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
2021-02-25 阅读: 839

2020年3月31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市教育局局长 王建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4所,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95班11300人,专任教师1054人。共开设15个大类56个专业方向,涵盖全市绝大部分产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发展水平位居宁波乃至全省全国前列。职普比例大致相当,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逐步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荣获首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和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连续7年获省“职业教育发展挂钩考核优秀单位”,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健全体制机制,落实政府统筹协调职责。我市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分别出台了《慈溪市“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和《慈溪市“十三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坚持“开放、多样、优质”的发展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做强做优职业学校,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慈溪,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顺利迁建,慈溪技师学院成功创建,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层次。加强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加大区域内职教、普教、成教、高教统筹力度,促进教育体系的衔接与融通。大力开展社会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

(二)优化整合资源,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按照专业服务产业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致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和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近三年创建省、宁波市名校3所。拥有省级示范、特色等品牌专业19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4个,省职工、农民培训示范基地4个。19所成校全部为省标准化成校,其中省现代化成校5所,宁波市特色示范成校8所。自2015年以来,市财政已累计投入3670万元新建和提升了278个面向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的家电制造、信息技术、建筑技术、机电模具等现代化的各类专业实训室,年培训规模达到了在校学生人数的2倍,5年累计培养培训中级工18876名,培训高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7984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1899名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支持241家企业复工复产。

(三)坚持立德树人,做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着力加强职业学校党建工作,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职业学校办学方向正确。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加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核心素养“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四个维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把核心素养培育与学校党建、校园文化、校企合作、课程改革高度融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杭州湾职校“德育生活化”模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之为“杭职现象”,各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相关课题获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花季关护”工作写入全国人代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开展文明风采、创业创新、志愿服务、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劳动观念与创新能力培养。

(四)彰显职教特色,推进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按照现代职教理念,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借鉴“学校+企业”的CEO等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中外合作,与韩国白石大学、国际金钥匙组织、德国手工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参与中东、西亚等部分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深化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接受贵州安龙、兴仁两地汽修专业建档立卡学生落户锦堂职高,组建“安心班”2个,连续9年招收新疆班学生。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开设了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 七年制“中本一体化”、国际合作班、现代学徒制班等,为学生成才搭建立交桥。近年来毕业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全国技能大赛累计获得金牌78枚,位居全国同类地区前茅。

(五)搭建培养平台,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组织举办各类教师培训,定期举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专业课教师技能竞赛、教师优质课评选、教坛新秀评比、金牌杰出(功勋)教练认定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一批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宁波市名师、宁波市首席工人、宁波市教坛新秀等先后脱颖而出,提升了名、特、优教师的比例,加快了优秀教学团队的形成。目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8.5%,其中技师以上职称比例占52.96%,数量和比例均在宁波保持领先。

(六)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精神,出台了《慈溪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提升方案》,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运行机制。组建了9个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与大众、正大、公牛等138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其中宁波市级以上优秀校企合作项目与实训基地21家。新建成“慈溪技师学院高新区分校”、“周巷职高雁引智慧工作室”等有一定影响的校企合作基地和创业创新基地,成功创建了2个宁波市“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助力宁波市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参与部分协会日常管理,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技术比武。结合主题教育深化“三服务”专题活动,在用工需求、文化营造、科技攻关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与相关部门联合组织校园招聘,安排供需双方直接洽谈,减少就业中间环节。发挥校企双方积极性,完善“专业服务产业”和“产业提升专业”机制,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互通融合,互派骨干,合作建设“大师工作室”,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品牌企业冠名班,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环节,规范流程,加强管理,增加顶岗实习比例。与企业联合开展中职升学学生跟踪联系,鼓励高职毕业生回慈溪就业创业。

(七)坚持齐抓共管,营造职教发展良好氛围。每年组织职教宣传月系列活动,通过优秀毕业生评选、“上林工匠”表彰、优秀合作企业授牌等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通过组织家长会、家访、校园开放日等活动,提高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度和认同感;通过开展企业见习、实习,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和就业动力。近五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先后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家级媒体相继进行报道。四所职校分别多次承办了宁波市级以上的大型活动,有效提升了我市职教影响力。

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经济大市,职教强市”目标引领下,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发展瓶颈,难以适应我市创新驱动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提升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一)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其重要性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就读职业学校仍然不是人民群众主动和满意的选择,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职业学校被冷落和“边缘化”现象依然突出,招生难、生源差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职业学校扶持政策不够到位。一是人才引进缺乏自主权。学校急需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和金牌教练因招考条件和程序限制难以入编。二是社会培训缺乏激励措施。存在培训多与少一个样的现象,对教师服务企业的兼职兼薪政策也尚未出台。三是校企合作缺乏政策保障。校热企冷现象比较突出,企业内在动力不足,难以深度融合。

(三)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中职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受技师学院学制延长、浙江工商入驻行知职校及流动人口子女就读人数增加等因素影响,今后5年职教资源缺口预计将达到70班左右;二是生均公用经费普遍紧张。与宁波的标准差距较大(宁波市本级中职生均公用经费4160元/生,工科类5920元/生,我市为2880元/生);三是实训设备经费不足。目前750万元/年的公共实训基地投入难以满足学生日常技能训练和开展社会培训(2011年以前为1500万元/年);四是空编教师经费偏低。1万元/年/人的标准很难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来校兼职兼课。

三、下步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上级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市政府统筹协调下,按照“固本强基、增量提质”工作总基调,对标新要求,展现新作为,继续保持慈溪职业教育的领先优势。将重点落实八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氛围。一是继续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市发改、财政、人社、教育、经信、商务、科技、农业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二是制订《慈溪市“十四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三是多途径宣传职业教育取得的成果。大力表彰各类先进典型,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观,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省中职“三名”工程和宁波市中职“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工程”建设。重点打造省、宁波市名校,办好慈溪技师学院;优化专业布局,提高名专业数量比例。二是继续推动中高职衔接和普职融通。适当扩大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和七年制“中本一体化”规模,做好学生升学和高职扩招相关工作,拓宽学生成长成才空间。三是深化职教对外合作。组织校长教师出国(境)培训,学习职教先进理念,加快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格认证机构和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标准,借鉴国际行业标准融入相关专业教学。

(三)全面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和技能等级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全面推行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二是推进各类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发挥专业拔尖人才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形成培养梯队,造就更多名特优教师。三是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继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层次,三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2%,其中技师以上职称比例达到60%。

(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创新中职德育品牌。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强化“7S”管理,推广“德育生活化”和“校园金钥匙”模式,创新“一校一品”德育特色建设。二是深化中职课程改革。完善选择机制,向学生提供就业与升学、学习年限、专业调整、课程选修等选择机会;构建“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突出学生文化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三是启动国家“1+X”证书试点。建设好7个“1+X”证书试点项目,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育人模式和证书认定等方面符合项目试点要求,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鼓励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增强就业创业本领。四是提高技能教学水平。坚持面向人人,内外结合,确保技能教学时间和质量;加强技能集训,培养技能选手,保持在各级技能大赛中的领先优势。

(五)探索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一是探索“专业服务产业”办学机制。根据我市产业发展趋势,对接产业集群人才培养,制订《慈溪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实施专业服务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优化专业布局。启动产教深度融合“五个对接”工程,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二是完善校企合作交流机制。落实新修订的《宁波市校企合作条例》,制订我市实施方案,在专业设置、人才标准、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及现代学徒制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三是强化校企合作联动融合机制。利用教育和产业资源,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加大协同创新力度。调动职业学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建设好二个宁波市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项目和我市二个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一批新的专业职教集团(联盟)。四是健全社会培训服务机制。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发挥职业学校专业优势和成人学校地域优势,培训更多高技能专门人才、实用型技术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

(六)继续提高中职学校投入保障水平。一是加快中职教育资源建设。盘活职业学校现有资源,加快工商慈溪学院校区建设,启动慈溪技师学院二期工程,兴建慈溪职高综合楼;在“十四五”期间,立项新建一所80班左右的职业学校。二是提高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争取达到宁波城区标准,同时鉴于职业教育特点和课程改革需要,鼓励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并出台相关政策。三是加大实训设备经费投入。提高新设备配置标准,置换提升部分原有设备。四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保持中职学校班师比1:4.4,并按在编公办教师定额标准,全额拨付工资福利经费;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兼职兼薪制度;职业学校利用专业和师资优势面向社会服务的创收收入,可由学校自主安排,其中部分可以用于绩效分配。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368211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