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溪市2008年财政决算报告
2009-07-07 阅读: 1158
          2009年5月26日在慈溪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张炳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08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财政收入决算情况   (一)一般预算收入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08年全市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10931万元,加上中央级财政收入449069万元,合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860000万元。后由于收入情况发生变化,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年初预算有所增加,中央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年初预算有所减少,为此,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2008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结构作了调整,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424650万元,中央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435350万元。   实际执行结果:全市完成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4376万元,比上年增长22.3%,比调整预算增长2.3%;加上中央级财政收入425682万元,合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0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其中,各项税收收入818617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9%,比上年增长13.2%。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项完成情况如下:   ——增值税25%部分103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营业税92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9%;   ——企业所得税40%部分(含烟草体制返还)49934万元,比上年负增长4.9%;   ——个人所得税40%部分31221万元,比上年增长4.7%;   ——城市维护建设税21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其他工商税647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耕地占用税和契税30114万元,比上年增长49.1%;   ——罚没收入15406万元,比上年增长21.9%;   ——财政专项收入12244万元,比上年增长8.5%;   ——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国资经营收入18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5%;   ——计划亏损退库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6.7%。   2008年浒山、白沙路、古塘、宗汉、坎墩五个街道和慈溪经济开发区、慈东工业区(以下简称街道、开发区)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153322万元,加上中央级财政收入120700万元,合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4022万元,比上年增长19.8%。   根据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决算,当年地方固定收入和体制分享收入留成43437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25256万元,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返还43511万元,上级财政专项补助29137万元,结算补助3093万元,上年净结余11893万元,调入资金155万元,减去体制上解和出口退税上解89355万元,其中出口退税负担上解24211万元,其他财力划转7537万元,合计当年财政可用财力为458066万元。加上上年专项结转31231万元,全年财政可用资金为489297万元。其中市本级328748万元,街道、开发区59305万元,镇级101244万元。   (二)基金预算收入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08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为670171万元。后由于城区二棉地块出让收入未在当年实现、旧城二期部分地块未按计划出让及二区工业土地出让的不理想,基金预算收入确定为347420万元。   实际执行结果:2008年全市完成基金预算收入360084万元,完成调整计划的104%。主要收入为彩票公益金收入1204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收入9932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382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3894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19478万元;地方水利基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14488万元;养路费收入2394万元;墙改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493万元;职工教育基金收入7819万元。剔除上解支出14743万元,加上上年结余12601万元和调入资金1378万元,全市基金预算可用财力为35932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8567万元和上年结转23327万元,全市基金预算可用资金401214万元。其中市本级315576万元。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中全市基金预算可用资金401214万元与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的全年基金预算可用资金401253万元,差额39万元,主要是宁波结算补助减少。   2008年街道、开发区完成基金预算收入59219万元,完成调整计划的100%。   二、财政支出决算情况   (一)一般预算支出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08年财政支出预算为395000万元,后因收入结构调整以及出口增速放缓,出口退税地方负担支出减少而使地方可用财力有所增加,同时考虑到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事业支出及支持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支出和保证镇级财政收支平衡的需要,为此,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414500万元,比年初预算增长4.9%,其中市本级支出预算调整为262500万元,比年初预算增长2.9%。加上上级专项拨款补助、镇财政体制结算超收、市镇两级财政上年结转支出67530万元,全年总支出预算指标为483667万元,其中市本级支出指标300954万元,街道、开发区支出指标65247万元,镇级汇总支出指标117466万元。   实际执行结果: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8026万元,为预算总支出指标的90.6%,比上年实绩增长15.9%,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260423万元,为预算支出指标的86.5%;街道、开发区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2147万元,为预算支出指标的95.3%;镇级财政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5456万元,为预算支出指标的98.3%,市本级财政支出分项完成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767万元;   ——国防支出876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32103万元;   ——教育支出38048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22266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799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955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32905万元;   ——环境保护支出4399万元;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491万元;   ——农林水事务支出22607万元;   ——交通运输支出1994万元;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2663万元;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3551万元;   ——其他支出3999万元。   全市地方财政收支相抵后,减去结转下年支出45641万元,财政净结余5630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结余1483万元,街道、开发区财政结余2248万元,镇级财政结余1899万元,达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求。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决算报告中2008年财政可用资金为489297万元,与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的全年财政可用资金492975万元,差额3678万元,主要是今年我市人代会会议时间较早,2008年财力尚未最终结算,年终宁波决算补助减少和上解省津补贴调节基金增加所致。由于可用财力减少3678万元,同时支出总指标增加1637万元,主要是宁波决算补助中其中1637万元为指定的定向性项目支出,增加了结转下年支出,所以经最终决算相应减少了市本级实际净结余5315万元。   (二)基金预算支出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08年全市基金预算支出为670061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支出565910万元。后由于收入的调整和相关社会事务项目支出需要,全市基金预算支出确定为327742万元,加上上年结转23327万元,宁波专项补助18567万元,全年全市基金预算支出计划指标合计369618万元,其中市本级281666万元,街道、开发区59219万元。   实际执行结果: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23144万元,完成计划的87.5%。其中市本级完成247886万元,完成计划的88%。市本级支出主要为:征地补偿等成本性支出95486万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专项支出10151万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专项支出306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36755万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6212万元,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及专项支出30761万元,保障性住房支出20647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支出1211万元,社会保障资金支出25585万元,民政福利支出1926万元,环境保护及整治支出1171万元,职工劳动技能培训支出3000万元,其他专款支出1921万元。   2008年街道、开发区完成基金预算支出52655万元,完成调整计划的88.9%。   全市基金预算收支相抵,结余78070万元,其中专项结转46474万元,净结余及专款结余31596万元。同时经清理,部分基建项目已完工,结余支出指标不再结转,实际专项结转为44160万元,净结余及专款结余为33910万元。   市本级结余67690万元,其中专项结转33780万元,净结余及专款结余33910万元。   三、财政收支决算说明   (一)收入决算说明   1.财政收入增幅回落。2008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充分利用资金、财税政策等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同时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了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4.5%和22.3%,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但全市经济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原材料涨价、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国内政策“叠加效应”影响,增长放缓,使全市财政收入增幅比上年分别回落了6.6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2.地方小税种和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增收贡献提高,四大主体税种增幅呈现全面回落。2008年,除增值税等四大主体税种外的其他地方各小税共完成116231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63.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6.8%,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收贡献率为57.8%,比上年提高了32.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41441万元,比上年增长48.8%,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收贡献率为17.1%,比上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   3.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不断提高,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随着主体税种增幅下滑,地方小税快速增长及其他预算收入的增加,全市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0.5%,比2007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实现了又好又快增长。   (二)财政支出说明   1.事关民生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民生类一般预算支出(主要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安全)达到224666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51.29%,比上年提高了1.8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   2.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全年用于涉及“三农”建设资金为107544万元,比上年增长19%。主要用于实施农村二次改水、环境整治、联网公路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新农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等农民社保等。   3.支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全年用于中心城区道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49781万元,重点支持城市污水网、背街小巷、旧城改造等项目建设。   4.支持经济发展支出快速增长。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困难的情况下,为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安排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支出23415万元,比上年增长27.3%。   5.积极筹措资金,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根据上级精神,全市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全年通过财政救灾资金专户汇集救灾资金5937万元,拨付救灾援助资金4053万元,通过市财政预算内拨付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3551万元,极大地支持了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四、为完成财政预算任务所做的工作   一年来,全市财税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和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这一工作主线,依法征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效能,确保了财政收入的健康持续增长和财政年度预算的较好完成。   (一)完善落实财税扶持政策,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完善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及时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停收15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年财政减免企业税费8000多万元;重点支持引进和投资新办现代服务业,财政让利于企业达亿元。二是及时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去年全市共办理出口退税303915万元,兑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8108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减税3800多万元。三是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积极深化税收宣传,完善税企联系制度,编写并发放财税优惠政策汇编3500余本,组织各类政策宣讲100余场次,切实帮助企业充分理解掌握和用足用好现有政策。   (二)强化收入结构调整,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一是加强财税体系研究,扩大地方财力空间。调整落实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新政,全面加强基础信息资料比对,有效改进小税种征管方式。二是夯实征管基础,公平税收负担。强化经济税源分析,努力提高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部门合作协作,加强税收薄弱环节征管;加快纳税评估转型,深化税务稽查工作,努力实现税负公平。三是全面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和地方规费基金的征缴。加强预算外“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和整顿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积极研究制定各类财政性基金的征管措施,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险统征”,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着力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综合险的征收工作。   (三)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发展项目投入。着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积极拓展财政公共服务职能,市本级全年用于民生事业的支出达到35106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9.1%,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积极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着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支持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治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支持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保证城乡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资金需求;着力扶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积极支持“平安慈溪”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投入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大力扶持效益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公交一体化、农村二次改水、旧村改造、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完善培训方式,支持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   (四)创新财税管理,提高财税运行效益。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健全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和审批程序;注重部门预算日常分析,建立部门预算分析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对镇(街道、开发区)财政体制,充分调动各镇(街道、开发区)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积极实施财政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构和制度体系。稳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支付额比上年增长43.2%。认真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加大“三费”检查力度,有效控制财政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监管职能,节约财政资金1526万元。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建立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和债务申报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增强国有资本发展能力。   2008年财政收支决算总体良好,表明我们财政工作运行情况平稳,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经济发展增速趋缓,产业结构调整较慢,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财政保障范围、支出结构与公共财政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任务非常繁重;财政支出预算约束性不够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财税管理基础工作仍需进一步夯实和规范等等。尽管这些都是前进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总结,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财税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我们要在市委领导下,认清形势,迎接挑战,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866570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