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上半年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16-01-13 阅读: 431
  市人大常委会:   7月3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5年上半年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15年上半年慈溪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交我们研究处理。为保证审议意见的贯彻落实,市政府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分解落实任务,明确相关工作措施,完成了各项整改、完善工作,审议意见内容基本得以落实。现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克服困难,坚定信心,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把握“稳中求进,转型提升”总基调,抓好“三改三治理”和“三城联创”,抓实各项决策部署推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前三季度,市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76亿元、增长6%,工业生产、投资、出口、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均处于负增长或低增长区间,不过较上半年有所回升,经济筑底企稳,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按照宁波“双底线”管理及宁波对我市市级与杭州湾新区分开考核的要求,我市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强化宏观经济监测分析。深化经济运行监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双底线”管理要求,加强主要经济指标红绿灯预警分析,尤其是对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出口等完成难度较大的指标,细化方案、对症下药、充分挖潜。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我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经济领域以及政府自身各项改革,有序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召开党政机关“减人、节支、增效”专题会议,落实三公经费开支“只减不增”。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创业创新机制等改革,在PPP模式、国投公司统贷平台建设等投融资体制改革上谋求突破,第一批PPP项目库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我市服务机器人小镇申报省特色小镇。三是做好“十三五”相关工作。在市级层面成立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1+3+18”的规划体系(1个规划纲要、3个区域规划、18个专项规划),21个部门已经全面完成了重大前期课题研究,我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已经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形成初稿,进入意见征求环节。四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信用慈溪网”已实现企业(个体户)等信用信息查询,同时在党政内网上线了“慈溪市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33个职能部门共享交换信用信息268万条,实现了经济主体、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查询功能。在全市部署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项行动。引导银行对逃废债重点企业由行业协会牵头进行重点打击,采取黑名单,停止金融等服务手段进行打击。对涉嫌企业逃废债的企业在股权转让、房地产过户时由银行提供前置审查,严防发生转移资产的行为。五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切实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和企业“五证合一”登记制度,营造更加宽松公平的制度环境,完善公开透明的市场体系。强化中介机构管理,印发了《慈溪市涉审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和《慈溪市涉审中介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考核办法》,对中介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开展2015年度中介信用等级评定。创新开发并启用涉审中介网上超市管理系统,实现与投资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对接,进一步促进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二、抓住机遇,积极引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深刻认识新常态下抓经济工作的新特点,主动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趋势,谋划搭建“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暂名)”平台,努力为慈溪“二次创业”、“二次发展”提供根本动力。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两区”建设,龙山水果精品园(林业)、展宇园林省级精品园(林业)通过省级验收;新浦一帆葡萄精品园、周巷骏万亿果蔬精品园通过宁波市级验收。2015年35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进入招标阶段。10万亩旱粮生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2.3亿元的澳大利亚肉牛隔离屠宰试点项目选址落户现代农业开发区。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专项整治,限养区猪牛养殖场“一场一策”治理任务的47家场已全面制订治理方案并开始整治。推进渔业“一打三整治”。深入推进农业监测战略联盟体系实质运行,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完成定量检测2500批次、定性检测10000余批次。我市创建成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成功入选“2015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市”,被评为全省外向型农业先进县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列全国前十。二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部署。前三季度,市级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71.2亿元、增长1.7%,新产品产值率31.9%。四家企业新入选宁波市第二批“三名”培育企业。2015年11月1日起设立政府产业基金,规模暂定1亿元,用于对接全省七大战略产业,重点投入培育本地战略新兴产业、科技、互联网+、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领域和领军人才,推进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开展“中国质造·浙江好产品”行动试点,加快推进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把智能家电、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我市顺利成为中国质造G20成员,中国质造慈溪站将是慈溪制造企业转型打造自主品牌的一个好平台,目前招商已经开始,计划到11月底有100家慈溪企业入驻。慈溪中心、慈溪医工所、科学孵化器项目进展顺利。三是培育壮大服务经济。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加快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我市正抓紧出台互联网工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组建并运行经济和信息化产业专项基金,大力推进电商服务平台、网络体系构建以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网络销售统计水平,以网络市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目前我市已有电子商务登记注册企业76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55%,前三季度,我市实现网络零售额97.4亿元,位列宁波各县(市)首位,全省排名第五,其中物流仓储、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分别增长327%、200%和320%,智巢文化创意园入选宁波十大“文化创新空间”,智慧谷入选宁波市级“众创空间”,e点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基地。省电子商务示范市项目“慈溪家电馆”陆续在国内16个一线平台开通,进驻企业达30多家,截止9月底销售额达到5200多万元。吾悦广场项目在10月13日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签订战略投资协议。鸣鹤风景区与杭州宋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超10亿元的鸣鹤古镇投资开发建设意向书,共同开发建设鸣鹤古镇。前三季度,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62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宁波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四是培育进出口新优势。继续对出口企业向出口信用保险承办机构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缴纳保费给予补贴,今年出台贸易维权补助,为企业应诉“两反一保”等涉外贸易诉讼保驾护航。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向上争取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权限,正谋划政策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式“海外仓”建设的财政支持和奖励,积极推动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前三季度,小家电出口98亿元,同比增长0.8%,饮水机、电吹风、面包机在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下分别同比增长3.7%、20.1%、3.7%。宁波市慈溪进出口控股有限公司顺利成为宁波首家通过高级认证的贸易型企业。五是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全市招商引智“以企引企”工作推进会上,总投资27.75亿元的12个项目集中签约。各个产业平台招商亮点纷呈: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海尔小家电产业园、丰树电子商务及国际物流园等4个项目顺利开工,中东欧(宁波)工业园项目在本届浙恰会上签约落户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市新兴产业集群区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京威股份南方总部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大数据云基地及大数据创新设计研究院”项目战略合作框架签约,落户市文化商务区;市现代农业开发区总投资4亿元的正大500亩农业机械制造园项目正在推进中。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38.74亿元、增长6.0%,投资总量位列宁波各县市区第二位。   三、改善民生,优化服务,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以十大惠民项目为依托,促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今年1-10月,我市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用于民生的支出53173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9%,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调标、基础养老金调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等,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民生支出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公共安全、文化体育、节能环保、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也得到较快增长,确保民生指标、惠民实事全面完成。一是社会保障方面。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帮扶活动,前三季度,发放失业保险各项待遇3530.61万元,累计享受2.26万余人次;发放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经费3698.83万元,惠及1.43万人次;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74笔,贷款总额达7925万元。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98%;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参合68.55万人,参合率达到98.38%。二是公共服务方面。我市与宁波大学签订了《合作共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协议》,市科教园区首个大学项目正式落户。慈溪中学迁建工程已完成主体施工,宿舍楼竣工验收,今年累计完成投资5450万元,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9850万元。城区开放学校委托第三方管理已经完成标书制作,进入招标阶段,全市共有34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累计发放健身卡达8.6万张,今年已累计接纳健身群众123.5万人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下发《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施意见》,印发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规范和服务包,制定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绩效考核方案,加强相关培训工作,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改造,为全面实施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奠定基础。全面推进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6个试点镇(街道)中已有155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率为96.3%,全市329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已有275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率达83.6%。三是生态环境改善方面。自2013年启动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十大专项行动”,累计已投入“五水共治”资金35亿元,完成治水项目32个,封堵“黑臭河”两岸排污口307个,疏浚各类河道604.7公里,境内204条“三河”全部完成治理,一批老牌“黑臭河”摘帽,劣五类水体下降近40%。“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全力开展中,我市省定28项任务除1处绿化缺失正在抓紧推进外,其余已经全部完成。宁波市定任务211处已完成209处。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排摸,确定了慈溪市定任务906处,目前已完成整治184处,并逐步建立起“一镇一段”的样板路,有效改善了我市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以及重要县道两侧的环境问题。四是完善交通网络方面。胜陆公路(横河—陆埠段)前期工作正在谋划中。《慈溪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已发布,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建设项目正处于招标过程中,确保年底前中心城区30个点600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建成并试运营。五是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开展“三车”整治、综合治超、打击传销、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整治等“四项整治”专项行动,加强重大不稳定因素、信访纠纷排查化解和过程稳控,强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和谐促进工程。   四、盘活存量,优化支出,全力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紧盯目标,全力以赴抓收入。深入分析经济与财政收入发展态势,密切关注中央财税体制改革动向,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面对我市经济持续低位运行,房地产、金融等重点行业对财政收入支撑作用逐步减弱,税制改革和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因素压缩财政增收空间,企业倒闭、“跑路”造成欠税上升影响收入,可供调节的非税收入已全部清零的不利局面,坚持公平税负、依法组织收入原则,通过深化风险管理、加强欠税清理等措施,夯实征收薄弱环节,有效堵漏增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依靠增值税免抵调库收入增加拉动等非经济因素调节,通过国地税等征收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力确保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目标。政府性基金方面,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我市土地出让收入将难以完成年初预算,预计仅能完成9.72亿元,比年初预算22.31亿元减收12.59亿元,产生较大的收入缺口。主要是由于土地市场持续低迷,今年计划内重大地块土地出让进程受阻。保障财政预算统筹财力需求原列入必须出让的230亩明月湖E-01、F-03重点地块征地工作又出现新变化,地块招商虽正与有关房企协商洽谈,但将影响如期拍卖,界牌2#地块经招商也无响应,直接导致我市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收,并严重影响财政收支平衡。为此,我们将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全面推进非税收入征缴、资金管理、票据管理、监督检查等规范化管理;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征收和管理,督促纳入年度收入预算的相关地块加快土地出让,并积极谋划新增建设用地财力统筹工作。   (二)强化制度约束,扎实推动节支增效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厉行节约规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三公经费”支出,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出台了《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节支增效工作的通知》(慈党办〔2015〕60号),进一步节减会议费支出,建立与支出标准相衔接的酒店住宿、会议场租价格控制机制,在慈酒店实行入围制定点。强化资产使用管理,以节约为原则适当延长资产使用年限,控制资产更新频率,试点计算机更新实行非整机配置。努力盘活存量资产,办公设备(设施)、家具等一般性闲置资产,统一纳入“电子公务仓”调剂使用;加大可变现闲置资产变现力度,试点推进产证齐全房产公开拍卖;部分暂时不能变现的闲置资产划转至国资平台公司,增加平台公司资产,提高融资能力。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创新实施“ADA纵深动态过程控制法”,提升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组织开展“减员、节支、增效”专项工作,通过做好“控、管、压、提”,确保“减员、节支、增效”取得实效。今年1-10月全市“三公”经费累计支出417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73万元,同比下降18.9%,继续保持支出明显减少的良好势头。   (三)加强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要求,按年度区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和本级预算安排,认真梳理掌握结转指标和结余资金情况,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定期清理机制,不仅对7个市级财政专户的“沉睡”资金进行清理,还扩面至去年已盘活1.4亿元资金的全市140多家市级预算单位账户,共消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72680万元,其中收回调入总预算47297万元用于平衡今年预算支出;加大一般性专项支出统筹力度,排摸统筹市级各部门结余指标8850万元,收回财政总预算用于平衡今年预算支出。   (四)加强对镇级财政业务指导和辅导。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公共财政管理基本要求,指导镇级财政统筹管理各项政府性收支,把平衡思想贯穿于财政工作始终。深入分析财政经济运行情况,提高对财政经济走势的分析研判能力。通过分析预警,实现财政管理有的放矢,切实提升管理绩效,确保收支平衡。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镇(街道)在争取融资额度、利率优惠及转贷等工作中提供方便,向镇(街道)开放市级国有转贷平台,以缓解镇(街道)转贷压力;对利率上限幅度在规定范围内的镇(街道)的贷款,对放贷银行实行与市级财政性存款配比存放挂钩。继续开展镇级财政财务互审工作,稳步推进镇级财政内控机制建立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观海卫、周巷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龙山、逍林中心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组织实施新一轮镇级财政体制,财力进一步向镇级财政倾斜,大幅提高支出基数,核增5.35亿元,增幅达30%。另外,为进一步规范镇级财政负担机制,在开展市级部门延伸机构工作经费镇级负担情况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出台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和公务支出的若干意见》(慈党办〔2014〕78号),着手加以整顿规范,进一步规范市级部门派驻镇(街道)工作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发放工作,切实减轻镇级不必要、不合理的负担。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203264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