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在慈溪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胡敏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会议报告2009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9年审计工作总体情况及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2008年审计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的情况
200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我市审计工作坚持提升素质、加快转型,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和预算管理体制的完善,为促进增收节支、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免疫系统”功能。2009年共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35个,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9608万元;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及合同审核207个,完成工程预决算审计1003项,涉及投资总金额41.33亿元,节约建设资金2.15亿元。
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对2008年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年对审计报告及信息专报等批示29篇次,督促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存在问题逐条逐项进行了整改,市审计局对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与检查,较好地落实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
为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市财政局出台《慈溪市部门预算编制管理规范(试行)》等多项制度,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总工会采纳审计建议,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慈溪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疗休养定点承办单位选择管理办法(试行)》。针对拆迁安置房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市政府将其中不再适应安置要求的房源予以出售转让,至2009年9月底,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成功出售闲置房源462套,拍卖收入4.26亿元。教育部门从2009年秋季起,在全市10所按“公办民营”模式举办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全部停止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和借读费;市农机局及时制订了《关于农机系统联合开展防腐保廉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掌起镇印发《工程建设招标投诉处理办法》,以规范建设工程管理;我市还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镇级财政收支运行分析制度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对镇级财政运行的日常监管。
二、2009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
(一)一般预算收支情况
2009年全市完成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10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为计划的100%;加上中央级财政收入418982万元,合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0019万元,比上年增长5.8%,为计划的100%。另据财政地税局2009年度税收统计年报反映,截至2009年底有待征的税费17782万元,其中税收14650万元(其中经批准缓征9979万元),应缴滞纳金2032万元,待征其他收入1100万元。
根据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和市、镇(包括街道、开发区,下同)二级财政上年结余等,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可用资金总额为585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9.8%;支出500721万元,比上年增长14.3%,为预算支出总指标的86.9%;收支相抵后,年末结余85221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75376万元、净结余9845万元。其中市本级可用资金总额360389万元,比上年增长19.2%;支出289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为预算支出总指标的81%;收支相抵后,年末结余71029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68041万元、净结余2988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2009年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632333万元,比上年增长75.6%,为计划的100.9%,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和市、镇二级财政上年结余81003万元,2009年可用资金总额为713336万元,比上年增长77.8%;支出580648万元,比上年增长79.7%,为预算支出总指标的86.9%;收支相抵后,年末结余132688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87651万元、净结余45037万元。其中市本级可用资金总额559540万元,比上年增长77.3%;支出457075万元,比上年增长84.4%,为预算支出总指标的84.4%;收支相抵后,年末结余102465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84451万元、净结余18014万元。
(三)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2009年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2544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71万元,上年结余135255万元,剔除上解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8305万元,全年可用资金总额为153861万元,比上年负增长31.6%;支出73780万元,比上年负增长17.7%,为预算支出总指标的57.3%;收支相抵后,年末结余80081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55034万元、净结余25047万元。
(四)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
2009年度全市各类社会保障资金、基金收入238455万元(其中财政补充57128万元),比上年负增长6.2%,为计划的115.9%,上年结余522211万元,全年可用资金总额为760666万元;支出165632万元,比上年增长23.4%,为计划的102.6%;收支相抵后,年末结余595034万元。
审计结果表明,2009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完成了市人大批准的本级预算任务。我市财政经济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研究全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紧紧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提效能”工作主线,大力开展“会战攻坚年”、“开放招商年”、“服务品质提升年”等活动,较好地扭转了全市经济增幅下滑的态势,并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事业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市财税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深化财税改革、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各类减税轻费、财政补贴和优化经济扶持等积极财政政策,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全力做好民生保障,不断推进公共财政体系。
一是完善税费征管措施。通过强化税源分析、深化税源评估和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在提高征管水平的同时,确保了年度预算收入计划的圆满完成,税收结构继续优化,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占总预算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50.5%提高到54%,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财政日常管理。通过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强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等,促进了部门的财政财务行为,基本杜绝了部门预算执行中未批先支、边批边支的情况。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其中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9.8%、医疗卫生支出比上年增长12.1%、“三农”支出比上年增长13.7%,公共财政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2009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市本级预算执行方面
一是个别专项支出预算安排过多。如2009年预算安排人才经费和文化扶持资金4899万元,上年结转指标1758万元,2009年可用指标总额为6657万元,实际支出3810万元,到年末结余指标达2847万元。
二是一般预算结转下年的支出指标中部分多年未用。截至2009年底,一般预算支出指标中有2007和2008年底结转未用的指标4950.96万元(其中2007年底结转3123.03万元,2008年底结转1827.93万元)。经分析上述指标未用的主要原因除部分指标需专项结转下年使用外,一方面是本级预算安排的专项经费结余未调整产生的指标结余,另一方面是上级的一些专项补助,由于本级财政在预算安排时已给予了保证而无需再下拨形成的结余。
三是部分出借资金未按期收回。截止2009年底,市财政有16149万元到期出借资金未收回。经分析,其中有8524万元用于境外引水和教育基建缺口等应予核销,其余7625万元应予催还。
(二)市级部门及镇级财政财务管理方面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及执行总体上比以往年度有较大改进,但从近期市审计局根据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经对市民政局、市残联2009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表明,两单位预算编制还不够细化、公务业务经费超预算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是个别部门取得的场租、培训等收入未按规定纳入单位“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是项目资金结算管理有待加强,市交通局自2005年8月开始支付宗汉、长河等14个镇(街道)中横线二期工程政策处理预付款,该工程已于2009年6月1日交付验收,截至审计日,尚有13个镇(街道)的政策处理预付款8478.13万元未向交通局结算。
四是镇级财政财务日常管理还有待规范,财政收支挂账、历年出借及应收的资金未主动清理、一些小型投资建设项目未公开招标投标、“三项经费”超标等问题比较普遍。
五是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粗放绩效不高,有41个部门和单位共计出租国有房屋、土地423处,其中未经公开招标出租的有403处,占全部出租数的95.27%;市拆迁事务所有15处1393M2房屋和7处8910M2土地闲置。
(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面
一是失地农民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养老金存在较大支付风险。截至2009年底,以上两项社保基金累计结余分别为64878万元、48722万元,按两项基金2009年月平均支出测算,结余基金分别只能支撑19.6个月、43.6个月,如不采取相应对策,将形成巨大的支付风险。
二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中个别人员两头参保两头享受,2009年6月底有9人既参加了机关事业的养老保险,又参加了企业或农婚知青养老保险,其中已有5人两头领取养老金95.61万元,经审计提出后,相关部门已整改。
(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面
一是部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沉淀。经审计发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结转下年支出指标,2007至2009年三年中,有88个政府投资项目的34791.47万元(含拟充入项目资本金10500万元)预算支出指标沉淀。其中2009安排的建设项目中有9个项目支出指标12017万元当年未用,2007年结转有66个项目的支出指标20748.23万元连续二年未用,2006年结转有13个项目的支出指标2026.24万元连续三年未用。
二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滞后。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2009年市财政局办理的44竣工财务决算中,有43个项目财务决算滞后(其中2001年竣工的1个,2003年竣工的2个,2005年到2008年竣工的分别为5个、9个、11个和15个)。
上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部分资金沉淀、竣工财务决算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项目前期准备不够充分而推迟实施、个别项目预算安排后资金的具体使用需作调整以及部分项目已完工但实施单位未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等,导致了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沉淀,相应地影响了资金效益的发挥。
三是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未办理立项和初步设计手续,部分工程重大变更未办理报批手续,个别项目存在随意变更的情况。
四是竣工结算项目高估冒算问题依然存在。2009年市审计局完成竣工结算审计项目686项,审核金额199803.6万元,核减价款12559.2万元,平均核减率6.3%,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五是监理单位履职不够到位,监理不作为、乱作为情况时有发生。
(五)专项审计调查方面
一是学前教育亟待规范和提高,公立幼儿园比例明显偏低,占相当比重的村级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设施差、保健保育工作堪忧;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有始无终”,后续落实缺乏监管,如秀水华庭、环驰幼儿园园舍已被开发商出售移作其他;剑南花园、大通花园、清水湾等小区配套幼儿园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二是部分产业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如对外向型企业的奖励存在“普降细雨”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产业资金的扶持效果。
三是拆迁改造项目因缺乏对被拆迁户房屋的买卖以及分户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导致被拆迁户在拆迁实施期间将房屋虚假出让、分户等,借此多获得补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上述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明的问题,市审计局依法作出了审计处理,至目前大部分已得到纠正和改进,有些正在积极整改中。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制订出台了《慈溪市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慈溪市财政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针对全市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出台了《慈溪市学前教育规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针对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问题,市政府及时作了调整,从2010年1月开始将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二项医保进行合并后实行统一的筹资和补偿标准。为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市政府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房屋及土地使用情况开展了调查;市财政、民政、人事等部门采纳审计建议,及时将15家农村敬老院机构性质统一登记为事业单位;坎墩街道出台《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桥头镇等镇、街道出台了《工程变更联系单管理办法》,推进建设工程规范化管理。
四、关于加强财政预算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
(一)推进综合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要求,将预算内外全部政府性收支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分析,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向人大报告制度,扩大试点单位,提高预算的公开性;加强经济税源和企业税负分析,完善制定财税扶持政策,进一步夯实税基,积极培养新的税收增长点;狠抓增收节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
(二)贯彻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整合和优化财税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惠民政策的落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大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机制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的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缓解财政建设资金的困难;进一步加强对政府负债的管理,建立健全债务管理机制、预警机制、偿债机制,防止出现财政风险。
(三)加强投资项目和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和资产效益。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深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必审制,提高投资效益,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促进建设资金的安全和规范;规范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围绕保障和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标,全面开展“主动跟进、深化转型年”活动,提高审计监督的主动性、整体性和宏观性;更加关注风险、民生、绩效和责任,在解决体制矛盾、制度缺陷、管理漏洞、运行风险等方面发挥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深化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探索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推进计算机审计和审计管理创新,提高审计监督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适应性;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监督落实机制,继续推进审计结果公开,促进审计成果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提高审计监督的及时性、规范性和建设性。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扎实推进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