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的论证意见
2008年11月27日在慈溪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
2008年10月21日,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在慈溪市国际大酒店组织召开《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论证会,会议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论证。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中期评估报告主要内容情况的汇报,经充分论证,形成论证报告。
一、关于中期评估报告总体评价
《报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战略,按照“全面创新发展模式,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总战略的要求,坚持客观公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建设大桥经济,针对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实现程度、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政策实施效应等开展评估,内容比较详实,结构布局总体合理。同时,《报告》在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推进规划实施的相关对策举措,观点比较鲜明,对于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各项工作,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更好发挥“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新形势下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二、关于规划纲要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执行情况评价
《报告》对指标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了评价。从指标完成情况看,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34个,其中,按政府意愿努力争取实现的指标(即预期性指标)24个,运用政府行政需确保实现的指标(即约束性指标)10个。从2006年以来两年半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大部分指标实现了预期规划目标,预期到“十一五”期末,如期完成、接近完成和提前完成的指标28个,占82.4%,预期难以完成的指标6个,占指标总数的17.6%,所有10个约束性指标均能基本实现规划目标。《报告》对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比较符合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对难以完成的指标进行了原因分析,如2005年规划基数调整、宏观环境变化、实际执行情况不理想等因素,对促进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从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完成情况来看,《报告》认为,实施两年半以来,市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要素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和谐呈现新气象,一批重大改革任务、重点区块开发建设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报告》在总结回顾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的进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下阶段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报告》对现状的评估总体比较符合慈溪当前发展实际,也体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合理配置区域资源、引导区域中长期发展的宏观指导作用。
四、关于下阶段发展趋势及对策措施
从下步发展趋势看,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报告》对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情况基本符合当前发展形势。针对发展趋势,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报告》提出的保经济较快增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强化要素资源保障、促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民生事业等对策举措,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关于进一步完善《报告》的建议
专家论证组认为本《报告》总体符合评估报告需要的各项要求,达到了评估的基本目的,一致同意通过论证。同时,建议报告编制单位根据专家意见,着重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一)强化宏观层面评估。一是对慈溪而言,在新的背景下面临哪些新的重大机遇,从战略上如何把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二是评估报告主要着眼于慈溪,但对浙江乃至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态势的整体把握将决定报告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能简单地讲慈溪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必须放在更大的范围和视角来审视慈溪的发展。三是纲要的“四大战略”实施在评估中要体现。在战略深化中,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应变图强,强势而上,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筹谋推进之中。
(二)适当完善评估具体内容。一是对发展形势的判断作适当修改。上半年国内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下行趋势比较明显,今后两年总体经济发展态势尚不明朗,因此对于“十一五”下阶段发展形势方面的判断性描述应审慎考虑。二是发展指标的调整问题。从我市“十一五”主要指标看,10个约束性指标预计可以基本完成,而6个预计难以完成的预期性指标,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尤其是自身因素。在指标调整问题上,可以在参考其他县(市、区)和上级部门意见做法基础上进行客观衡量把握,同时也可以考虑在年度计划中予以适度微调,充分体现规划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平稳性。三是中期评估时应对照规划纲要提出的评估要求和目标,针对实施过程中把握的程度、工作到位的实际程度来阐述,“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对的如何坚持,不对的及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一个规划的导向作用和调节作用。四是加强评估内容与规划纲要内容的衔接,如文化大市、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内容在评估报告中的描述文字略显不够,要进行充实完善。
(三)提高对策措施针对性。关于中期评估的对策举措应加强针对性,充分体现“十一五”前阶段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而展开。一是结合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下步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当前全球经济下滑,前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长跌破10%,而我市外向型经济程度较高,就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国内外经济减缓对我市带来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应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二是“一中心、四片区”在实施中要进一步优化。主要是在规划层面做到“三规”融合;在政策和体制层面做到政策上要扶,在工作层面要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工作内容和重大举措要进一步细化。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增强产业竞争力,服务业支撑力,科技创新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上下功夫,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企业发展的问题,应该努力营造让企业能够自由成长的环境和气氛。四是加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举措。以城乡发展为载体,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市场体系,统筹城乡就业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上下功夫。同时,要根据中央最新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文件精神,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契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力争在征地制度、宅基地流转和农村社区化领域有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