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
市人大常委会:
2016年11月龙山镇龙山所村被评为“第四批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根据省、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延续村庄传统格局和风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村庄持续发展的双赢,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该《规划》。现将《规划》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于2017年5月由慈溪市城乡规划研究院着手编制, 2017年12月通过慈溪市相关职能部门和宁波市相关职能部门、专家的技术审查,2018年6月提交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8年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7月进行规划公示。
二、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原则上与龙山所村村域范围一致,面积约1.2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2017——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2021——2030年。
2.保护重点
规划确定保护重点:打造浙东明代卫所典范、宁波历史文化名村和慈溪市休闲旅游基地,努力形成“名起明城廓,勋著御倭魄”明代抗倭所城品牌。
3.保护等级及范围
将历史遗产连续集中的区域划为核心保护范围,包括朱祖燮故居核心保护区、方氏恒德堂核心保护区和龙山所城墙遗址核心保护区,共计5.76公顷;核心保护范围外划定一定范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具体范围北至横四路,西至龙瑞路,东至东护城河,南至南护城河,面积约27.74公顷;为最大限度保护龙山所村的整体历史环境景观,将突破龙山所村村域范围将东门外村、西门外村部分区域划入环境协调区,具体范围北至绕城北路,南至329国道,东至龙吟路,西至龙裕路、纵四路,总面积119.09公顷。
①核心保护范围:严格保护历史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要素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对保护范围内文物古迹本身及其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及相关古建筑保护修缮的有关规定进行保护。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的指导下按原样修复,“修旧如旧”,“新旧有别”。修复工作要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现有损害古村风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应予以拆除或改造。
②建设控制地带:保护整体风貌以及周边环境及视觉景观,控制引导建筑风格,有选择地适当恢复历史建筑。与整体风貌严重不符的建筑加以整治,加强与保护区邻近以及建设控制区周边地区的控制,以达到与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
③环境协调区:保护并强化环境协调区的建设控制,规划进行控制性保护。
4.村庄保护规划
(1)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龙山所城有一处慈溪市重点文保单位(龙山所城)、两处慈溪市文保点(朱祖燮故居、凤湖中学旧址)、一处慈溪市历史建筑(方氏恒德堂)。
规划明确了保护单位、文保点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以及文保单位保护、文保点保护与修缮、历史建筑修缮的具体措施。
(2)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规划
对古村内的建(构)筑物提出分级保护和整治的方式措施,主要有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整治、拆除。
(3)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保护龙山所村所城城墙遗址、所城城外护城河、朱祖燮故居古井、仓前街古井、董家老宅古井、公园弄古井、沙家弄古井、毛家弄古井、古亭(南门凉亭)、古刹(永乐寺)等。
5.古村发展规划
(1)发展规模
至规划期末,村庄人口规模将达到3000人左右,用地规模为30.72公顷。
(2)空间规划
①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构建“一所两轴、四片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所”:即为龙山所城。“两轴”:即依托十字大街形成的古韵风情轴和山海风情轴。“四片”:即风貌协调片、村庄发展片、休闲农业片和生态涵养片。“多点”:即为门户节点,景观节点等。
②高度控制规划
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维持原有建筑高度。
控高二层区域:即古村建设控制地带,建筑高度控制为二层及二层以下的坡屋顶建筑。
(3)道路交通规划
①对外交通--外部交通的可达性
长邱线、329国道、横四路、绕城北路。
②内部交通组织--内部交通的可游性
由车行道路和步行道路组成。其中车行道路包括龙城路、凤鸣路、通瑞路、凤屏路等,步行道以十字街南路、十字街东路为基础。
③停车场(位)
规划设置公共停车场2处,同时结合道路、开放空间设置多处停车位。
(4)旅游发展规划
①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形成“一环双轴三区多点”旅游空间格局。
一环:环城墙遗址公园;双轴:十字大街特色风貌轴;四区:朱祖燮故居片区、朱家勤德堂片区、卫所文化主题片区、凤湖文化主题片区;多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节点。
②旅游线路
近期游线规划十字街和古镇水街线路;远期游线规划环城旅游环线。
6.近期建设规划
对朱祖燮故居和凤湖中学文保点、方氏恒德堂历史建筑、朱家勤德堂和老朱家传统风貌建筑等进行修缮、改善;对十字街等进行立面提升;对藤家河、董家河的环境与风貌进行整治、改善;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启动村落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提升龙山所村旅游服务功能和接待水平,加快民宿发展,促进其社会经济和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