全面实施省级小城市试点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小家电智造小镇围绕投资达标和功能融合加快核心区建设,息壤小镇加快科创能级、创业服务水平提升和3A景区创建。推进农村集成改革,优化“三权”抵质押贷款政策,研究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探索创新农业担保基金运行新模式;巩固农合联改革成果,创建省级产业农合联、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各2家。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鼓励发展租赁住房市场,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推动分质供水、供排水统筹统调。

(六)致力提升市民幸福感,抓好和谐社会共建共享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深化“乐业慈溪”品牌建设,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扩面,失业保险基金良性运行,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创业实体1.2万家,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夯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确保本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99%以上。投用城区福利院二期和城南老年公馆,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的53%以上。

持续发展民生事业。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巩固融媒体中心宣传阵地作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传染病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体系;加快卫生基建项目攻坚,投用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和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扩建项目,开建龙山医院二期项目,推动宁波合盛医院尽早建设,鼓励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城区义务段学校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确保新潮塘、明月湖板块九年一贯制学校顺利开学,力争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巩固在85%以上,公办招生覆盖率保持在50%以上,探索职业教育“专业服务产业”办学新机制。高质量发展文旅事业,巩固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成果,达蓬山申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息壤小镇等4家单位创建3A级景区,加快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宁波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举办越窑青瓷文化节、慈溪艺术节、氧气森林音乐节、全国U系列田径赛等大型文体活动。

全力保障社会稳定。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重点抓好“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深化矛调处置闭环运行机制;实体化运作人民调解协会,巩固拓展“党员老娘舅”等民间调解品牌,力争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坚持数字赋能,建成运行数字慈溪指挥中心,完成“雪亮工程”三期智能化改造,打造新型智能城市治理模式。巩固扩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全力做好重点案件防范打击、风险稳控,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恶性案件和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371710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