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1-02-25 阅读: 1014

2020年3月31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钟近茂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充分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我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提升,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教科文卫工委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下,于1月上中旬就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我们听取了市教育局、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及观海卫镇、周巷镇的工作汇报,先后召开了由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镇人大副主席、分管副镇长、人大代表、成校校长、职高校长及师生(含毕业生)代表、校企合作企业负责人等参加的座谈会8次,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赴5所职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市政府及教育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致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居宁波乃至全省全国前列,获评首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一)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一是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并实施《慈溪市“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慈溪市“十三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职业教育打造中高职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高地发展方向,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二是财政保障逐渐改善。2019年,职业教育支出总额为30887万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总额的9.6%。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1.71亿元,单独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用于城乡各类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三是教师队伍素质日益提升。实施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班师比1:4.4核定教师编制。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占比分别达到88.5%和63.0%,涌现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能手教师和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一是现代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基本建成。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形成错位发展、规模发展、特色发展新体系。全市5所中等职业学校有4所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办学总规模为295个班级、11300名学生,共开设15个大类56个专业。成功创建慈溪技师学院。二是育人模式不断创新。实施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升工程,全面推行“德育生活化”模式和“7S”管理。开设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七年制“中本一体化”、中外合作班、现代学徒制班等。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对口帮扶,办好“新疆班”和“安心(安龙、兴仁)班”。三是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推进。各职业学校按照服务社会、服务产业的教学宗旨,创新实践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和课程改革实验,开设一批新兴专业和产业学院。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连获佳绩,累计获得金牌78枚。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日益增强。一是职业学校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双证书”取得率达100%,获得职业资格中级工以上证书达80.40%,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1089名职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二是技能培训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19年,全市共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2597人、职业技能鉴定10135人。近三年共举办工业企业经管人才培训班82期,培训经管人才6286名。全市累计拥有各类技能型人才22.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6万人。三是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出台《慈溪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提升方案》,探索产教深度融合运行机制,成立7个职教集团,与大众、吉利、公牛等138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市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一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多数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的需求远不及普通高中强烈。教育系统内部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差,被冷落、边缘化。二是全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企业就业准入门槛偏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三是唯学历倾向严重。社会上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普遍不将技术工人视为人才。大规模追求“学历升格”现象,一定程度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就业导向,不利于就业结构优化和缓解生产一线紧缺技能劳动者的矛盾。

(二)对职业教育的保障力度有待强化。一是经费稳步增长机制不够健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逐年减少,实训设施远远落后于市场技术技能需求,很难满足学生日常技能训练和开展社会培训。职业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与宁波市本级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且列支项目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创建经费配套不够到位。二是教师队伍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教师老龄化、结构性缺编等问题突出。专业课教师来源单一,缺少实践经验。企业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或通过招聘专职任教的通道不畅,政策不优。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没有反映职业教育特点,教师参与国际交流缺少指标和经费支持。三是职业学校师生生活条件亟需改善。杭州湾职高、锦堂职高地理位置特殊,师生交通出行极不方便,需要市级层面予以协调保障。

(三)对职业教育的参与融合有待深化。一是行业企业内生动力不足。政府、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参与办学的责权利界定不明,具体政策吸引力、可操作性不够,“一头热、一头冷”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受限于财务分配政策规定,学校对培训收入缺乏支配权,教师对参与推进校企合作缺乏热情。三是校企合作缺乏稳定长效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尚未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直接影响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

(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与社会需求匹配不够精准。一是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学校培养计划方向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推进学徒制培养、“双证书”制度面临体制机制障,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作为教学基本内容的实习环节,缺乏严格细致的执行标准和评估标准。二是职能技能培训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培训内容与企业、社会需求脱节,培训绩效有待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导向和企业主体作用未充分显现。三是职业教育人文关怀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利者”,加上家庭对孩子教育重视关心不够,社会、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导致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

三、意见和建议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查组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水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一重要指示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方向,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事业。一是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破除鄙薄职业技术教育偏见和狭隘的成才意识,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不断健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点研究促进校企合作政策措施,明确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形式内容、促进措施和落实要求,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教师和企业员工参与校企合作的绩效分配、学生实习和学徒培养的劳动保障等政策,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一批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切实发挥好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和企业在协同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稳步提高职业教育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生均拨款机制,改善职业学校实训设备、教师培训、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基础设施、社会培训等保障水平,注重发挥资金补短板、促改革的导向作用。

(二)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大政府宏观统筹力度。着手开展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起点布局全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准确定位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兼顾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平衡中职教育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二是要推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学校在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法人制度结构,健全学校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管理组织。三是要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调发展。落实职业学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制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方案,调整职业技能扶持政策,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服务水平。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社会公众、职业学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要强化基本定位。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办学,坚持授人一技之长,让学生掌握一技之能,努力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学生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要把教育教学标准。紧跟产业变革优化专业设置、健全教学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整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制订落实好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建立以培养质量、服务贡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三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稳步扩充教师队伍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破除用人制度障碍,建立健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法关于职业学校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规定,给予学校聘用聘任和报酬支付自主权。支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鼓励职业学校通过校企业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所得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教师绩效分配。定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注重教师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职业自信、社会责任和正确价值观。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368301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