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7日在慈溪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市环保局局长 龚建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2008年度贯彻落实市人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8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积极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机制,将实施《慈溪生态市建设规划》、落实《慈溪市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五年规划(2007—2011年)》和完成《2008年度宁波生态市建设任务书》进行了全面整合,制订出台了《2008年度慈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书》,并以责任分解、任务落实、目标考核三个环节为重点,稳步、有序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组织发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开展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加快生态市创建的决定”,为大力倡导弘扬生态文明,切实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动人居环境从基本舒适向宜居宜业跨越,进行了组织发动。二是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职责任务的分解落实,切实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统一部署、综合决策、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属地管理、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性。在“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中,将“目标任务”通过报纸等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环保、建设等部门负责人走进电视直播室与市民进行交流沟通,在村级(社区)中倡导建立民间环保组织193个,约占全市行政村(社区)的59%,进一步强化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群众基础;四是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出台了《2008年“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奖励补助办法》,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环保经费3323.8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1.88%,预计2008年环保投资占全市GDP的比重将达到2.34%,比去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此外,还安排15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安排100万元专项用于生态创建补助,有力推动了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的落实;五是环境经济手段进一步强化,启动了“绿色信贷”机制,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依据,从资金链上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做到企业不环保银行不放贷,充分发挥了金融杠杆对环境保护的调控作用,在实践绿色信贷中谋求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市域污水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北部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工程已完成主体设备安装并开始进水调试,东部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3%,预计09年3月可进水调试。东西部地区集污干管工程和泵站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乡镇管网C6包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5%,乡镇管网C7、C8包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25%,东部、北部污水处理厂湿地已进入招标前期程序。二是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编制了《慈溪市河道水体流动规划》,两大境外引水工程已实现水环境整治的阶段性目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慈溪段)已基本完工,姚江引水配套工程已提前建成并通过试运行。有序推进东部三塘横江、潮塘横江二期及四灶浦拓疏工程等骨干河网建设,完成了新二江、周家路江疏浚工程和周家路江至长岭江贯通工程的建设。三是新一轮城河治理进入实质性整治阶段。市政府从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高度对城河治理作出了系列决策,制定了《慈溪市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投入1亿元,大规模疏浚城区30 km2内约35公里的河道(其中Ⅰ、Ⅱ类河道24条,Ⅲ类河道49条),切实改善城河水系流动状况,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提升城河环境容量,力争使城河水质基本达到五类水标准,局部达到四类水标准。今年已实质性地启动了五大工程:在城区引水环通工程上,完成了《下姚江引水冲释城河引水调度》课题的调研,并对城河河网水系引水配置环通工程方案作了进一步优化。在河道疏浚工程上,引入了河道水下绞吸清淤技术,开展了周家路江北段,华陀殿江、三灶江等河道的疏浚,完成了宗汉街道西六灶江等三条Ш类河道的疏浚,白沙路街道的Ⅱ、Ш类河道疏浚工作正有序推进。在城区污水管网铺设上,新城大道等11条污水管线铺设工程正有序推进,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再扩建工程已全面建设,建成后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有望达到75%以上。在污染源整治上,完成了《浒山江、虞波江上游(横河轴承工业区块)区域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课题的调研,组织实施了小印花行业、横河轴承油污染、漾山路江污染源、城区餐饮等五个行业和原经济开发区二、三产业企业等“六大”整治工程。在河道两岸违章整治上,开展了虞波江-六灶江、华陀殿江-三灶江河道两岸违章建筑拆除,共完成拆违109户、面积15490平方米。四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全面展开。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处于安装调试阶段,该项目既是环保工程,也是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项目,可实现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达90%左右,热能转化率可达84%,每年可以节能1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00吨。东、中、西三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已全面实施,其中东、中部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及管线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西部垃圾场已铺设管线6200米,余下的457米待周西公路验收后开始施工。
(三)落实综合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的一批重点项目得到全面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75%,化学需氧量净削减219.89吨,比上年削减4.29%,二氧化硫净削减394吨,比上年削减5.86%(最终数据以上级减排办核定为准),分别实现了节能减排年度目标。
在节能降耗上:一是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出台了《慈溪市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慈溪市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和《慈溪市单位GDP能耗监测指标体系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环境准入等审查制度,出台了《慈溪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8-2010年)》等制度。三是办好“慈溪节能服务网”,竭力为耗能企业和节能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四是市财政安排节能降耗资金1500万元,以项目投资补助和费用资助的方式,用于节能、节电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生产),积极推广节能降耗项目及清洁生产审核,促进我市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污染减排上:大力推进“结构减排”。组织化纤、漂印染、造纸、电镀行业的4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已有25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发展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建成了慈溪杭州湾沿海49.5MW风电场,33台风力发电机现已并网试发电,预计可满足我市近四分之一居民的生活用电。大力推进“工程减排”。对全市25家4吨以上燃煤锅炉下达脱硫治理任务,要求脱硫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15家化纤企业已完成锅炉脱硫治理,废水中水回用率提高到80%以上。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金轮热电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外脱硫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大力推进“监管减排”。积极把“电子警察”引入环保执法监管之中,已对35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省市联网,有效“管住”了主要工业污染源的排污行为。大力推进“源头减排”。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严格环保准入门槛,把好新上项目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和环境保护关,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和环保审批前置制度,坚决从源头上堵住污染,今年以来已否决重污染或选址不合理的项目110件。
(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污染整治成效明显。组织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无证无照专项治理工作。市环保局在2008年共检查企业3100余家次,作出行政处罚233件,罚款567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257件,受法院委托对204家未履行环保处罚决定的单位实行强制执行,6名当事人被司法拘留,切实维护了环保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重污染行业整治实现了跨越式突破,杭州湾漂印染基地和电镀园区已建成投入运行,分散于全市各地的36家漂印染企业已进入漂印染基地,实现了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13家集中整治的电镀企业已整合成5家,并全部完成搬迁,做到废水分质汇集、集中处理。宗汉、新浦铜熔炼污染整治工作已于2008年9月通过宁波市污染整治办的“摘帽”验收。开展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启动了横河镇相士地轴承企业油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广以水代油等技术开展油污染治理,基本完成全市51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轴承企业的油污染专项整治。分批对全市小印花加工业进行有序取缔,全市共取缔小印花39家。继续加大了对废塑料行业的规范与打击力度,全市42家废塑料加工企业(户)被责令限期整改,14家污染严重的加工户被立案查处,全市五个重点镇(街道)的废塑料加工户己从3264户减少到2047户,减少了37.3%,信访案件由2007年的247件同比下降到152件,下降了38.5%。已编制完成《慈溪市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环境整治方案》,对废塑料行业的进一步治理作出了部署。目前,桥头镇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已启动实施,完成了原废塑料交易市场的规范化整治任务。饮用水源地上游污染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启动梅湖水库上游污染综合整治,开展饮用水源上游5个村、5个单位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了12个村不同模式进行生活污水治理的试点项目。观海卫镇开展了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试点工作,匡堰镇、桥头镇已全面取缔上滩头片区内的餐饮业,基本完成了梅湖水库清淤工程,并启动了梅湖水库上游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加强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整治,完成了5家镇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医疗废水整治工作,全市746家医疗单位均与宁波市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签订了定点回收合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务,通过全市1000余名污染源普查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市17290家污染源普查任务。环境信访调处能力全面提升。市环保局针对环境信访案件连年高发的严峻态势,努力改进和加强环境信访工作,积极畅通信访渠道、规范工作行为、创新调处方法,倡导环境信访查处“四不准”工作标准,即不准把矛盾上交、不准袖手旁观、不准督办不力、不准查而无果,努力化解集体和越级上访,全年共受理调处群众环境信访1983件,调处率达100%。
(五)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市政府出台了《慈溪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与管理办法》和《慈溪市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关闭、搬迁禁养区内52家畜禽养殖场,完成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内15个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同时完成新建畜牧小区5个,建成了慈龙畜业有限公司养猪场污染治理示范场。继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启动了农户标准三格式化粪池和污水规范收集改造工程,下达了投资概算达4000多万元的五大类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全市已建成农村公厕粪便集中处理中心10座、在建8座、总处理能力达到415吨/日,城区日处理150吨的粪便处理中心己投入使用并覆盖各街道,为实现全市公厕粪便零排放创造了条件。扎实推进联镇带村建设新农村,5个村创建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在沿山线、中横线成片连线推进环境整治村35个,在附海镇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示范区域。至2008年底,我市环境整治村累计达200个、宁波“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村累计将达211个。
(六)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基层生态创建不断深入。以“6·5”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为载体,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以新闻媒体宣传为主阵地,围绕污染减排、“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生态市建设和“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等工作,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继续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和系列环保主题活动。以基层绿色生态创建为载体,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今年有4个镇创建申报省级生态镇,有3个镇、56个村申报创建宁波市级生态镇、村,配合上级部门对32家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 创建单位和8所省级绿色创建学校进行了现场考核验收,全市有10个村编制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规划,杭州湾大酒店荣获国家级绿色饭店。
二、主要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望,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突出表现在:一是生态宣传和环境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干部较狭隘地把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等同于环境卫生和环境整治,造成在工作上缺乏高度和全局整体意识,个别职能部门、镇街道参与力度不够、主动性不强、工作不到位,造成本系统、本单位无生态建设亮点工程的支撑。二是局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进展较缓、治理率低,废塑料回收加工污染、鞋业边角废料焚烧、部分河道水发黄、发黑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市域水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不配套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治理面临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三是慈溪经济快速发展给污染减排带来较大压力。考虑到经济发展产生的新增污染排放量,需要削减的污染物数量较大,污染物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现象较为普遍,水环境质量潜在的危害较为突出。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公厕“二次”污染严重,建筑垃圾随处倾倒现象突出。畜禽养殖禁养区关闭和污染整治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五是环保队伍力量有待加强。市镇两级环保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环境执法力量、监管力量明显不足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加以解决。
三、2009年工作目标与思路
2009年是我市实施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推进年,也是省在我市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城市工作的起始年。因此,我们将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试点城市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为抓手,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彰显生态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任务:
一是进一步营造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将以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为载体,使环境保护意识融入环保工作实践中,重点抓好四个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即把市委党校建成我市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把全市中小学校建成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把电视台办成生态文明工程传播基地、把《慈溪日报》办成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基地,培育扶持各类群众性环保组织,做到生态文化育人,竭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品牌。
二是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三互动”战略。大力推进城区环境与镇村环境“互动”战略,大力实施“基础性”工程,促进城乡环境的同步改善;强势推进生态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互动”战略,实施整体联动的“民心化”工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积极推进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互动”战略,重点实施“精品化”工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为2010年创建省级生态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扎实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城市工作。充分利用省级生态市创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整合部门力量,抓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到组织、规划、目标、任务、资金、机制“六到位”,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镇、村和示范工程建设,做好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力求在“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村(居)民房前屋后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家园”等十方面工作上实现突破,在引领和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上抓出成效。
四是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切实强化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执行刚性,着力加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源头控制,狠抓节能降耗各项措施的落实,强力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五是继续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污染治理行动。强化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突出对饮用水源头保护,完成梅湖水库上游综合治理试点,着力解决饮用水源上游农业、生活、三产等污染问题。扎实推进市域污水管网建设、截污纳管工程,抓好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治理,着力推进城河治理,抓好引水环通流动和村级河道清淤疏浚及小流域治理工程,力争使境外引水工程尽早发挥作用。
六是全力推进环保重点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抓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推进工业集聚区环境污染整治,完善重污染企业实时监控网络,完成周巷铝浇铸行业污染整治任务。抓好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废塑料行业整治,实施桥头镇年处理规模20万吨的废塑料再生利用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食堂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小印花、轴承油污染和城区五条主马路两侧“餐饮、宾馆、浴场、洗车、足浴”五个行业的整治任务。继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完成年存栏猪200头以上养殖场(户)等的排泄物治理。突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监管,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竭力打造“清洁慈溪”。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是当前我市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尽管我市与“抬头望蓝天,低头见清水”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齐心协力、凝心聚力,以切实有效的手段和保障措施,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