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档案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16-09-13 阅读: 658
  市人大常委会:   3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我市档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四方面的审议意见。对此,市政府针对审议意见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开展整改落实,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对整改落实方案的意见建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现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加强统筹,优化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方面   (一)制订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省、宁波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慈溪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档案工作以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法治档案、智慧档案、民生档案、平安档案、活力档案为主抓手,以档案工作法治化、档案服务能力、档案基层基础、档案工作现代化、档案安全保障、档案工作活力都显著增强为目标。开展民生档案建设工程,国家数字档案馆测评工程,音像资料及图片库建设工程,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工程,重点档案征集保护、病档抢救工程,全市档案寄存中心工程等6大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   (二)出台新形势下加强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讨论审议,拟以“两办”名义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从档案治理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及统筹保障五方面整体推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联系我市实际,明确了镇(街道)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和市级部门分管政工的负责人为档案工作分管负责人,强调了镇(街道)要设置档案管理岗位,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并做到持证上岗等要求。   (三)进一步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落实省、宁波市和我市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推进档案事业发展,各部门根据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科学合理核定档案工作经费,将档案馆(室)在档案资料征集、安全保密、档案文化建设、教育培训、陈列展览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特别是增加档案数字化方面的经费投入。市政府根据市住建局、市法院等多部门档案涨库的实际情况,要求市档案局加紧研究筹建全市档案寄存中心,缓解综合及专业档案馆(室)涨库情况。   (四)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工作。完善建设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合作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档案学会、档案文化研究会等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构建合作平台,依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二是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档案服务与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重合同、守信用、品质优、品牌好,能对档案事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优质档案服务机构。三是在全市范围推广政府购买档案服务并扩大范围,将档案设备、设施、装具,档案抢救保护和开发,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加工,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档案寄存和托管,档案展览展示,档案文化建设,档案咨询及教育培训,基层档案公共事务等产品和服务都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四是引导开展家庭建档工作,支持个人保管、展示其收藏的档案,广泛开展档案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活动。   (五)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基层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明确今后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参加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村级档案员、企业档案员等的档案业务培训,传递最新信息、业内动态、管理方式等,提高其档案管理业务素质,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镇(街道)要设置档案管理岗位,配备专职档案人员,村(社区)要指定专人管理档案,档案人员保持适度稳定。三是鼓励档案员职称考评,强化档案专业化水平,培养高专业人才,改善档案人才结构,为我市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市档案局与慈溪职高联合办学建立档案社会化办学模式。迄今已为社会培养76名获得档案上岗证的档案专业技术人才。   (六)大力营造档案工作良好氛围。利用“6.9”国际档案日、《档案法》宣传周,深入开展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档案法制宣传活动。通过整合档案宣传资源,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合作,建立健全互通机制。开展“以档说法”活动,力争把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列入全市普法教育范围,提高社会档案法治理念,提升社会档案意识,形成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夯实工作基础,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水平方面   (一)突出档案依法行政能力。坚持规范管理档案事业,发挥档案行政监管职能。一是继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按照清理完成的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抓好依法行政工作,助推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二是加强行政监督指导。开展全市档案年检工作,督促档案规范化管理。重视民生领域档案指导,理清全市民生档案归属与流向,监督各单位民生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构建归属科学、流向合理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三是积极开展档案执法检查。今年,为配合宁波工作,将对市场监管系统、规划系统、教育系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执法检查,对市市场监管局机构改革档案完成情况进行督查。   (二)推动农村基层档案工作健康发展。市档案局通过抓村级档案机构、制度、人员、经费落实,开展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一是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农村股份制改革、新农村建设等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完善村级档案资源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档案工作样板村(社区)。二是积极发挥各镇(街道)对辖区内村(社区)档案工作的监管。各镇(街道)在做好本级档案依法管理的同时,多举措加强对村级档案的监督指导,并进行年度检查,以扎实推动村级档案工作健康发展。三是加强村级档案员队伍培训,2016年通过举办村级档案员业务培训和镇(街道)邀请讲课,为全市各镇(街道)、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共401名档案员提供培训。四是改变档案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如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开展乡村记忆基地建设等。   (三)加强馆内资源建设。一是丰富馆内优质档案。注重民间珍贵档案征集工作,分步开展对散存于民间的珍贵历史档案、本地名人和地方特色档案等的征集进馆工作。2016年4月,市档案局成功征集收购“106宗慈溪地方档案文献”。此外,市档案馆通过查阅档案、寻访故地、对话后人、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学术专著、民间收藏等方式,将虞氏相关档案资料逐步征集进馆,成为虞洽卿研究重点基地。其中虞洽卿后人虞中莲女士向慈溪市档案馆捐赠的100余幅珍贵老照片和文献资料都是未对外公开的,十分珍贵。二是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库建设。把民生档案作为国家综合档案馆资源建设重点内容,馆内已接收有婚姻、建房、招工、学籍、土地承包、出生医学证明等多类民生档案,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民生档案进馆范围,建立系统民生档案资源库。三是建立馆内音像资料及图片库。加紧对馆藏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设多媒体档案采集系统,以口述档案、资料征集、现场拍摄采集等多种形式逐步开展对慈溪老话、老镇、老街、老校等“濒危文化”档案收集,并以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等集合方式保存进馆。   (四)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一是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完善“数字档案馆”功能建设,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加快传统档案数字化步伐,争取五年内实现馆藏存量档案80%以上的数字化,馆内现有档案22万余卷(件),已完成数字化加工5.5万余卷、1.5万件,完成存量的30%左右。二是争取市级以上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档案室100%建成数字档案室,已建成数字档案室8家,规范化数字档案室37家,示范数字档案室8家。三是试点开展对电子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的全程监督指导,逐步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移交接收。三是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基础上,积极参与大数据发展,探索一体化、智能化的“智慧档案”管理形态,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市档案局与常山县档案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   三、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方面   (一)加大馆藏档案开放利用力度。档案馆抓紧鉴定并依法开展向社会开放满30年的馆藏档案。优化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公众获取所需档案、已公开现行文件、政府信息和其他民生信息提供便利,提高档案惠民便民服务的能力。   (二)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加强馆室协同和馆际协作,通过建设档案查阅中心等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做到便民利民。   四、挖掘档案价值,加快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方面   (一)开发利用馆藏资源,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市档案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通过专题收集、报送、研究等机制,逐步建立慈溪名人档案、名企名品档案、老字号档案、老照片档案等“慈溪记忆”系列档案文化品牌。今年,市档案局经过多年的积累和酝酿,将整理出版《慈溪老照片》。已完成《慈溪老照片》(清末民国时期)初稿,内容包括旧日风物、名人小记、抗战记忆、名人一览、文化教育、机构留影等共200多幅,届时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成为慈溪档案文化建设新名片。   (二)深度挖掘慈溪名人档案,开展系列活动。今年是虞洽卿诞辰150年,市档案局联合上海复旦大学、市乡贤研究会、公牛集团等多家单位举办虞洽卿诞辰150年系列活动。市档案馆对征集到的大批虞洽卿档案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研究,精心提炼,形成了图片展。通过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虞洽卿的一生以及他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和热心公益的奉献精神,为慈溪“二次创业”提供精神力量。同时组织召开了虞洽卿诞辰150年座谈会,公牛集团、方太集团等企业向市乡贤研究会捐赠虞洽卿研究基金,用于对虞洽卿的研究。   (三)积极发挥档案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益活动。市档案局通过馆内展览布置,开设档案知识讲堂、教育视听课、档案查阅体验、传统趣味游戏体验等不断丰富基地活动内容。馆内目前有《中国梦想,美丽慈溪展览》、《慈溪老照片展览》、《虞洽卿先生诞辰150年档案图片展》三个展览免费对外开放。为进一步发挥档案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市档案馆继续深化与学校合作,提供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服务、青少年素质教育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项服务。   特此报告。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2019539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