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潘爱军问: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必须对重点污染行业进行整治,促进其转型升级。请问市经信局在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经信局局长陈小芳答:近年来,我市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着重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制定了淘汰提升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757”淘汰目标任务,每年安排1500万元资金用于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并加强了项目源头监管和动态监管,去年以来已累计淘汰活塞(普通螺杆)空压机3180台、轴承加工用六角车床2572台、 S7系列变压器828台,淘汰禁燃区煤锅炉19台,关停粘土砖瓦窑7座,七类低效行业规范提升率达75%以上。二是着力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将新兴产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增加到3000万元,实施41只新兴产业专项计划和59家新兴产业企业分级培育工程,预计全年新兴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三是着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筛选52个重点投资项目加以重点推进,实施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计划项目149个,新立项“零土地”技改项目236个,实施企业信息化项目99项,指导80多家企业开展信息化指导和政策咨询。四是实施效益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前三年培育,有12家企业销售收入实现翻番增长,14家企业利润实现翻番增长。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新昌问:根据慈溪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协调推进农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工作,农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2%和15%。请问市农业局如何完成农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目标?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采取哪些措施?
市农业局局长周国爱答:农业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农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要分别削减367吨和71.4吨。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畜牧业上主要通过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来提高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去除率;在种植业上通过重点实施测土配方技术来减排;在水产养殖业上,由于水产养殖面积正逐步减少,能顺利完成减排目标。
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主要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一是积极引导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转移,逐步减少散养比例;二是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和应用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三是实施畜禽养殖生态项目建设,推进治理方式的转变;今年我们还对年出栏在3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进行了污水纳管改造。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学军问: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废塑料加工行业比较发达,废塑料加工户多达4000多家,对区域性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来规范整治废塑料加工行业,但据了解,由于利益驱动、工艺简单,一些地方非法废塑料加工反弹情况严重,群众呼声很强烈。请问市环保局下步对废塑料整治工作将采取什么措施?怎样建立长效机制?
市环保局局长龚建能答:我市的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已有20余年的历史, 2010年我市对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开展了全面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废塑料行业工艺简单、流动性大,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出现了反弹。为巩固整治成果,市里采取了多项措施,出台了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提出了三年内“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监管从严”的要求,整治工作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并作为生态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确保整治取得实效。下步我们将重点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严查”,市、镇、村三级联动排查非法加工户,对经审批的加工户,规范其生产;二是实行“严罚”,集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发现的非法废塑料加工户一律予以取缔,对经审批的加工户,如存在批建不一致、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等违法行为,一律予以重罚;三是做到“严堵”,进行“源头”整治,对现有废塑料交易市场实施转型或规范提升,加强对入境废塑料运输车辆的管控。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陆永康追问:橡胶行业与废塑料行业相似,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群众反响较大。请问市环保局对橡胶行业整治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下步怎么安排?
市环保局局长龚建能答:我市的橡胶再生利用行业都集中在龙山镇,共有4家企业,与居民居住区距离比较近。且这些企业的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严重影响周边的群众。根据这些情况, 2010年5月我市开始整治橡胶再生利用行业,到去年年底结束,3家企业已经关闭,1家搬至慈东工业区,我局对搬迁的企业采取严控,随时关注,现在已经试生产。
市人大代表袁庆锋问:电镀和车辆配件加工行业中涉及重金属等污染,如果不规范治理和排放,将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影响,群众关注度也较高。请问市环保局对这两个行业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整治?取得了什么成效?
市环保局局长龚建能答:从2007年到现在,我市已先后对电镀行业进行了3轮整治。在刚结束的一轮整治中,我市16家电镀企业,关停了1家,搬迁入园1家,原地整治提升14家,淘汰手工电镀线142条,电镀生产线减少了141条,自动化率达到98.3%,污水回用率达到了50%以上,企业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企业车间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装置,与环保部门联网,全程监控加工过程中的中水回用情况,防止发生擅自扩产、偷排、渗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车辆零配件加工中要进行磷化、发黄、发黑等表面处理工艺。由于工艺技术落后,污染治理设施简单,污染周边环境。今年以来,我们在试点的基础上,在胜山、新浦全面开展了车辆零配件加工行业整治,要求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磷化流水线,用电烤黄、电发黑工艺替代液体发黄发黑工艺,并配套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目前,25家车辆配件企业污染整治已基本完成。
市人大代表金鹏伟问:据我了解,我市的小熔炼和轴承行业落后工艺与设备已经列入了淘汰任务中。请问市经信局能否对上述两个行业的淘汰工作情况作一下介绍?下步怎样安排?
市经信局局长陈小芳答:小熔炼和小轴承落后产能淘汰分别以新浦镇和横河镇为主。对新浦敦和工业园区,市政府已原则上同意对敦和园区实施业主参与改造与规范促转产(关停)同步推进的方案。 6月中旬至7月初,新浦镇召开有关会议,与园区内经营户就淘汰整治实施方案进行了沟通,确定了实施办法。目前,正与多家银行联系协调方案实施融资问题。横河小轴承整治方面,涉及改造提升的小轴承落后产能企业249家。城南区块小轴承企业拟安置到横河小轴承工业区块,目前通过对原环驰集团厂房进行改造,临时安置了99家作坊式小轴承企业。上剑山村小轴承企业已顺利安置到上剑山工业孵化园区,完成了淘汰提升工作。下步,将加大无证无照企业的整治力度,对涉及高污染、产能过剩的小轴承,严格按规定实施强制淘汰,加快推进横河小轴承工业区块建设,争取早建成。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成央珍问:近年来,市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基本建成了市域污水处理系统。但据我了解,市域污水收集处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管网断裂、市域主管与镇域支管衔接不畅、企业单位纳管率不高等。请问市住建局下步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市域污水收集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
市住建局局长马焕勇答:由于部分管网养护没有到位等问题,部分管网出现堵塞、渗漏,一些区块因泵站建设尚未完成,造成污水无法排出,部分城镇建成区道路狭小,管网建设困难,造成部分服务行业的纳管率不高。为此,下步将全力以赴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打通断头管,加大监管力度,科学安排时序,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确保管网畅通;二是做好纳管工作,把生活污水的接纳作为重中之重;三是提升养护管理,组建专业的养护队伍,人员目前已到岗到位,今年市级管线已经排查60多公里,镇级管线排查200多公里,已经修复100多个点;四是培养一支专业队伍,下步将加强培训,更好地发挥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树忠问:在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上,大气污染治理也是一个重点内容。请问: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市环保局局长龚建能答:近年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不仅遏制了大气环境下滑的趋势,而且逐年好转,大气优良率在90%以上,今年达到95.8%。虽然有改善,但是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是有差距。据检测,在我市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固体颗粒(PM2.5),对成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二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三是工业废气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开展了清洁空气行动:一是燃煤锅炉以脱硫为主的整治;二是推进禁燃区建设,目前禁燃区范围已达29平方公里,明年计划达到78平方公里;三是对加油站油气治理;四是加快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目前设备已完成调试,人员已到位,接下来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调试,下步我们将开展对尾气排放超标车的治理;五是增加道路洒水次数,倡导文明施工,对运载工程车辆安装GPS。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钟近茂问: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农村公厕建造档次较低,设施简陋,部分公厕存在渗漏现象,对河道和地下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近年来,市政府对公厕改造下达任务,采用财政补助的办法来推进。但据我了解,因公厕改造费用较大,选址困难,易造成纠纷,实际推进非常困难。请问市卫生局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市卫生局副局长陈秀清答:下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公厕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理顺公厕规划、建设、管理职责,加大考核力度,把农村公厕改造工作直接纳入市政府对各镇(街道)的绩效考核项目;二是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市、镇两级将进一步加大公厕改造经费投入,减轻村级负担,提高基层对改厕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理顺维护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厕日常保洁维护,落实专人对公厕进行动态保洁服务。
市人大代表马建君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心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建筑垃圾乱倾倒问题尤为突出,越来越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请问市城管局是如何加强和完善城市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的?怎样有效解决建筑垃圾乱倾倒问题?
市城管局局长沈黎明答:我市垃圾产生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中心城区日产垃圾达500余吨。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和完善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置工作:一是做好垃圾减量化收集文章,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二是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文章,健全覆盖全市城乡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改造了42座垃圾中转站,配置了70余辆生活垃圾专用车,健全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处置体系;三是做好垃圾资源化利用文章,利用垃圾焚烧实施清洁发电,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自2009年投产至今已累计处置生活垃圾167万吨,发电5.43亿度,供热18万吨。
针对建筑垃圾乱倾倒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城区建筑渣土中转站这一平台,今年以来已累计接纳建筑垃圾6.5万方;二是对城区渣土运营企业实行“一户一档”和“周期记分”管理,目前,城区共有渣土运营服务企业15家,运输车辆332辆,均已实施了车辆密闭化改装和GPS定位系统安装;三是鼓励企业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四是严厉查处建筑垃圾乱倾倒行为,今年共投入逾650人(次)开展夜间整治42次,共查获上述案件102起,罚款63.9万元。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宋佰春问:腌制加工企业和经营户生产加工蔬菜过程中所产生的腌制废水, COD和盐分的含量很高,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将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据了解,腌制废水的处理从全国来讲也是一个难题,而我市的西部地区蔬菜腌制比较多。请问市环保局采取什么措施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市环保局局长龚建能答:我市的蔬菜腌制行业主要集中在周巷镇,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事蔬菜腌制加工的企业约48家,专业腌制户约130余家,腌制蔬菜的种植面积达3万亩,复种面积近7万亩。 2011年腌制废水处理中心开工建设,投资800万元,采用生化处理与加膜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日处理腌制废水能力达到400吨。同时,为解决腌制废水收集难的问题,组织了11辆专门的车辆,上门收集废水,统一运送至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后,纳管排放。目前,该处理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对我市西部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市人大代表应建勇追问:腌制废水的处理如何收费,要不要收费?如果收费,能不能政府买单?废水收集处理范围能否扩大到庵东镇?
市环保局局长龚建能答:腌制废水的处理与其他污水处理不一样,由于废水中COD和盐分含量很高,处理成本较高,关于能否由政府买单,市政府将作进一步研究。由于现在还处在试运行阶段,规模只在长河、周巷范围,下步废水的收集处理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建程问:对于重污染行业整治,执法是保障,监管是关键。我想请问市环保局,面对我市情况较为复杂而又极易反弹回潮的重污染行业,环保部门在加强执法和监管工作方面有何切实的措施和对策,确保生态优先战略落到实处,生态品质得到提升?
市环保局局长龚建能答:近年来,我们在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和管理中,也一直在寻找、探索各种有效的执法监管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对我市国控、省控等56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二是成立重污染企业的专门监管队伍;三是对重污染行业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四是强化与法院、公安等部门联动,增强环境执法刚性;五是开展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六是实行企业绿色信用等级评价,对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等信用较差的企业,在银行融资、产品出口、名牌产品、知名商标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执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实施“网格式”管理,按照环保局派出机构和环境执法大队的管辖区域,对全市进行网格式划分,全面实施“分块管理、网格划分、责任到人”的网格化执法模式;二是开展移动执法,配备移动执法设备,搭建移动执法平台,第一时间在现场进行信息查询、采集和确认,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三是提高执法透明度,把执法监管过程通过网络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全程监督;四是扩大精细化管理试点范围,确保监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