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8-12-19 阅读: 833
  关于我市职业技术教育   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7年9月20日在慈溪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施佰尧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 8月下旬到9月上旬,我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龚建长带领下,组织部分教科文卫工作议事委员会委员,对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首先,我们听取了市教育局、劳动保障局、经济发展局和财政局等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然后对我市的5所职业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同时,我们还分别召开了由部分职校教师、学生、成校校长、文卫副镇长、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在此期间,我们还赴平湖、义乌市学习考察。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职业学校6所(含技校),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一级重点综合高中1所。到今年8月底,共有在校生14880人,占高中段在校生总数的41.8%,教职员工939人,其中专职教师871人。2005年以来,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34万人,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学校布局“双调工程”。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去年,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城乡服务型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若干意见》及6个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了城乡服务型大职教培训工作的对象、责任、考核等内容,理顺了工作体制,“大职教”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去年5月开始,市政府按照《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规定,落实了各类企事业单位按照工资总额比例提取职教经费的措施,共征收5642万元,这项工作走在宁波市前列。今年又与同济大学签定长期合作协议,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借助同济大学的优势,以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水平。   (二)面向我市经济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基本建立。一是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全市职技校由原来的13所撤并到目前的6所,形成规模办学。在专业结构上,逐步扩大了加工制造和现代服务专业的比重。在专业设置上,通过对全市各职业学校专业“扩、缩、并、转、停”等形式,做到了各职业学校专业错位设置和规模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宁波市级示范专业2个。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市政府2006年、2007年分别安排1800万元和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其中2006年(第一期)6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设备已基本到位,2007年(第二期)实训基地设备预计将于年底全部到位。三是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相结合。各职校、成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承担了农村劳动力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用性技能人才。市政府确定的“六大培训项目”(企业职工培训、专业农民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后备劳动力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外来劳动力培训),由市培训委员会分解任务后,各地、各部门均将主要任务落实到当地职校和成校。据统计,去年各地成校和部分职校共培训16.8万人。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制度基本形成。各职校按照服务社会、服务产业的教学理念,根据各自实际,实施课程改革,有针对性地调整了专业课程和课程内容,增加了技能训练的实际课时和强度,努力改变职业教育“重理论、轻技能,重课堂、轻实践”的现象,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和企业需要。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市技工学校)遵循技工教育的办学规律,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际、管用”为原则,组织实施2:2:6(文化基础课20%,专业基础课20%,专业技能操作课60%)的课程结构模式,为全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技术教育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单位在用人上偏重学历的倾向和家长、学生的就学意向,形成了不愿读职校的社会氛围。一线技术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学生普遍不愿意将技术工人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读职高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社会力量办学方面,也仅举办普通教育,没有举办职业教育。   (二)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设备设施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消耗掉一些原材料、水电以及设备维护等费用,使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远高于普通教育。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职校生均经费与普通高中基本持平,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投入多、消耗多的特点,职业教学中材料消耗等费用很大一部分被转嫁到学生身上。在经费投入结构上,我市主要以财政性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三)校企合作困难的问题依然突出。校企合作呈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合作比较困难。因为没有专门的场地和经费,绝大部分企业无法接纳学校组织的集体实习实训,对学生使用先进设施设备也存在顾忌。由于企业缺乏积极性,学校的设备又不能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出现了职校毕业生“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过”情况。校企合作不顺畅的问题还造成了职校只能开设一些通用型的技术专业,无法举办面向特定企业的技术专业,形成企业招不到所需技术工人而职校又难输送相应人才的尴尬局面。   (四)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一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具有高级技工、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仅占专业教师的39.6%,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事业编制身份的限制和教师必须持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使得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工、技师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三是生师比偏高,兼职专业教师的聘任又加重了职校的经济负担。部分职校为满足教学和专业建设的需要,采取了聘请兼职专业教师的方式,这些兼职教师既无专门的编制,又无专门的财政性拨款,工资、福利、补贴完全依赖于学校的经费,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事实上也难以吸引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或兼职。四是专业教师培训存在一定难度。由于职校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很大一部分文化课教师和少数专业教师都将面临转岗,出现了“文化课教师过剩,专业骨干教师短缺”的局面。   三、意见和建议   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是一件事关慈溪产业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也是实现效益和谐新慈溪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强有力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不可能有慈溪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紧密结合,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一是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在提高经济社会竞争力、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就业再就业中的重大作用,做到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当前,要重点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二要加强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建设好“慈溪培训网”,加大对成校的投入力度,扶持片区重点成校,优化资源配置。三要加强舆论引导,广泛深入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办学中的亮点、对经济社会建设的贡献度和优秀毕业生的成功经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新风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劳动比武大赛等活动,营造人人争学技能绝活、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二)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机制。一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职教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按照《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规定,继续做好职教经费筹措工作,并结合实施情况,对具体政策作进一步研究。二要新增实训设备维护及材料消耗等专项经费,落实职校生均经费为普通高中1.5倍的政策,并做到职校收费标准不高于普通高中,以切实减轻职校生的经济负担。三要改革职校的办学体制,鼓励民间资金进入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三)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的教学模式。一要认真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运作机制,探索实施职教集团运作模式,努力增强校企合作成效,扩大校企合作范围。二要鼓励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直接参与有关专业的建设。三要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尽快建成一批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多层次实习实训基地。建议市政府对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多、效果好的企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或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四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制度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做到因校制宜、因专业制宜,增强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对口就业率。   (四)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职校、成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鼓励教师学习新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二要通过引进一批紧缺专业高技能人才,委托高校、企业对在职教师培训等形式,积极推进教师转岗和技能提升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三要根据职校实习实训多、专业辅导教师缺的状况,鼓励学校以特聘、选拔、兼职等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一些企业生产一线中的技术能手、首席工人等技能人才,加强专业实训辅导,市财政在经费上要予以保障。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审议参考。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362699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