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
今年8月,我们收到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主任会议通过的《关于2017年慈溪市财政决算的审议意见》后,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审议意见,明确整改方向,提出相关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审议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得到了改进和完善。现将有关办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改进预算编制,不断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方面
(一)深化市级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按照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要求,推进我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规范项目支出分类,将原先的分类方法从三大类(政策性支出、一般性专项支出、资产购置维修维护支出)调整为两大类(专项公用类、发展建设类)18个二级项目,逐步厘清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的边界,强化支出类别和经济分类科目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化我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二)推进市级部门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拟定《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范围及部分定额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的开支范围,规范预算执行。完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细化日常公用经费核算,建立日常公用经费综合定额和单项定额互补机制,按经济分类科目制订单项定额标准的模式,逐步推进在部门预算编报和审核环节的运用,提高预算执行率。
(三)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规范我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行为,2018年预算调整时及时将国有企业利润收入缴入国库。下步,市政府将进一步整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明确收支范围、收益收缴比例,规范预算编制、批复、执行等环节的管理。
(四)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按照《预算法》、《社会保险法》要求,合理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报经人大批准后,及时批复下达执收单位和经办机构。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监管,及时研究处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五)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加强经济运行预测分析,按照积极财政政策导向,加快财政扶持资金“化零为整”“整合提升”,推动产业扶持由“普降细雨、天女散花”向“精准发力、定向滴灌”转变,由重结果、直接补助向重前期、重创业过程、间接补助转变,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撬动作用。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政府收费目录清单,实现省级以下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涉企零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六)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基金收入征管,合理把握政府性基金收入盘子,适度调整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及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加快土地出让成本结算,规范土地出让金支付等行为,预计全年新增土地出让成本结算11.65亿元。
(七)切实抓好财政优支节支工作。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配置政府财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全面梳理所有涉及预算资金安排的政策文件,为精准施策夯实基础。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督促各预算部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支出绩效,力争八项支出实现均衡增长。坚持厉行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今年共梳理压减市级部门一般性专项支出预算资金5217万元。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管理的通知》(慈党办〔2018〕14号),重申我市“三公”“两费”执行标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1-10月,市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0.9%,会议费下降20.3%,培训费下降14.5%。
二、关于落实预算制度,全面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面
(一)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认真贯彻实施《预算法》和《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坚持预算法治原则,不断提升部门“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所有支出必须以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的意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控一般性专项预算追加,规范项目预算调整和调剂,继续执行“除突发性事项外,原则上6月底前不予追加经费,10月以后不再办理追加事项”的制度,提高预算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制,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继续对累计安排资金2000万元以上、当年度安排资金2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列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今年10月,已对首批13个2019年预算绩效目标参评项目进行重点评审,涉及预算资金1.51亿元,核减资金2746万元。探索绩效运行监控,对2018年23个预算绩效项目实施预算与绩效双监控,进行期中绩效运行监控及支出进度分析。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对以前年度完成的121个预算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4.39亿元。深化事后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和2019年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形成资金分配与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良性循环。
(三)深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完善业务经办流程,落实内控管理,强化日常稽核检查;加强各项社保数据比对抽查,及时发现、妥善处置管理漏洞和问题,落实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四)深化镇级财政体制改革。重视镇级财政业务指导,加强对镇级财政收支平衡的关注,按照“三年一轮、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厘清镇级财政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和政策依据,结合营改增后地方财力调整政策,调整和完善新一轮镇级财政分配体制的相关内容,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镇级财政体制的实施意见》(慈政发〔2018〕27号),财力继续向镇级财政倾斜。按新体制核定数据,支出基数比上一轮增长31.3%,既得利益比上一轮增长29.9%,预计2018年镇级财政体制结算财力比2017年增长26.1%。
三、关于加强审计监督,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方面
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工作,2018年度共安排审计项目17个,主要涉及经责审、财政账务审、政府投资审三大方面;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关注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民生资金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性债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努力揭示风险隐患,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全力推进2017年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审计反映的15大类46个问题145个具体事项,共涉及44个单位,市政府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市审计局出具问题整改任务清单,加强督促督查;所涉单位普遍比较重视,研究落实整改措施,4个单位按要求向社会公告审计整改结果。截止2018年9月底,145个具体事项中,已完成整改121个,部分整改18个,未整改6个,已累计收回各类资金65081.74万元。其中,本级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存在问题涉及的38个具体事项中,已全部整改25个,部分整改9个,未整改4个,累计收回各类资金62872.02万元。总体来看,审计整改成效显著。未完全整改和未整改事项,主要原因是协调难度大、客观情况复杂、政策制度调整尚未到位,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跟踪督促落实。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