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其他
关于《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2016-03-21 阅读: 942

 

2016年1月8日在慈溪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的说明,请予审议。

一、关于《纲要(草案)》的形成过程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重塑区域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1+3+18”规划体系(1个规划纲要、3个区域规划、18个重点专项规划),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推进:一是前期课题研究阶段。根据“十三五”发展要求和我市实际,研究确定了21个重大前期课题,涉及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了专题研究,形成了研究成果。二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在充分吸收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习领会上级精神,把握发展趋势,结合慈溪实际,研究形成了《慈溪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初步提出了 “十三五”时期总体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为市委制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供参谋,也为《纲要》编制奠定了基础。三是《纲要》编制阶段。深化《基本思路》研究成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起草形成了《纲要》初稿。在此基础上,及时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宁波市规划编制要求,紧密围绕市委《建议》精神,结合各方面意见建议,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完善,形成了今天提交会议的《纲要》文本。

《纲要》编制过程历时一年多,其间集思广益,十易其稿,力求符合上级精神、体现市委意图、反映社情民意、切合民生需求。编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市委全体会议、市政府务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等,就我市“十三五”发展的目标思路、战略任务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就《基本思路》和《纲要》编制进行研究审议,下步将召开市政府全体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市人大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议还专题听取了《纲要》编制工作情况。同时,《纲要》从前期研究、框架形成、初稿起草,到修改完善,都注重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可以说,《纲要》的形成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汇聚集体智慧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

二、关于《纲要(草案)》的总体考虑

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前所未有,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趋势把握的难度也前所未有。《纲要》编制过程中,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省、宁波市规划编制精神,充分考虑我市发展实际,把握三方面总体原则:

(一)坚持开放视野与立足本市相结合。注重深化对世情、国情和市情的分析研判,既着力研判宏观环境变化的趋势性特征,又充分考虑未来发展中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努力使规划更加符合新常态的要求。既充分考虑我市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十二五”发展的延续性,立足本市发展实际,积极谋划新思路、新举措;又高度关注国家开放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导向,努力从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格局中谋划发展新理念、新定位,努力提高我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贯穿全篇的思想主线,围绕国家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着眼慈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厘清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着力补齐发展短板,重点考虑我市在经济质量效益、生态宜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努力推动更加均衡、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坚持强化转型主线与突出民生主旨相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期,我市作为经济先发地区,经济变化的特征出现得更早、表现得更突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紧迫性也更强。为此,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种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将创新驱动作为战略核心,紧扣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系统谋划创新转型发展的举措。同时,坚持民本导向,围绕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着力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谋划推进力度,努力提升全体市民的获得感。

三、关于《纲要(草案)》的框架内容

总体框架上,分三大板块、十一个章节:

第一板块(第一章):回顾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简要分析“十三五”发展的环境形势、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困难问题,阐述“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要求、发展目标

第二板块(第二章至第十章):主要部署“十三五”发展任务。其中,第二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转型发展主引擎。提出了把创新驱动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首要战略,着力建设以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形成更具开放竞争优势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并从建设创新平台体系、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进“互联网+ ”发展五个方面展开阐述。第三章,深度参与区域合作,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提出了把握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着力构建快速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影响力,并从接轨上海都市经济圈、参与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建设、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第四章,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提出了以信息化、服务化、融合化、绿色化为方向,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增长动力升级,并从全力提升慈溪制造核心竞争力、着力加快服务业提升发展、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统筹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四个方面展开阐述。第五章,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提出了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一中心四片区”市域空间格局,促进城乡融合与特色发展,并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建设品质美丽城区、统筹建设小城市、特色镇与美丽乡村、加大与杭州湾新区的融合发展力度四个方面展开阐述。第六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出了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开放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并从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水安全保障体系、优化绿色能源体系构筑智慧城市支撑体系四个方面展开阐述。第七章,全力打造文化强市,繁荣优质普惠大文化。提出了文化是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形成市民思想共识的基础,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并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发展文化经济、提升城市人文影响力四个方面展开阐述。第八章,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新环境。提出了以“三城联创”为龙头,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主载体,以改善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持续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并从加大重点领域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第九章,全力保障社会民生,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分别从推动高质量就业和居民增收促进社会保障体系普惠公平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打造健康城市示范市、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六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目标。第十章,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分别从推进“法治慈溪”建设深化“平安慈溪”建设加快“信用慈溪”建设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口格局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第三板块(第十一章):主要阐述通过改革完善制度,强化发展保障,以推进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省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为主载体,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四、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总体发展目标和要求

《纲要》提出了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牢牢把握的四方面基本要求: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民生联动。其中,创新驱动作为战略核心和动力来源;开放带动重在理念转换,侧重于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包容;民生联动是根本目标,重点落实生态优先、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推动作为体制保障。《纲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的战略要求,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创新驱动将是未来几年我国发展主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二是创新是慈溪以往赢得经济先发优势的动力源泉,也是当前走出经济发展困局的唯一出路,更是未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创业之城、智能制造之城的必然路径。三是目前创新能力不足仍是制约我市发展的最大短板,亟待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纲要》明确了我市“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创新转型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出了六方面具体目标: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县级市前列,努力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为宁波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作出贡献;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争创长三角区域转型升级先行区;城乡统筹发展走在前列,城市开放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努力创建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全面提升;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和谐稳定呈现新局面。

(二)关于城市发展定位

《纲要》提出了城市发展定位为:“立足宁波、主动接轨上海,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在长三角一定区域内具有中心地位和功能的城市;就区域范围而言,近期主要建设宁波北部中心,远期致力打造宁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中心。主要考虑到“四个需要”和“三个优势”,“四个需要”:一是接轨上海、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的需要。当前跨行政区域的圈层式城市群协同发展已成为趋势,我市必须主动融入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发展格局,做好借力发展的文章。二是融入长三角、打响城市名片的需要。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是未来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能否跻入长三角、提升区域知名度,其影响不亚于全国百强县排名。三是增强对人才、对企业吸引力的需要。当前我市人才资源净流出明显,大学毕业生特别是重点高校毕业生回慈或到慈落户比例低,大企业大项目引进难。归根结底,在于我市的城市知名度和发展空间还不具备对人才、对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利于提高我市在区域中的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活力。四是推动市与新区深度融合的需要。市与新区抱团确立在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地位,更好地参与区域的城市分工与产业分工,将为未来市与新区全面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同时,市与新区的融合在《纲要》中必须有明确的表述。“三个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特别是未来跨杭州湾铁路的建设,将极大优化我市交通区位条件。二是发展优势。我市发展水平居长三角同类城市前列,未来市与新区融合发展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完全有可能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有所作为和地位。三是规划优势。《上海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研究将我市纳入了规划范围,为我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独特的规划优势。在此基础上,《纲要》提出了打造创新创业之城、智能制造之城、生态乐居之城、信用法治之城的目标,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与支撑。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个中长期目标方向,而不是结果,其核心是经济要素集聚的需要。

(三)关于经济转型发展

《纲要》明确提出了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部署了重点举措:一是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整合文化商务区、科教园区、万亩畈城市生态园等平台,高水平建设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作为全市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产业发展的主平台;加快建设科教园区、打造特色众创空间,着力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平台体系。同时,提出了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将招引大学生落户创业作为招才引智的重中之重。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长三角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服务经济区域节点城市。制造业重点发展智能家电、高端机械基础件、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和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产业,重点实施“互联网+”引领工程、智能制造推进工程、企业创新培育工程、开放融合带动工程等四大工程;服务业重点对接制造业转型、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需求,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争取服务业比重达到48%以上。农业重点推进“一区两线四基地”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体系优化完善。三是统筹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按照差异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思路,着力提升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品市场物流园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现有产业平台发展能级,积极谋划南部沿山文化旅游精品线、中小微企业产业园、服务机器人产业园、特色小镇等产业发展新平台。

(四)关于重大项目支撑

着眼长远发展要求,积极谋划事关全局与民生改善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其中,基础设施领域:规划实施胜陆公路、新城河、余慈中心连接线、杭甬高速复线、国道G228慈溪段、慈西水库、镇龙浦两侧围涂等重点项目。城乡统筹领域:规划实施城南区块二期、明月湖板块、西二环北延及有关市政道路、停车场、绿化等重点项目。公共服务领域:规划实施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人民医院扩建、中医院扩建、老年公寓迁建、特殊学校迁建等重点工程。产业转型领域:主要集中在重点产业平台中,包括南部沿山文化旅游精品线、商品市场物流园区、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德产业园和中东欧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园和上林英才产业园等项目。需要说明的是,征求意见过程中提出的部分项目,因尚未决策确定,或者项目规模偏小,未列入《纲要》文本,建议在专项规划中体现。

(五)关于积极向上争取的重大事项

《纲要》着眼于提高城市发展综合承载能力,积极谋划事关长远发展的高铁、供水保障等重大事项。一是把对外交通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谋划和全力争取通苏嘉甬铁路宁波段(跨杭州湾铁路)规划线位经停慈溪并启动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国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快速铁路网规划》和《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宁波市铁路建设“十三五”规划(讨论稿)》。二是围绕全市上下高度关注的供水保障问题,规划建设杭州湾新区宁波引水慈溪分水口联网工程,争取我市供水纳入宁波市供水保障体系,目前宁波市委常委会议纪要已经作了明确,宁波市政府也明确了列入宁波市“十三五”专项规划。

(六)关于指标设置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我市“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要求,安排了“经济发展、创新转型、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共建共享”五类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并加大了创新转型和民生改善方面指标比重,首次提出了新增在慈就业创业大学生数、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等指标。具体目标值设置方面,积极适应新常态,按照目标导向、积极稳妥、客观可行的原则,提出了目标安排。现就部分主要指标安排作简要说明: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左右,到2020年达到1660亿元左右(尚未考虑价格因素)。主要考虑:一是体现发展的目标导向。根据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生产总值比2010翻一番的目标,确保提前实现翻番目标。二是体现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未来五年将是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时期,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同时将会带来阶段性经济下行压力。三是体现积极有为的要求。国家、省、宁波市初步提出的经济增速分别为6.5%、7%、7.5%,考虑上级对我市的功能定位,以及我市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县级市前列的目标,同时考虑杭州湾新区良好的发展势头,设定略高于宁波市总体水平的GDP预期增长目标。

2.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9%,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660亿元左右。主要考虑:一是城市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发展,都需要有相应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支撑。二是投资结构趋势性调整,以往以房地产拉动投资的模式不可能再现;在国家规范地方债务和融资平台的背景下,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难以保持较快增长;宏观经济下行,资源要素制约趋紧、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民间投资意愿难以有明显提升。固定投资将告别高速增长阶段,保持在合理的增长区间。

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到2020年达到150亿元左右。主要考虑:近年来财政收入持续大幅下滑,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减少,房地产、制造业等产业对税收支撑作用不足;同时,“十三五”时期,宏观政策倾向于通过轻税减费、提高收入、完善社保等途径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财政减收增支的可能性较大。

4.自营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左右,到2020年达到130亿元左右;其中自营出口年均增长5%左右,达到114亿元左右。主要考虑:受世界经济总体低迷影响,我市对外贸易将处于低增长阶段。同时,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合作战略实施,上海自贸区经验加速推广,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等,未来外贸转型发展将有新的增长空间。

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达到700亿元左右。主要考虑:我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数较大,又缺乏新的带动热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可能性较小。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和促进消费的政策实施有利于消费需求释放和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具备稳定增长的条件。

6.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8%以上。主要考虑:“十三五”时期,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引领下,在我市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城乡均衡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有望保持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必须有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加以细化与配套实施,才能使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因此,在《纲要》基础上,下步将扎实推进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同时,将制定出台《纲要》分解落实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强化动态管理和督查考核,确保《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377745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