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市发改局局长 徐国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编制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纲要》的形成过程
“十四五”规划编制从《思路研究》——市委《建议》——《纲要》编制三个阶段,历时一年半。在编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市委全体会议、市委理论务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就我市“十四五”发展的目标思路、战略任务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就《基本思路》和《纲要》编制进行研究审议;市人大、市政协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市人大主任会议、市政协主席会议还多次进行研究讨论。《纲要》从前期研究、框架形成、初稿起草,到修改完善,都注重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并开辟“共话‘十四五’、寻梦新征程”网络建言献策活动。可以说,《纲要》的形成过程是汇聚集体智慧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
二、关于《纲要》的框架内容
《纲要》总体分为三大板块、十二个章节:
第一板块(第一章):提升能级,走前列当标兵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回顾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简要分析“十四五”发展的环境形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我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十四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二板块(第二章至第十一章):主要部署“十四五”发展任务。分别是创新引领、产业体系构建、双循环发展、深化改革,区域融合发展、基建加码、生态环境、社会民生、城市文明、社会治理10个方面。
第三板块(第十二章):保障支撑,实现慈溪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总体目标定位
1.远景目标。到2035年,慈溪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
2.“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六个方面:一是发展能级显著提升[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市)领先、在省内和长三角县(市)中实现争先进位];二是创新动能充分激活[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县(市)];三是城乡品质独具魅力(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级有效提升);四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补齐生态短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五是市域治理加速优化(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国内同类城市前列);六是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建立适应发展需要和常住人口规模的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城市定位。《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既延续“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又根据现实基础和发展新形势,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内涵,提出了打造“长三角黄金节点城市”“浙江创新智造示范区”“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的发展目标。
(二)关于指标设置
围绕我市“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要求,安排了“高质量经济、高活力创新、高能级城市、高颜值环境、高水平治理、高品质服务”六类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并加大了创新和社会治理方面指标比重,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营商环境便利度、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等指标。现就两个主要指标安排作简要说明:
1.地区生产总值。按照奋力冲刺3000亿元的目标,需年均增长8.4%以上。其中杭州湾新区实现两位数的增幅,总量在1200亿元以上;市本级年均增长6.5%,总量在1800亿元左右。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围绕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3.7%(“十三五”目标2.8%,实际完成3.2%)。
(三)关于“四个重大”
本次《纲要》编制过程中,更加突出“四个重大”谋划工作,并作为《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的重要支撑。例如在重大改革方面,谋划推动“撤市设区”、镇(街道)撤并、数字赋能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在重大政策方面,提出产业扶强做优培育政策、创新土地供应政策、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新一轮财政政策等等。在重大平台方面,打造2个省级开发区(园区),一是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努力打造国家高能级产业平台;二是谋划建设慈溪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上市企业集聚区和民营经济转型示范园。除此之外,现高新区将作为前湾新区智能制造核心区来打造;环创中心打造城市经济功能平台;镇级将主要依托特色小镇、小微园区建设来解决民营经济培育发展的空间保障问题。农业方面着重深化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旅游方面以鸣鹤风景区为主平台,并通过积极招引落地重大旅游项目来谋划新的旅游集聚地。在重大项目方面,将实现通苏嘉甬铁路(慈溪段)、前湾创新城核心功能区、新城河区块、余慈中心连接线高速和G228合建项目、中横线快速路(芦庵公路至寺马线段)、宁波至慈溪市域快轨等30亿元以上六大标志性项目有实质性突破,另外将聚焦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五大领域,建立总投资2600亿元左右的“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动态持续抓项目落地。
(四)关于构建市、区融合发展体系
一是以市域空间布局促融合。逐步推动慈溪高铁站北部区域和杭州湾板块相向发展,形成南北融合发展的空间框架,共筑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
二是以交通互联互通促融合。未来五年,浒运公路、青少年宫路北延、浒崇公路改扩建、永安路改造延伸、城市北环线等一系列交通项目将在“十四五”建成,极大增强与杭州湾新区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
三是以机制体制优化促融合。将聚焦规划、创新、产业、交通、民生、生态六大领域,形成一系列机制,特别在推进工作对接和干部交流机制、招商合作机制、产业共建利益共享机制、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策共享机制上有大的成效。
(五)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创新引领,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以更精准的产业定位指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打造6条以上高质量标志性产业链,“3+3+X”新型制造业体系。即智能家电、关键基础件、汽车及零部件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若干前沿产业,培育推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二是以更多元模式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形成“135”现代服务业体系。即商贸服务“1个千亿级产业”,科技服务、休闲旅游、现代物流“3个百亿级产业”,商务服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生活服务“5类特色产业”。
(六)关于城市品质提升
一是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提出“北创、东拓、南优、西活、中提升”的城市区块发展策略,重点引领城市向北,与杭州湾新区融合发展。
二是突出“一城一带”两个核心板块引领。“一城”即以高铁枢纽为核心,高起点高水准规划建设前湾创新城。“一带”即打造环创—新城河城市经济带,以环创、新城河板块为核心,以新城大道交通走廊为轴带,以平台经济和服务经济为内涵,打造高能级城市经济带。
三是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功能板块开发建设。除上述两个核心区块之外,将结合城中村征迁改造、低效闲置用地清理等,按照建设未来社区和发展城市经济的理念,系统谋划推进一些具体功能板块的开发建设,如城南乌山板块、城西生态乐居板块、东部智慧产业新城、城北商品市场园区等。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纲要》是战略性、纲领性的发展规划,要切实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各类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均须依据发展规划来编制,市级空间规划要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市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要细化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任务,确保全市发展“一盘棋”,形成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待规划发布后,将抓紧制订出台《纲要》分解落实方案,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强化责任落实和督查考核,确保《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