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
市人大常委会:
2000年2月鸣鹤古镇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2月镇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鸣鹤旅游综合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2004年春,镇政府邀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对鸣鹤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根据省、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为保护鸣鹤古镇的历史遗存,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提高和改善古镇环境和质量,展示古镇的文化内涵,观海卫镇和慈溪市鸣鹤风景区开发建设办公室组织编制了该《规划》。现将《规划》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于2008年9月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着手编制,编制过程中,慈溪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省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对《规划》进行了多次论证,2009年12月在杭州市召开省级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形成意见并修改完善。
二、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及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位为鸣兴西路以南,罗鸣公路以西,盐仓山、鸣鹤小学以北围合而成的区域,面积约为52.5公顷。
本次规划期限与慈溪市观海卫片区规划保持一致为2010—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2009—2015年 ,中远期规划期限2016—2020年。
2.规划思路和保护重点
规划思路:规划采取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保护和展示系统。
保护重点:从城市整体层次上保护古镇的传统风貌,缓解古镇的人口、交通和建设的压力;强化历史地段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以历史街区和重要文物古迹的抢救和保护为载体,保护、恢复、展示鸣鹤古镇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注重有形历史遗存保护和无形历史遗存的结合,延续、弘扬鸣鹤的传统文化。
3.保护范围及要求
核心保护范围:包括街河与上街、大弄之间的的区域,还包括前姚弄与罗鸣公路之间沿街河50米范围内的民居建筑,沿街河具体范围结合现状情况进行适当增减,最小不小于三十米,主要包括以二十四间、银号、叶氏五房等为核心的历史建筑群和中街-街河两侧一定范围内的传统民居,这是最能体现鸣鹤历史文化名镇水乡历史风貌的精华区域。总面积约为10.7公顷(具体边界参见保护范围规划图)。以及此范围以外、规划范围以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沙滩桥、大塘俞家弄2号院落、“岑家门头”、“新五房”(新五房巷1号、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以及11个保护建筑用地(包括上街21号、老街廊棚、三兴桥西路2号、淡仁园、范家弄13号、王家弄某院落、顾家弄4号、顾家弄20号、中街56号、鸣鹤公社十一社大会堂、盐仓老井),面积约2.53公顷。因此,核心保护范围的总面积约13.2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主要包括规划范围内除去核心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北至鸣兴西路,西至白洋湖、盐仓山,东至云龙中学、罗鸣公路、枫林庙路、六板桥路,面积约31.9 公顷。
环境协调区:主要包括街河以南的云龙中学,以及街河以北鸣兴西路、罗鸣公路、枫林庙路、六板桥路所围成的区域,面积约7.42公顷。
①核心保护范围:按照《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有关章节的规定执行。核心保护区内各种建设项目的选址及设计方案在依法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前,需先征得观海卫镇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按有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执行,较大的建筑活动和环境变化应由专家评审。
②建设控制地带: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的选址及设计方案在依法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前,需先征得观海卫镇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历史建筑不得损毁或拆除,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按有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执行。
③环境协调区: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下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以取得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
4.土地利用规划
(1)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用地规模52.5公顷。
(2)空间规划
①规划用地结构
“一区、两片、两心”
“一区”即鸣鹤古镇。
“两片” 即以位于古镇区中部的街河为界,分为南、北部分,南部以古镇历史文化展示为主,北部以传统的生活居住用地为主。
“两心”即两个以历史文化、商业服务等公共建筑相对集中布置而形成的主次中心,主中心位于上街西端,主要包括“二十四间”、“银号”、“三五房”(老五房)、 “新五房”以及金仙寺等区域;次中心位于街河与罗鸣公路交汇处,是一个多功能的商业文化旅游中心。
②高度控制规划
严禁在规划范围内建设高层建筑。
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都保持原有高度,文物保护建筑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高度不超过文物本体建筑高度。
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高度维持现有历史建筑高度或与原高度相协调,为一、二层坡屋顶建筑,一层檐口不超过3米,二层檐口高度不超过5.4米。
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高度控制在三层以下,檐口高度不超过9米,并保留或参照原有历史建筑高度。
环境协调区的建筑高度宜控制在5层以下。
(3)道路交通规划
①路网结构
以外围的罗鸣公路、鸣兴西路、翁家岙弄共同形成镇区外围机动车道路框架,在整个镇区范围内统筹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古镇区内部路网形成传统水乡特有的鱼骨状路网结构:以中街(街河)为东西向中枢脊骨,以上街、新五房弄(暂名)为辅轴,以与中街(街河)相垂直的前姚弄、岳庙西路(暂名)、六板桥路、三兴桥西路等为主要街巷为鱼骨,保留银号弄、方家弄等传统街巷的尺度与走向形成细密的微刺,从而形成层次结构清晰而又独具地方水乡特色的“鱼骨状”路网结构。
②内部交通组织
步行交通规划:古镇内街巷交通保持步行方式,对摩托车实行通行管制。依托原有街巷形成的主要街巷包括上街、大塘俞家弄、调元弄等,新增加崇敬弄作为主要街巷,经禹皇山麓至鸣兴西路,作为古镇游览后的出口道路。
水路交通规划:整理和疏浚古镇内的河道水系,在保留并完善原有水系水面格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整,适当增加河流水面,逐步完善古镇以街河为核心的鱼骨状水路交通体系,结合水上旅游线路在街河与白洋湖、快船江、肥皂弄、岳庙江、罗鸣公路交汇处设置游船码头,作为游船停泊点,往来接送游客。
③停车场(位)
共二处:一处位于古镇西入口的鸣兴西路(金仙寺附近)以北,占地约3.3公顷(50亩);另一处位于古镇东入口的罗鸣东路以东,占地约1公顷。
(4)展示区规划
依据鸣鹤历史文化名镇现状,不同风貌特色和发展目标定位,将鸣鹤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特色旅游价值的地区划分为五大主题游览区:白洋湖-金仙寺游览区、世家大院民居游览区、古镇-杜湖游览区、街河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吴锦堂近代文化游览区。
三、规划实施
根据名镇的财力、物力、人力条件,按照保护工作开展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分期实施规划。
1.近期目标(2009-2015):初步建立保护实施体系,重点保护项目的全面启动,各类样板保护模式的完成,强化区外周边环境协调。
2.中远期目标(2016-2020):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区完整保护体系,恢复改造整理区内传统建筑空间,区内功能更新,区内周边环境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