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在慈溪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柴志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近段时间我们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就我市2009年财政决算、预算外资金及社会保障基(资)金收支和2010年收支计划等情况到市财政局、审计局、残联、民政局等单位进行了调研。今天又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张炳华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慈溪市2009年财政决算报告》、《关于慈溪市2009年预算外资金及社会保障基(资)金收支管理工作情况和2010年收支计划的报告》,听取了市审计局局长胡敏华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慈溪市2009年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我们认为:财政决算报告、预算外资金及社会保障基(资)金收支管理工作报告符合实际,本次“同级审”工作认真细致全面,报告内容详实,为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提供了依据。
一
2009年全市完成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1037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3.0%,完成调整预算100.0%,加上中央级收入418982万元,合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0019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5.8%,完成年度计划的100%,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上级财政专项补助、上年净结余及专项结转,全年财政可用资金为585942万元。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00721万元,为预算总支出指标的86.9%,比上年实绩增长14.3%。收支相抵,减去结转下年支出75376万元,净结余9845万元,其中市本级净结余2988万元。
2009年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32333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75.6%,完成调整计划的100.9%,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上级财政专项补助、上年净结余及专项结转,全市基金预算可用资金713336万元,其中市本级559540万元。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80648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79.7%。其中市本级完成457075万元(含征地拆迁成本性支出278684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84.4%。收支相抵,减去结转下年支出87651万元,净结余45037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18014万元。
2009年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实绩为25440万元,完成计划的107.3%,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上级补助、上年净结余及专项结转,扣除解缴国库和补助下级,全年可用资金为153861万元。全年安排总支出计划指标为128814万元。全年支出实绩为73780万元,为计划的57.3%。收支相抵,减去结转下年支出55034万元,净结余及专款结余25047万元。
2009年,社会保障基(资)金收入实绩完成23845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负增长6.2%,为计划的115.9%,全市社会保障基(资)金收入实绩加上上年结余522211万元,全年可用资金为760666万元。全市社会保障基(资)金支出实绩为165632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4%,为计划的102.6%。期末滚存结余595034万元。
通过调查和上述数据反映,我们认为2009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实现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民政、残联两部门的决算客观真实;预算外资金及社会保障基(资)金收支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全年收支执行情况良好,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税收征管科学化水平。去年市财税部门通过强化税源分析、深化纳税评估,统筹协调征管力量,加强收入征管措施,提高了征管质量与效率,有效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较好完成年初预算。
(二)加强支出管理力度。进一步优化了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投入,保障了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同时,去年组织开展了“三费”、规范津补贴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整治,在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开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扩大部门预算公开面。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在去年试行两部门预算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基础上,今年还尝试了部门预算提交人代会审议,进一步增强了部门预算透明度,促进部门预算执行的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年国库集中支付额达到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78.0%;完善了财政绩效评价体系,扩大了实施范围,全年共对农村医疗补助资金等43只财政支出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修订完善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开展专项资金清理归并工作,提高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此,我们建议本次常委会批准市财政局局长张炳华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慈溪市2009年财政决算报告》。
二
财税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仍客观存在。如:经常性收入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加,支出的刚性继续增加,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性资金的闲置、积压及浪费等现象仍然存在,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的任务十分迫切;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对此,市政府、财税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为保证2010年度财政预算、预算外收入及社会保障基(资)金收支计划的顺利完成,特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较大不确定性,加强税源结构的调研分析,科学把握财政收入进度;深化纳税评估工作,积极推进纳税评估标准化建设,依法规范税收征管。同时,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二)继续深化预算改革,提高财税管理水平。要切实增强预算编制工作的力度,全面实行零基预算,清理习惯性专项支出。继续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度;继续扩大部门预算的公开面,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重视财政资金的理财工作,进一步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综合调度,充分挖掘资金潜力,压缩财政间歇资金的沉淀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水平,加强项目的科学规划、设计、概(预)算及竣工后的决算工作。重视对地方社保资金动态管理分析,逐年扩大地方社保风险资金规模,提高保障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三)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管理新体制,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要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模式,理顺国资管理部门、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相关职责,整合国有资本,做强国有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色,把握开发重点,开拓发展领域,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不断做实做大。财政、国资部门要加大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经营利润分配机制,增强其发展后劲。市政府要充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力量,选派经营能力强、懂经济善管理的人才,负责具体经营管理,使企业真正作为市场主体实行独立运作。
(四)强化审计监督,确保问题得到整改落实。市审计部门要按照《审计法》的要求,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继续加强预算执行审计,从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跟踪督促落实,促进财经政策制度的落实。要加强绩效审计工作,探索建立绩效审计工作规程,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性建议,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安全。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市政府要牵头协调,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逐个分析,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每个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有关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应适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