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9-12-17 阅读: 849

2019年5月24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副市长   周 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市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适应历史发展变化,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失时机地实施了“全民创业”“四个轮子一起转”“外贸启蒙运动”等重大举措,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成为全国、全省民营经济先行先发地。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八八战略”中关于“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将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发展理念不动摇,注重发挥我市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工业经济成为慈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富民强市的重要载体。我市在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工业百强县市排名中均位列全国第六位、全省首位。

一、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现状

1.总量规模。民营经济是慈溪最大的发展优势、最亮的发展特色和最重的发展底牌,贡献了全市约80%的地区生产总值、98%的规上工业总产值、91%的税收、90%的就业岗位和100%的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市级实现工业产值2894.2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产值153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5%和12.8%。实现工业增加值584.8亿元,增长8.6%。完成工业投资64.3亿元,增长13.5%。自营进出口总额678.9亿元,其中自营出口627.9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97亿元,增长2.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47亿元,增长2.4%。

2.主导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434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408家,基本形成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3+3”现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二。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占据主体地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农业以“一区两线四基地”为载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全产业链发展,杨梅、蜜梨、水蜜桃、葡萄打响区域农产品品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居全省综合评价第三。

3.产业平台。重点开发建设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现代农业开发区、商品市场园区等五大产业平台。其中,滨海经济开发区属于省级开发区,“区镇合一”工业规模5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入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批分园,累计29家企业正式投产,2018年完成产值近60亿元,在两大开发区重点建设生命健康、新材料、航空、军民融合、中捷(中东欧)等五大专业产业园;环创中心扩容成立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第一批、浙江唯一通过验收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建成宁波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2个。

(二)特色优势

1.中小民营为主体。2018年底,我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6.1万户,居宁波第一、全省第三,其中民营企业的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达到3.93万户和1208亿元,个体工商户达到11.8万户,平均每2.5户就有1户经商办企业。工业市场主体有5.9万家,工业企业1.95万家,中小民营企业占99%以上;在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中,2000万规模以上企业1219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39家,其中10-20亿元企业12家,20亿元以上企业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公牛集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小企业规模梯队。

2.产业链配套完善。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灵活,我市民营经济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与磨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群,产业链之间横向联系密切,主要产业链内部分工协作细致,配套半径短,交易成本低,技术溢出快,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以家电产业为例,全市现有家电整机生产企业2000余家,产品涉及20多个系列,配套企业近万家,基本所有的零部件均可在本市配套,涌现出公牛、先锋、韩电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卓力、凯波等代工巨头。

3.特色产品优势明显。目前,我市形成较大规模的工业块状经济37个,呈现“一镇一品”乃至“一镇多品”的格局,成为我市民营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企业和产品基本形成了小产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业大规模的竞争优势,部分特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包括电脑针织横机、双桶洗衣机、净水器、电熨斗、取暖器、微小型轴承、打火机、电源连接器、扑克牌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以上,多的甚至达到75%以上,共有38类产品产量全国领先。

(三)自身劣势

我市民营经济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转型升级迈出了扎实的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整体正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个别少数企业甚至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但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转型升级之路远没有完成,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不足:一是传统产业升级发展遭遇瓶颈。慈溪家电、轴承等传统产业由于普遍存在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较为缺乏、创新能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发展模式面临考验,增速放缓。二是旗舰引领型企业缺失。我市工业市场主体5.9万家,工业企业1.9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19家,10亿元以上企业仅16家,而萧山区、诸暨区分别有47家、35家,差距比较大。三是增量缺乏大项目带动。产业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本土企业扩产项目,2017年年我市无10亿元以上项目,2018年我市在建的制造业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仅有项目2个, 2019年10亿以上项目4个,无20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对产业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够。

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聚焦民营经济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盘”。慈溪发展的“基因密码”就在于活力充沛的民营经济。多年来,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大张旗鼓宣扬典型、树立榜样,加大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放水养鱼”舍得下“重金”,2017年慈溪(不计杭州湾新区)就为民营企业降本减负41.3亿元,其中产业扶持资金10.7亿元;2018年又为民营企业降本减负66亿元,其中产业扶持资金10亿元。在此过程中,尤其把“工业立市、实业兴市”放在突出位置,出台振兴实体经济意见等政策措施,开展“四服四促”“政企同心、你我同行”等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创新“双百直通车”微信服务,建立干部服务企业常态化制度,筛选1600多家重点企业由市镇两级干部“一对一”精准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开展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建立健全金融生态长效治理机制,处置化解企业“两链”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29%,创近年来新低;大力实施好融资畅通工程,率先搭建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实施凤凰行动慈溪计划,加快推动企业股改上市,累计企业上市7家、新三板挂牌7家、宁波股交中心挂牌139家。

(二)聚焦智能制造抢占高质量发展“先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塑造产业优势,迈向产业高端。立足工业基础,抢抓“中国制造2025”机遇,加快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出台“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培育发展智能经济十条意见、智能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与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进行战略合作、设立慈溪专家服务组,培育引进智能制造服务公司42家,为企业提供免费诊断和设计方案,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累计有5个项目中标工信部工业强基专项项目、居全省首位,3家(个)企业(产品)列入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近三年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宁波连续两年在我市召开工业投资现场会。获得2017年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一等奖。同时,实施“低小散”整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改“三个全覆盖”行动。坚持堵疏结合,破立并举。一方面加快“腾笼换鸟”步伐,持续开展铜熔炼行业、废塑料加工、合用场所等专项整治,近两年整治淘汰“低散乱”企业(小作坊)4800余家,形成了攻坚整治、倒逼入园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以“一镇一园”为目标,累计建成小微企业园10个,在建小微企业园4个、拟新建小微企业园13个,以工业地产开发为引领,龙头企业、专业公司、村集体组织等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的小微企业园区开发建设局面已经形成。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全面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家用电器制造业列入第二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息壤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第四批创建名单。2018年新增520家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诊断,722家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提前一年完成规上企业智能改造全覆盖目标。

(三)聚焦开放引领插上高质量发展“翅膀”。慈溪经济外向依存度高达70%,靠开放起家,靠开放腾飞。牢固坚持“开放强市”战略,“千方百计抓招商、千军万马奔外贸”。现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2165多家,其中出口超五千万元企业261家,超亿元企业128家。近年来更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实现4个平台列入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重点平台,工信部批准设立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一带一路”出口比重超过26%。连续多年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近六年招引落户800多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近15亿美元、市外内资近400亿元,引进电咖新能源汽车、博氢新能源燃料电池、“宁波全球进口商品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坚持以大平台推动大开放、大合作。近十年投入数百亿元,打造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开发区、商品市场园区等五大平台,高铁设站取得积极进展,与上海临港集团签约启动全面战略合作,同时我市相关平台列入宁波前湾新区核心区,开启了全方位接轨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局面。创新“五专”机制,针对性引进专业公司和研究院所,打造生命健康、军民融合、航空、新材料、中捷(中东欧)等五个专业园。目前慈溪40%以上的生产总值、50%以上的财政收入、70%以上的项目投资来自上述平台贡献,筑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

(四)聚焦创业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大力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每年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评选表彰“风云慈商”、标杆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工匠名匠”等,举办首届世界慈商大会。形成科技型企业1500多家,建成企业研发机构400多家。天生密封“十年磨一剑”,核级密封件产品打破半个世纪的国外垄断,占据国内75%的市场;明峰医疗十年投入10多亿元,造出美国、德国、荷兰等三个国家垄断的顶尖CT设备,被称为“干成比造飞机还难的事”。大力构筑人才创业创新支撑。出台最高“三千”人才政策,即1000万元的创业经费支持、1000平方米的免租创业场地、1000万元贷款贴息补助,对院士等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上不封顶,打造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人才链式平台。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创设杭州飞地、上海飞地服务中心,其中杭州飞地用房面积6000多平方米,已汇聚在杭研发人员近500人。大力构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中科院系统合作共建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今年搬迁新址,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预计下半年开学,还与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合作设立小家电创新设计中心,引进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慈溪实验室、浙大新材料研发中心等创新力量,近五年全市R&D经费支出累计150多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

三、下步打算

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动力,以“对标国内一流产业、争当全国示范先锋”为总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持提质增效和扩量争位并举,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重,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政策链协同并进,深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进我市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以更准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未来产业、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对标国内一流产业水平,积极参与、落实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绿色石化、汽车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软件与新兴服务等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部署,打造“3+3”新型产业体系。聚焦“四基”领域,重点发展石墨烯及稀土磁性材料、关键基础件等“四基”产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战略性产业;聚焦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做大做强智能家电、机械基础件等传统优势制造业;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创新设计服务、科技服务,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

(二)以更大步伐加快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按照市委“突破智能制造”的部署要求,继续抓好“个十百千”工程,以“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销售网络化”为主攻方向,启动第二轮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规上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贯彻落实省、宁波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加快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发展,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服务、产业升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一批“数字经济”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提升智能ABCT产业的发展能级。深化“众车联”“众电联”“魔蛋”“慈溪家电馆”“家电物联网云平台”、农村淘宝“天猫优品”等互联网平台应用。

(三)以更实举措强化人才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提升人才政策竞争优势,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对高端创业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建设上海、深圳“飞地服务中心”。加快中科院系统两平台入驻见效,推进环杭州湾创新中心、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区域创新;大力建设人工智能、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积极通过市场化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平台,推进清控创新中心、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浙大网新智慧谷等一批创新中心建设;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四)以更强示范推动“慈溪制造”做大做强。树强扶优,加大千亿龙头、行业骨干、高成长企业和成长潜力型企业培育力度,深化“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标准建设,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成长之路,培育一批在细分产品市场领域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壮大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形成各类先进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梯队格局,打造慈溪“精品制造”新名片。同时,深入实施“凤凰行动”慈溪计划,大力推动股改上市,今年力争企业上市2家。

(五)以更深功夫攻坚“大好高”产业项目。落实省市县长工程,滚动实施市镇长工程,完善“全员招商”大格局,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等新型招商,围绕我市“3+3”产业体系,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高端产业项目招商,加快引进一批先进项目、大项目、好项目。抓好项目落地建设,推广应用先进生产销售流通模式,形成一批四新经济引领示范。

(六)以更高标杆打造高质量产业平台。加快提升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农业开发区和商品市场园区等五大产业平台能级。深化推动五大专业园市场化、专业化开发运营,力争在引进专门基金和专业公司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观海卫镇各建一个高成长企业拓展园,解决本地高成长企业用地紧张的困境。引导各镇(街道)在每年整治淘汰2000家“低散乱”企业基础上,通过盘活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资源,全面推广“工业厂房按需定制、配套管理服务综合集成”新型小微企业园建设模式,促进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入园集约发展。

(七)以更精服务做优营商办企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宁波减税降费系列政策和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40条”意见,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深入开展“政企同心、你我同行”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发挥“双百直通车”、规上企业监测服务平台等作用,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保障中心、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创服务中心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五大服务中心,尽心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承诺制”等改革,重点抓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90天”,力争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健全政银企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发挥好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功能,引导发展各类基金,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扩大授信规模,创新金融服务,破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394179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