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6日在慈溪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张炳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2008年预算外资金及社会保险基(资)金收支管理工作情况和2009年收支计划,请予审议。
一、2008年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一)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执行
1.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执行情况
2008年市本级预算外资金年初收入计划为36208万元,后由于人防费、择校费及财政理财收入增加,收入计划调整为58235万元。全年收入实绩为63283万元,完成计划的109%。收入具体分项如下:
——专项收入19552万元,为计划的101%;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5395万元,为计划的131%;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1871万元,为计划的100%;
——其他收入6465万元,为计划的101%。
剔除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和调出资金14649万元,加上上年净结余及专款结余31681万元,当年可用财力为80315万元。加上上年专项结转140163万元和上级补助4464万元,市本级预算外资金全年可用资金为224942万元。
2.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支出执行情况
2008年市本级预算外资金年初支出计划为45083万元,后因收入计划调整带来支出项目变动,支出计划调整为50079万元,加上上年结转支出指标140163万元和上级专项补助指标4464万元,全年总支出计划指标为194706万元。全年支出实绩为89687万元,为计划的46%,同口径比上年负增长50%。支出具体分项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78万元,为计划的95%,其中:外购土地指标、造地资金支出8187万元;
——国防支出357万元,为计划的88%;
——公共安全支出333万元,为计划的34%;
——教育支出15755万元,为计划的98%;
——文化传媒与体育支出74万元,为计划的100%;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59万元,为计划的88%;
——医疗卫生支出1247万元,为计划的78%;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208万元,为计划的21%;
——农林水事务支出21716万元,为计划的94%;
——交通运输支出8887万元,为计划的63%;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942万元,为计划的18%;
——其他支出1731万元,为计划的46%。
2008年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期末滚存结余为135255万元,其中:专项结转105019万元,净结余及专款结余30236万元。结余主要为人防费、墙改专项资金专款结余10921万元,原城投办已出让成本待结算等专项财力预留18000万元。
(二)街道、开发区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街道、开发区预算外资金年初收入计划为7324万元,后由于其他收入增长,收入计划调整为11552万元。全年收入实绩11552万元,为计划的100%;加上上年净结余5376万元,当年可用财力为16928万元。加上上级专项补助2716万元,街道、开发区预算外资金全年可用资金为19644万元。
2008年,街道、开发区预算外资金年初支出计划为9174万元,后因收入计划调整带来支出项目变动,支出计划调整为11946万元,加上上级专项补助指标2716万元,全年总支出计划指标为14662万元。全年支出实绩14662万元,为计划的100%。
街道、开发区预算外资金期末滚存净结余4982万元。
(三)社会保障基(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1.2008年社会保障基(资)金收入执行情况
2008年,社会保障基(资)金收入计划245824万元,实绩完成25408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完成预算103%。收入具体分项如下:
——企业养老基金完成96893万元,为计划的125%;
——企业职工生育基金完成1510万元,为计划的139%;
——企业职工工伤基金3963万元,为计划的104%;
——企业职工失业基金5796万元,为计划的112%;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9585万元,为计划的117%;
——农村养老基金129万元,为计划的129%;
——失地农民养老基金16400万元,为计划的66%;其中:财政资金安排划入2505万元;
——农民养老基金(新农保)53152万元,为计划的119%;其中:财政资金安排划入12000万元;
——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727万元,为计划的20%;其中: 财政资金安排划入1.2万元;
——事业离休干部统筹金62万元,为计划的102%;
——事业职工养老基金(差额)5649万元,为计划的107%;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18684万元,为计划的114%,其中:财政资金安排划入5677万元;
——失地农民分年支付补偿金254万元,为计划的3%;
——社会保障(农保)风险资金收入22279万元,剔除风险资金补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0万元,社会保障(农保)风险资金净收入21279万元。
2008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实绩加上上年结余402367万元,全年可用资金为656450万元。
2.2008年社会保障基(资)金支出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社会障基(资)金支出计划为142988万元,支出实绩为134239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完成预算的94%。支出具体分项如下:
——企业养老基金支出35785万元,为计划的100%;
——企业职工生育基金支出192万元,为计划的19%;
——企业职工工伤基金支出4507万元,为计划的119%;
——企业职工失业基金支出2507万元,为计划的62%;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9178万元,为计划的106%;
——农村养老基金支出458万元,为计划的38%;
——失地农民养老基金支出34219万元,为计划的95%;
——农民养老基金(新农保)支出8324万元,为计划的59%;
——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支出1795万元,为计划的85%;
——事业离休干部统筹金支出72万元,为计划的118%;
——事业职工养老基金支出4762万元,为计划的108%;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19795万元,为计划的117%;
——失地农民分年支付补偿金支出2645万元,为计划的46%,另有基金预算直接支付2648万元。
2008年,全市社会保障基(资)金期末滚存结余522211万元。
(四)2008年收支执行说明事项
1.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实绩比年初计划大幅增收27075万元,主要是预算外财政资金保值增值收入增加8000万元;人防易地建设项目超预期使人防费增收4530万元;教育收费中高中段择校费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相应增收2160万元;上年暂存折抵指标费转入增收12000万元。
2.市本级预算外资金全年支出仅完成预算的46%,支出进度缓慢主要原因是由于基本建设资金按项目进度拨付,建设项目进度缓慢影响了财政支出进度;另外,调整预算追加的部分专项支出未能在2008年全部支出,也相应影响支出进度。
3.2008年市财政实际投入社会保障的资金50612万元,主要为一般预算15678万元,基金预算25585万元,预算外资金9349万元。其中:纳入社会保障基(资)金收入41964万元,纳入失地农民养老基金专户储存6000万元,基金预算直接用于失地农民分年支付支出2648万元。
二、2008年收支执行管理工作主要情况
(一)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实现既定预算目标。一是继续完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模式,进一步明确执收单位、代收银行和财政部门的职责,加强票款核对和收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强化以“票”管“收”,抓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的源头控管,从源头上控制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发生,监督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三是稳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依照“征管信息联网、数据实时传递、票据网上结报、全市资源共享”的目标,在国土、教育、法院率先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收入收缴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2008年市本级完成预算外资金收入63283万元,为计划的109%,完成年度既定预算收入目标。
(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增强财政资金理财效益。一是合理利用财政间隙资金,优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提高财政间隙资金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能力,2008年累计调度财政间隙资金61716万元,年末调度资金余额为145944万元,年度实现资金有偿使用费收入6027万元;二是在确保社保资金支付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社保财政专户资金活期转定期和一年期以上定期购买比例,2008年共办理社保资金转定期243800万元,增加年度利息收入2830万元,截止2008年底累计年末定期存款517354万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310300万元,二年期定期存款48460万元,一年期定期存款137594万元,其他定期存款21000万元,并且活期存款我们与存放银行商定按协定存款利率执行,尽力促使社保资金增值保值最大化。2008年年末我市社保资金的年化收益率达4.26%,大大高于全国社保基金2.5%年收益率。
(三)着力关注民生,推进清费减负工作。一是依照宁波市政府甬政发〔2008〕65号决定,从2008年8月1日起全面停止征收集贸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户管理费等15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贯彻落实财综〔2008〕78号、浙政发〔2008〕66号、浙政发〔2008〕75号决定,取消了165项、暂停征收37项、降低1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标准。三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清理涉及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收费的通知》精神,会同发改、工商部门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四是贯彻落实《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浙财综字〔2008〕99号),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27项。五是加强对关注民生切身利益的教育、农业等收费检查,督促收费规范和收费优惠措施的落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据统计,2008年各项清费减负政策减轻全市企业和群众负担约2500万元。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促进资金规范管理。一是配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及时将预算外资金全额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各项收支计划,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积极优化预算外非税收入支出结构,重点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文教体育、公共交通等民生领域倾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资金保障,让广大老百姓得到实惠。三是推行预算外资金征收与拨付相分离的办法,根据年初预算支出计划和收支进度,实行由国库部门统筹集中拨付;对列入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范围的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对补助到镇(街道)的预算外非税收入,通过财政专户划拨进行结算,进一步完善内部约束机制。
(五)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管,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一是积极研究制定各类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管措施,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险合征”,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着力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综合险的征收工作。二是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全年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9.17万人、7.4万人、4.73万人、3.48万人和11.34万人,累计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4.03万人、19.44万人、14.22万人、29.61万人和21.89万人。三是有序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全年累计参保人数达到4.51万人,年度新增1.81万人。同时,累计有3.91万名土保、农保参保人员通过“三保衔接”向社保体系转移,城乡低保在动态管理下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2008年收支计划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非税收入项目大幅取消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财政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还不够,计划的预见性、科学性需进一步提高;非税收入的征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非税收入项目种类多、标准不一、涉及面广、制约手段少,如何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配套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09年收支计划安排情况
(一)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安排
1.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计划安排
2009年,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计划32920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48%。具体分项如下:
——专项收入11200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43%;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6600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35%;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976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67%;
——其他收入1144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82%。
2.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支出计划安排
2009年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32920万元,剔除上解上级支出及补助下级支出1477万元,加上上年净结余,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支出计划安排31507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年初计划负增长30%。支出具体分项如下:
——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支出4973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增长224%,其中国土资源局废弃矿治理及土地整理支出3940万元;
——国防支出328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增长54%;
——教育支出16518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增长88%;
——文化传媒与体育支出1024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增长6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5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增长420%;
——医疗卫生支出计划133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负增长37%;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计划2835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负增长79%;
——农林水事务支出计划210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负增长98%;
——交通运输支出计划811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负增长75%;
——其他支出计划4000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负增长7%。
(二)街道、开发区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安排
2009年,街道、开发区预算外资金收入计划5734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50%,加上上年净结余,街道、开发区预算外资金支出计划6113万元,比上年年初支出计划负增长33%(详见附表)。
(三)社会保障基(资)金收支计划安排
1.社会保障基(资)金收入计划安排
2009年,社会保障基(资)金收入计划205706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19%,收入具体分项如下:
——企业养老基金收入72100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26%;
——企业职工生育基金收入156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3%;
——企业职工工伤基金收入459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6%,其中社保风险资金补助800万元;
——企业职工失业基金收入5800万元,与上年实绩持平;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收入32365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9%;
——农村养老基金收入15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6%;
——失地农民养老基金收入1718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5%,其中财政基金预算补助4626万元;
——农村养老基金(新农保)收入20555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61%,其中财政一般预算补助8000万元;
——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收入2726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75%,其中财政一般预算补助6万元;
——事业离休干部统筹金收入9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45%;
——事业职工养老基金收入5049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11%;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22116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8%,其中财政一般预算补助7250万元;
——失地农民分年支付补偿金收入6020万元,其中:社保风险资金补助3200万元,开发区欠缴收回2820万元;
——社会保障(农保)风险资金收入19405万元,剔除补充失地农民分年支付补偿金3200万元、企业职工工伤基金800万元。社会保障(农保)风险资金净收入15405万元。
2.社会保障基(资)金支出计划安排
2009年,社会保障基(资)金支出计划161476万元,比上年支出实绩增长20%,支出具体分项如下:
——企业养老基金支出4070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4%;
——企业职工生育基金支出140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629%,主要为08年由于缴费期未满,享受人数少,今年按1900人每年7500元,预计支出1400万元;
——企业职工工伤基金支出458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
——企业职工失业基金支出394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57%;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2330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1%;
——农村养老基金支出52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4%;
——失地农民养老基金支出40583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9%;
——农村养老基金(新农保)支出1020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3%;
——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支出2302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8%;
——事业离休干部统筹金支出9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5%;
——事业职工养老基金支出5961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5%;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2190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1%;
——失地农民分年支付补偿金支出计划600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
(四)2009年收支计划安排说明
1.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计划32920万元,比上年实绩减收30363万元,剔除上年折抵指标费、财政周转金利息结转收入转入等不可比因素20000万元,实际减少约8300万元,主要是:取消、暂停、降低收费项目影响收入5000余万元;人防费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较大,2009年计划安排比上年实绩减少3100余万元。
2.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支出计划中农林水、交通运输等事务支出计划比上年年初计划出现大幅下降,主要是部分收费项目取消及收费政策调整带来的收入减少相应削减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大幅减少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基金预算后,建设部门基建项目统一纳入基金预算安排。
3.社会保障基(资)金收入计划205706万元,比上年实绩负增长19%,主要是企业养老金缴费比例调整,企业缴纳比例由原20%下调为12%,预计减收20000余万元;新农保预计参保人数将大幅减少,预计减收32600万元。
4.2009年市财政安排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39287万元,比上年实绩50612万元同比负增长22%,主要是财政一般预算安排15256万元,基金预算安排24031万元。
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预算任务全面落实
(一)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进一步完善征管措施,落实征管责任,加强非税收入减免和退付管理,推行非税收入征管绩效评估机制,充分调动执收单位非税收入征管的积极性。着力规范国土、教育、交通等主要执收部门收费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租赁收入、职工教育基金等项目的征缴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理财效益,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二)强化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改革要求,并根据行政事业性收费性质和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将预算外资金全额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各项收支计划,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绩效。根据非税收入的收入分类,合理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推进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预算项目结转计划管理,对部分项目结转支出计划进行清理,盘活预算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
(三)加大财政监督力度,规范预算外资金收支运行。加强财政票据的动态监管,完善财政票据事前审核发放、事中监督、事后检查“三管”齐下的监管机制,强化以“票”管“收”,从源头上规范部门和单位的收费行为。继续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年度稽查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积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全面实施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征缴力度,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步伐;深化“三保衔接”工作,积极鼓励土保、农保参保对象特别是中青年参保对象向低标准养老保险转移,加快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进程;扎实推进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扩面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起保障群体全覆盖、保障形式多样化、保障标准相适宜、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