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年上半年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6-09-13 阅读: 580
  2016年7月29日在慈溪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潘爱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近期,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就今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召集重点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财经工作议事委员会、财经工作咨询组部分成员及有关企业家进行座谈,并到有关部门、镇进行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依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开展“五大攻坚”、“四大突破”工作,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的特点是:   (一)我市经济依然在底部徘徊。上半年,我市(不含杭州湾新区和庵东镇,下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低位运行,个别指标下探到近年来最低值,但运行总体平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4.92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9亿元、45.36亿元,均同比增长4.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82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6.27亿美元,同比负增长9.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91亿元,同比增长6.3%;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556.2亿元、10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工业用电量33.29亿度,同比增长4.8%。   (二)工业企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企业去杠杆作用显现,6月末,我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154.5亿元,同比增长1.5%,负债总计757亿元,同比负增长0.8%,资产负债率65.6%,同比下降1.5%,资产负债率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规上企业6月末银行贷款余额281.9亿元,同比负增长3.3%,利息支出7.7亿元,同比负增长24.9%,企业债务和利息支出明显下降。企业去库存工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企业在加大生产和市场拓展的同时,加快去库存步伐,6月末,我市规上企业存货165.8亿元,同比负增长2.7%,产成品66.6亿元,同比负增长5.6%。企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面对宏观倒逼机制企业主动加快创新步伐补短板促转型。1-6月,我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76.2亿元,同比增长2.8%,新产品产值率31.7%,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三)财政金融形势相对平稳。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1.10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22亿元,同比增长11.2%。我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39亿元,同比增长16.4%。金融存贷保持相对平稳,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76.83亿元,同比增长4.3%;贷款余额1848.09亿元,同比负增长1.36%。长期贷款利率水平有所下降,6月末,据对我市41家银行机构当月新增贷款利率情况统计,1年以内(含)、1年至5年(含)和5年以上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6.537%、5.515%和4.584%,分别较基准利率上浮50.28%、16.11%和下浮6.45%。   (四)政府惠民项目顺利推进。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累计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38.18亿元,同比增长12.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8%。新增城乡就业岗位1.2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年初目标以内。慈溪中学迁建工程顺利竣工,新龙山医院建成投用并实现宁波一院托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继续推进,近40%河道水质得以改善,劣五类水质断面同比减少18%,拆除违法建筑119万平方米。新城河一期、西门小区等成片危旧房改造启动,胜陆公路二期动工建设,公共自行车一期顺利投用,新一轮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有序推进。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不断强化,存在的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是投资、消费、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由于民间投资逐月下滑,房地产投资大幅滑落,虽保持一定增长,但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其中完成房地产投资69.78亿元,同比下降11.5%;消费需求大幅下滑,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18亿元,同比下降0.6%,低于宁波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出口市场依然不振,实现自营出口总额33.85亿美元,同比负增长5.3%,其中前两月自营出口下降幅度达到33.8%。二是行业分化依然明显。1-6月,我市32个行业中,负增长行业16个,占比50%;四大传统产业“3升1降”,家电、汽配、化纤、轴承行业规上企业分别实现产值169.1亿元、41.2亿元、26.7亿元、1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3%、14.6%、-23.0%、3.5%。三是企业盈利能力高度集中。1-6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0.4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37.3%。公牛、福尔达、慈星等效益前十位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8亿元,占我市规上利润的50.8%,同比增长68.9%,高于规上平均31.6个百分点;如果剔除这十家企业利润,其他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5.5%。   (二)工业企业运行压力不减。一是成本费用持续上升。1-6月,我市规上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4.5%,如果剔除利润前十的企业,规上企业销售利润率为2.5%,而企业各项成本费用依然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其中,规上企业人均工资3956元/月,同比增长7.4%;销售费用16.3亿元,同比增长8.8%;管理费用35.9亿元,同比增长5.1%。二是负增长企业占比较高。负增长企业占比较多、缺口较大,产值负增长企业506家,占比44.8%,其中缺口2000万以上企业80家,缺口合计58.4亿元;缺口1亿元以上企业18家,缺口合计32.6亿元。此外,亏损企业亏损情况进一步加剧,1-6月亏损企业247家,同比增加12家,累计亏损额3.9亿元,同比增长22.1%。三是市场需求不足。在国内外市场需求低迷的大势下,企业订单减少,订单短期化现象成常态。据市相关部门调查显示,50.5%的企业表示订单比去年同期减少,29.9%的企业表示产能发挥处于70%以下,因需求不足影响产能发挥的企业占51.2%,而且在手订单41.7%以上为1个月内订单。   (三)财政收支平衡难度持续加大。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缓慢。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6%,比宁波大市平均增幅低5.5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宁波全大市各县(市、区)倒数第三位。如果按照去年同口径计算,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增长1.1%,比宁波大市平均增幅低7.5个百分点。从支撑财政收入的税收收入来看,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按新口径统计,仅增长0.1%,比宁波大市平均增幅低7.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宁波全大市倒数第二位。二是土地出让收入完成比率严重偏低。上半年,我市土地出让收入在上年同期4.88亿元低基数的情况下继续下行,仅完成2.54亿元,同比负增长47.9%,为年初预算的14.4%。三是财政收支倒挂现象明显。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50.39亿元,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6亿元多出5.03亿元;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11.69亿元,而同期政府性基金收入仅为3.49亿元,支出比收入多8.20亿元。同时,下半年服务G20峰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污染物排放统筹等工作还要新增部分支出,要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形势异常严峻。   三、意见建议   (一)优化环境、发挥优势,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要高度关注和正确认识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认真研究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研判分析,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市建设,积极调整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推动互联网在我市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新经济项目落地和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有效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研究我市外贸经济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完善落实促进外贸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我市外贸出口回稳增长。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快修复金融生态,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协调服务,为招商引资、项目开发、企业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软环境。   (二)强化分析、优化措施,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要清醒认识当前财政税收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把握税源变化趋势,认真分析和研判国家“营改增”扩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政策措施对我市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积极制定应对措施,客观把握好全年收入盘子。坚持依法治税,完善收入征管机制,提高信息管税水平,抓好重点税源企业以及重点税种的征收管理工作;要深化部门合作协作,逐步实现税源信息的实时交互,提高社会综合治税能力,不断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预测分析,严格落实收入征收责任,根据土地市场行情,及时推出相关地块,确保完成全年基金收入计划。积极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和存量国有资产,增强分类管理和统筹力度,多渠道增加政府可用财力。   (三)深化管理、优化支出,强化财政统筹平衡。要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强化增收节支意识,科学安排各项支出,严格控制提标增幅,增强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着力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优化整合力度,着力解决政策碎片化、资金安排分散或重复等问题。充分考虑我市财力状况,认真梳理各类政府投资项目,分清轻重缓急,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加强财政监管,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严格部门收入和支出的核算,规范部门和单位的财务运作,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努力打造阳光财政。进一步理顺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完善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落实政府债务责任,严禁违规举债和变相举债,健全政府债务预警机制,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四)统筹运作、着力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按照年初计划安排,加快政府投资项目进度,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清水环通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开展流域生态治理,提高公共绿地覆盖率。积极创造就业创业机会,开展相关专业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社保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稳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增强优质教育供给,稳妥推进医疗改革和试点工作,确保文化商务区公建群“四馆三中心”年底前建成投用。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增加检测项目,加大巡查和抽检频次,保障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不断完善交通网络,稳步推进胜陆公路二期、西二环北路综合改造工程,进一步新增、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公共停车场布局。强化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上报告,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2019360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