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4年上半年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4-11-10 阅读: 450
  2014年7月28日在慈溪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莫志梁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4年上半年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开年来,面对依然严峻的发展形势,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担当有为、实干为民”主基调,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突破年、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治水强基攻坚年”等系列活动,全面推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平稳发展局面。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8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88.4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93.8亿元,同比增长5.5%。主要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2014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年初计划   上半年实绩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9   502.8   7   2   财政总收入[1]   亿元   /   12   102.6   14.6   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   12   358.7   18.4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12   223.1   13.7   5   自营出口   亿美元   /   5   42.1   5.5   6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3.5   /   3.33   /   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   10   23987   9.9   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元   /   10   14050   11.8   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4   /   102.6   /   10   新增城乡就业岗位   万个   2.3   /   1.43   /   11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5   /   2.36   /   12   城乡调查失业率   %   ≤3.5   /   2.28   /   13   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   %   85   /   84.2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基本特点:   (一)农业生产稳定有序,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1%。农业现代化档次不断提升,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规划启动编制,申报2014年度宁波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7个、宁波市级标准化示范区10个。发展农业品牌战略,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5个,成功举办第三届(慈溪)环杭州湾绿色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新增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创建成宁波首个水利部高效节水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二)工业经济稳中缓升,创新驱动因素支撑凸显   上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440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23.4亿元,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2亿元,同比增长8.5%。工业用电量4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企业效益有所提高,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1.69亿元,同比增长12%。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86.5亿元,同比增长29.5%,新产品产值率34.8%,比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六大产业平台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科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和中科院慈溪医工所等创新平台筹建进展顺利。市产学研联合研究院更名为市协同创新研究院,并进行了调整扩容,国内院校入驻达到10家。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累计已有47个“上林英才”计划项目开工落户。网上市场积极开拓,出台了《电子商务产业倍增计划(2014—2016)》,新增设有“慈溪家电馆”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3家。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推进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8.7亿元(包括杭州湾新区140.5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工业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22%;基础设施投资56.25亿元,同比增长16.5%;房地产业投资141.8亿元,同比增长8.9%。在“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活动大力推动下,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今年105个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61.3亿元,上半年实际投资72.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5%。长邱线改建工程(329国道连接线)慈溪段工程建成通车,全省最大的海涂水库郑徐水库正式开闸蓄水,慈林医院建成投用,胜山至陆埠公路(胜山—横河段)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49.5%,市商品市场园区慈溪农贸城、东横河洪涝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实现开工。   (四)居民消费平稳运行,外向型经济不断深入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1亿元,同比增长13.7%。物价水平保持平缓态势,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处于年度控制目标范围内。全国首个以实体商家为基础、移动互联为手段、消费者为核心的智慧商业应用项目——e慈溪•智慧商圈正式启动上线。旅游消费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5.02亿元,同比增长19.9%。随着方家河头、鸣鹤古镇等项目不断完善,“浙东大农家”乡村旅游品牌逐渐打响。招商引智“一号工程”持续推进,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51.8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自营出口42.1亿美元,同比增长5.5%;自营进口9.7亿美元,同比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3.33亿美元,同比增长70.2%。   (五)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金融存贷增速放缓   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59亿元,同比增长7.2%;上划中央“四税”收入48.01亿元,同比增长24.2%。市级财政总收入74.26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07亿元,同比增长0.7%;上划中央“四税”收入33.19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73亿元,同比增长15.1%,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32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用于民生支出31.0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1%。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速同比有所放缓。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54亿元,同比增长5.2%,贷款余额1745亿元,同比增长12.1%。   (六)节能减排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全面展开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3%,30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能耗实现不同程度下降。制定出台了节能降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实施方案,明确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同比均减少2%、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均减少3%。动员部署水环境、落后产能、马路市场、违法交通车辆、建设工程扬尘、农副产品偷盗、垃圾乱焚烧乱倾倒、滥建坟墓八大专项整治。全面掀起“五水共治”高潮。34条市级“河长”河道全部落实一河一策治理,91条垃圾河基本通过市级验收,67公里黑河、臭河水质改善。治水工程有序推进,新增污水管道6.5公里,疏浚河道141.6公里,开工建设农村污水治理项目10个。深化“森林慈溪”建设,新增平原绿化面积5000亩。开展用酸企业专项整治,3家用煤大户完成煤改气改造,《慈溪市天然气综合利用规划(2013—2020年)》发布实施。   (七)民生保障持续优化,社会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上半年,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乡就业岗位1.4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年度目标范围内。新增创业实体9384家,创业带动就业4.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87元,同比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0元,同比增长11.8%。稳步推进社保扩面,上半年净增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2.8万人、0.9万人、0.8万人、0.4万人和0.9万人,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84.2%。调整提高职工基本养老金,惠及7.74万人。全市学子高考成绩创新高,第一批上线人数居宁波大市首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3%。社会管理稳定有序。截至6月底,全市共立刑事案件3568起,同比下降3.9%;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57起,同比上升28.4%,无重大事故发生;信访部门受理群众信访3501件(人)次,同比上升41.4%。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较好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现实基础。从宏观发展趋势看,国内持续微刺激作用逐渐显现,但经济较快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从自身发展看,上半年在逆境中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但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与年度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房地产市场低迷、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转型升级较缓等问题困扰着经济企稳回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较为艰巨。   二、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及惠民项目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活动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行政审批,基本实现了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的预期目标。   (一)年度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市本级共安排政府投资建设项目92个,总投资315.7亿元,年度投资计划77.3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30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38.8%,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8个百分点。7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9.6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39.2%,其中:续建项目43个,年度计划投资55.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6.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48.2%;新开工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资20.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4.5%。   (二)3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43个续建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四灶浦-水云浦围涂地开发造地项目二期工程、长邱线改建工程(329国道连接线)慈溪段、慈东大道(南段)一期道路工程、碧海学校扩建工程等4只项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郑徐水库工程、胜山至陆埠公路(胜山-横河段)工程、新潮塘板块安置房工程、慈溪中学迁建工程等30只项目进展较好;四灶浦拓疏工程、建附线(浒崇公路至胜新公路)一期工程、青少年宫北路北延工程、北二环东延拆迁安置房建设(二期)工程等4只项目受政策处理因素影响进展较慢,市客运中心站工程、鸣鹤古镇保护开发工程、文化商务区科博文化中心工程、城南区块综合改造老年活动站工程等4只项目进展不够理想,中央广场景观绿化工程尚未开工建设。   32个新开工项目中:东横河洪涝综合治理工程、新兴产业集群区道路建设二期工程、新城河区块综合改造一期明月湖B#地块安置房工程等10只项目开工;长邱线延伸段工程、北二环路(孙塘路-东三环段)道路综合整理工程等8只项目进入或完成施工招标阶段;其余14只项目处于前期阶段,其中文化商务区科技馆布展工程前期进展缓慢,城南区块E-04地块安置房工程、上林湖越窑青瓷文化传承园项目预计今年难以开工建设。   (三)惠民项目总体进展顺利   坚持“谋实事、成实事”原则,按照年初谋划生成的十大类30个惠民项目计划,开展惠民项目专项督查,及时协调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基本实现了半年度目标任务,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充分就业类:新增城乡就业岗位14312个,4637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教育普惠类: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4所,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已达78%左右。卫生服务类:完成健康体检14.8万人,中小学生体检率60.7%,儿童体检率30%。住房保障类:农民公寓6个项目共计完工8.84万平方米。社会保障类:本市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2%;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97.76%。水环境改善类:完成公厕改造35座,新关闭市级“河长制”河道两侧畜禽养殖场58家;新建生态河道26公里。社会关爱类:提供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13011人次、康复服务2320人次、托(安)养服务2130人次、就业培训4407人次。文体共享类:城乡送文艺演出47场,送戏剧390场,送图书21900册,送电影1776场;城区实验小学、行知职高游泳池即将向社会开放。交通提升类:更新城乡公交LNG油气混合动力公交车49辆。公共安全类:完成食品安全定量检测2687批次,定性检测139537批次。   三、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安排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围绕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贯彻省委“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战略部署,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振经济发展活力,力争全年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动态,及时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强化针对性分析研判,贯彻落实全市经济运行监测联席会议制度,力争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服务企业提振信心。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企业预期举措,深化“千名干部服务千家企业”专项活动,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注重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等潜在风险,既要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也要确保好的企业不受过多牵连。三是启动“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围绕“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开展19个“十三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研究,确保年底形成课题成果,为编制“十三五”规划思路提供科学依据。   (二)提升生态环境面貌,打造美丽慈溪新名片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共慈溪市委关于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美丽慈溪的决定》,持续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长效推进“五水共治”行动。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专项行动,抓好新城河拓疏、东横河综合整治以及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落实全市河道“河长制”责任体系,推进常态化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巩固深化“垃圾河”、“黑河”、“臭河”整治成果。二是加快建设低碳型城市。建立联动机制,构建低碳统计体系,在宁波大市内率先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出台《慈溪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三是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八大专项整治年度任务,切实改善区域生态和社会环境。开展废塑料整治“回头看”行动,有效防止废塑料生产经营加工反弹。继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力争年底实现无排污指标的燃煤锅炉全部淘汰。争取创建成为“浙江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三)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不懈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提升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加快“一区两园三中心”[3]深入实施“上林英才”计划,加强创新型企业群体培育,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5%。二是努力提升产业档次。推动5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工业技改投资140亿元。加强效益型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以及上市企业培育,实现全年“个转企”三是提升产业平台主阵地。依托六大特色产业平台,同步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和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技术层次、亩产效益和带动力,慈东滨海区力争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创新平台建设,实质性开建科教园区以及招校引院,尽快完成中科院系统两大平台项目建设前期。[4]700家、“企进规”[5]150家,争取6家企业登陆“新三板”[6]。鼓励支持规上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强化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农业。   (四)提高有效投资力度,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是近些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推进投资持续有效增长。密切关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走势新变化,围绕保总量、提增速、优结构发展要求,确保全年完成宁波市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645亿元。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通过重大项目专项督查、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努力破解重大项目推进难点,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投用。加快四灶浦拓疏工程、市客运中心站工程、慈溪中学迁建工程等项目建设。三是推进前期项目谋划。顺应政策导向、立足潜力优势,精心谋划十三五时期一批助推我市转型升级实现突破的重大储备项目。   (五)提升招商引智深度,集聚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一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继续推进招商引智“一号工程”,深化“百日”专项行动成果,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力争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以上。二是加强对外贸易新支撑。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争取全年自营出口增长5%。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组建境外营销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延长营销链条,增强国际市场的直销能力。大力推广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三是优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梳理和编制,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和效率。深化国资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出台龙山镇等4个宁波市级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改革试验方案。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六)提高城乡统筹水平,全方位加快城市经济建设   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发展。围绕基本建成文化商务区目标,力争实现城市文化展示馆等30个项目投用,完成年度投资50亿元,加快形成新的城市经济中心。攻坚推进北二环东延、新潮塘一期、城南一期等中心城区已启动板块的征迁“清零”,新城河板块在明确核心区块选址的基础上,加快实质性启动征迁工作。力争开工杨梅大道等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二是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改造提升,确保创建宁波市全面小康村4个。稳妥有序推进“农房两改”,力争新增农民公寓10万平方米。三是推进小城市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周巷、观海卫、龙山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小城市,扎实推进新一轮中心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城镇经济发展。   (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稳定。稳妥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力争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在85%以上。二是提高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义务段素质教育星级学校评估。逐步推进义务段学校教师校长交流,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制定出台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加快医疗卫生发展。建立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四是深化平安慈溪建设。进一步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抓好流动人口“减量提质”。      [1]财政总收入: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调整为“财政总收入”。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调整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一区两园三中心:“一区”指科教园区、“两园”指宁波国家高新区慈溪分园、市留学生创业园,“三中心”指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4]个转企:指个体工商户利用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依法重新登记有限公司(含一人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各类企业。   [5]企进规:指一般企业纳入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畴。按照统计口径,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6]新三板:指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2017219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