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在慈溪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市城管局局长 沈黎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三改一拆”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13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宁波市全面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把“三改一拆”工作作为“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的重要抓手,坚持突出重点、拆改结合、为民惠民的原则,强势推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和“无违建”创建工作。
一、“三改一拆”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9月10日,我市累计拆除违法建筑581万平方米,完成“三改”总量445万平方米。其中:2013年拆除违法建筑205万平方米、全年完成率为274%,2014年拆除违法建筑191万平方米、全年完成率为147%,两年“一拆”总量均列宁波市第3位;2013年完成“三改”111万平方米、全年完成率为174%、完成总量列宁波市第4位,2014年完成“三改”201万平方米、全年完成率为254%、完成总量列宁波第3位。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84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102%;完成“三改”133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117%,其中改造旧住宅区1702户、28万平方米,完成率为126%,改造旧厂区23个、33万平方米,完成率为104%,改造城中村4131户、72万平方米,完成率为121%。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围绕中心实现重点突破。紧密结合合用场所整治、“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中心工作,整合力量和资源全力推进“三改一拆”,推动各项任务取得成效。一是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拆除涉水违法建筑26万平方米,拆除影响消防安全违法建筑11.44万平方米,拆除或改造涉及宗教场所违法建筑共44处、1.12万平方米,前两项拆违工作总量均居宁波市第1位。今年继续攻坚深化影响消防安全拆违整治,已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3.53万平方米。二是顺利完成合用场所拆违整治。结合全面落实“应关尽关、应拆尽拆”的合用场所专项整治行动任务,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合用场所拆违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442户、近13万平方米,顺利实现“应拆尽拆”目标。三是扎实开展“四边三化”、“两路两侧”整治行动。强势推进329国道沿线违法建筑及沈海高速沿线、中横线、杭甬高速连接线道路两侧违法广告等整治行动,累计拆除329国道两侧违法建筑9.97万平方米,拆除四条道路沿线违法广告429块。同时,迅速组织“两路两侧”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专项整治,共排摸出G15高速、国道、省道、重要县道“两路两侧”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点103处,现已整治完成47处,其中省下达的G15两侧23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任务中已完成整治22处,下步将加大力度、重点整治,确保在9月底完成省下达的整治目标。
(二)集中攻坚打造特色亮点。一是拆违攻坚动真格。2013年以来,要求各地每月开展2次拆违总量1000平方米以上的集中拆违行动,突出拆违“五重点、六先拆”,拆除了一批具有一定工作难度和示范带动效应的违法建筑。如观海卫镇占地总面积逾2.4万平方米的老鹰山违建区块,宗汉街道东方铜业区块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全市拆违控违“一盘棋”的氛围、态势已较好形成。二是多措并举抓落实。落实市级党政班子领导包干联系镇(街道)“三改一拆”工作,以定期听取汇报、指导政策制定、参与集中拆违等形式,督促各地加快拆违、“无违建”创建等工作进度。通过加强信访处置力度,严控新增违建,特别是对新增违建实行“追踪式”一案一督,近几年来,全市违法建筑信访数量逐年下降,国土卫片执法数量逐年减少,控违拆违的态势基本形成。加大宣传曝光力度,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媒介,对群众反映强烈、违法问题突出、体量大的违法建筑进行曝光,今年7月以来,慈溪电视台已曝光17次,慈溪日报已曝光16次。
(三)全面深化推进“无违建”创建。“无违建”创建是“三改一拆”行动的发展和深化。2014年,我市提出“3410”无违建系列创建目标,即在市级层面创建34条(87段)“无违建河”、10条(40段)“无违建路”、10条(23段)“无违建街”及10个以上“无违建村(社区)”。去年已成功创建58个无违建河段、32个无违建路段、10条无违建街、19个村(社区)。同时,对崇寿镇、附海镇、宗汉街道、匡堰镇、龙山镇、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创建宁波市“无违建镇(街道)”先行试点,最终崇寿镇和附海镇接受宁波“无违建镇”创建的验收,被评为宁波市“无违建”创建先进单位。今年,我市深化拓展“无违建”创建,在全市18个镇(街道)全面铺开“无违建镇(街道)”创建工作,“无违建街、河、路”系列创建在去年遗留任务“清零”的同时,推动创建由市级层面向镇级层面延伸:“无违建街”创建由中心城区向各镇(街道)拓展,“无违建河”创建由市级河长制河道向全市所有镇级河长制河道拓展,“无违建路”创建由县道以上公路向镇级公路拓展,实现创建全覆盖、点线面结合。“无违建”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有效促进了各镇(街道)从“为拆而拆的任务型”向“长效机制建立的目标型”转变。
(四)突出拆改结合为民惠民。突出“以拆促改”,注重拆改结合、拆用结合,把“三改一拆”与城乡面貌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群众对“三改一拆”工作的认同感、获得感。一是与城乡面貌改善相结合。积极谋划“三改一拆”与区块整体开发、城乡环境整治的结合点、着力点,加快提升城乡功能区域品质。如古塘街道同步推进赛亿工业园旧厂房改造和拆违,拆除违法建筑3.4万平方米、改造旧厂房24.6万平方米,并启动了投资超过二十亿的房地产项目,将形成一个崭新的居住板块;白沙路街道拆除南二环东路4000多平方米违法建筑,已改造成为大型月光经济项目慈溪国贸大牌档,改造面积7000平方米,成为城区餐饮“集散地”。同时,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全市拆除高立柱户外广告331块,拆除其他各类户外广告861块,实现城区立柱式户外广告“清零”目标,改善了区域视觉环境。二是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借力“三改一拆”工作,取缔违法废塑料经营户,累计拆除废塑料经营违法建筑近10万平方米,其中观海卫镇五里村赖桥一处非法废塑料加工集聚地拆除违建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浒山街道拆除凉帽山区块违法建筑企业80家、拆除违法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拆出可开发土地面积220亩,并将其重新定位“中心城区后花园”,正积极开展相关招商引资。三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三改一拆”工作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加速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如拆除沿山线两侧违法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完成沿山公路改造以及沿线方家河头村等重要节点的旧房修缮和外立面改造,明显改善沿线交通秩序、生态景观,为打造南部沿山精品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三改一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拆违控违攻坚难。我市是制造业大市,个私经济发达、劳动用工密集,受产业结构影响,历史性造成农村房前屋后用于家庭生产和出租给外来人口的违法建筑相当普遍。另外,在镇(街道)工业园区中,因企业发展需要,违法搭建的工棚数量也较多。经过这两年多“三改一拆”攻坚行动,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大的违法建筑已拆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类似于房前屋后和工业厂区为主的违法建筑,这些违建形成的原因复杂、涉及面广,拆违攻坚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拆违成效显现难。我市的违法建筑主要以小区块为主,拆后面积稍大的地块也仅能用于小型停车场建设和绿地建设,特别是项目带动拆违的比较少,导致群众感受度不明显。如去年34条市级河长制河道两侧5米范围的拆违工作,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尽管拆违面积也不少,但因为区域分散,点多面广,整体效果不太明显。另外,违法建筑从拆除、垃圾清运完毕到简单的绿化或复耕,一般每平方米需要投入60元以上,给各镇(街道)带来的资金压力也比较大。
三是信访矛盾化解难。“三改一拆”开始以来,违建信访投诉也不少,主要原因是建房少批多建或层高引起的邻里纠纷或因经济纠纷和其他矛盾引起,更有甚者,出现了以举报违建作为要挟手段的信访。违建成因复杂、矛盾错综交织,给信访矛盾化解带来很大的难度。
四是“无违建镇(街道)”创建难。从我市实际情况看,要成功创建“无违建县(市、区)”难度较大,大部分镇(街道)对“无违建”创建工作存在畏难心理,信心不足,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省、宁波对“无违建镇(街道)”创建要求越来越高,而各镇(街道)考虑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问题,创建动力不足,还未真正把“创建”工作贯彻落实下去。
三、“三改一拆”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突出拆违攻坚。根据目标任务倒排推进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拆违专项攻坚行动,坚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类型集中拆违行动和拆后清理、拆后利用工作,推动大区块、大面积违法建筑拆除,在省政府要求9月底拆违完成全年任务75%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尽管已超额完成180万全年拆违任务,要求各镇(街道)保持力度不减,确保拆违攻坚行动向纵深推进。
二是加大“创无”力度。“无违建”创建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各镇(街道)要充分认识“无违建”创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聚全镇(街道)之力开展“无违建”创建工作。同时,整合市“三改一拆”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等部门力量加强指导、协调,努力完成今年“无违建镇(街道)”创建工作任务。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结合“三改一拆”工作实际,由市“三改一拆”办会同市法制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等部门,加快制订出台“无违建”创建相关配套政策,如农村“一户多宅”处置办法、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筑处置工作意见、违法建筑拆后土地利用实施细则、规划控制区内房屋翻建和改建相关政策等,为违法建筑依法处置和“无违建”创建工作提供保障。
四是加强信访处置。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属地化解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减少越级访。同时,结合我市信访督查“百千万”专项行动,做到一一挂牌,一一销号。继续加大新违建督查考核力度,对发现的新违建一律下发督办单进行督办,做到发现一处、制止一处、拆除一处,并对新增违建管控不力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五是强化舆论作用。继续利用各类媒体和舆论阵地宣传“三改一拆”工作,按照“硬仗必动员、典型必报道、反面必曝光、榜样必宣传”的要求,宣传先进典型。同时,要进村入户详细宣传和告知规划、土地等相关政策、审批工作的流程,加强群众法律意识。继续利用《慈溪日报》、慈溪电视台开设的《“三改一拆”监督台》专栏,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违法问题突出、体量大的违法建筑的曝光力度,曝光落后和违法现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相信,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定能实现“‘三改一拆’拆出发展空间、改出幸福家园”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