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在慈溪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
市公安局政委 黄伟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我市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公安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遵循“四个最严”的要求,坚持民意导向不动摇,树立主动打击理念,突出护航“五水共治”和“放心餐桌”护卫行动,着力推进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打击工作,全力保障每一个人、每一天的餐桌安全、用药安全。2014年以来,全市共查处食品药品案件1034起,罚款760.73万元;破获食品药品案件4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4人,其中刑事拘留78人,逮捕60人,移送起诉75人,打掉犯罪团伙7个,捣毁食品药品制售窝点25个;破获公安部督办、省公安厅督办案件各1起,破获宁波市局督办案件2起。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平安慈溪”考核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持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监管法规制度更加完善,监管能力建设持续加强,生产经营秩序逐步规范,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二是构建打击管理体系。立足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及打击工作需要,2014年2月,在市公安局设立环境犯罪侦查大队(机构级别为正股级),配置警力5名(其中中队长、副中队长各1人,民警3人),与治安管理大队合署办公,增设1个中队。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结合我市实际,科学调整职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立了农业局、市场监管局两段监管体系,实现了由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并率先在宁波大市按镇(街道)设立派出机构(市场监督管理所),统一纳入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机构改革走在全宁波大市前列。三是强化专业力量培训。食品药品案件作为社会发展时期所产生的新型犯罪,针对专业知识欠缺、法律认识不统一等问题,公安局作为打击犯罪主力军,每年组织专业力量参加全省公安机关打击食药环犯罪专题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专家点评、典型案例剖析研讨等形式,提升民警的办案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印制下发了侦办食药环案件常用法律法规汇编,作为民警侦办案件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深挖线索,重拳打击整治。一是日常排摸拓展案线。公安、农业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立足职能,加强监管,积极主动排查涉及食品药品犯罪的案件线索。农业局坚持日常巡查、集中检查、专项督查相结合,常态化开展隐患大抽查大排查大整治严打击(三大一严)专项行动。市场监管局加强日常监管,稳步推进“三小一市场”整治提升工程,城区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建成率100%;规范进口食品市场,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及国内收货人备案覆盖率100%;整顿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年度自查报告提交率、基本情况建档率、重点生产环节电子探头安装率、餐饮具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公安局组织民警深入易发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集贸市场、屠宰市场、宾馆饭店、商场超市、药房诊所等地,开展地毯式排摸,最大限度地获取线索。至今通过主动排摸获取线索15条,破获案件7起;积极物建食品药品领域特情耳目,以获取深层次、内幕性的情报信息。目前建有特情2人,提供线索破获案件17起。二是专项整治高压严打。组织开展全市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带有行业“潜规则”性质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开展“亮剑行动”、“五打二整治”等专项行动,有效净化了我市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三是深度经营做大案件。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斩链条”,深挖细查,上拓下延,努力发现“案中案”,力争全环节摧毁犯罪产业链条,形成最大打击和震慑效果。如破获的公安部督办的“2015.10.13”葛雪菜等人特大跨省生产、销售假药案中,前期仅获悉葛雪菜母女向慈溪售售假药的线索。公安局迅速开展线索核查,遂即掌握了葛雪菜母女在宁波的窝点及慈溪销售假药的16家药店,并一举抓获20人。通过深挖线索,公安局千里追逃,转展4省6地市,市场监管局积极配合及时出具假药认定书,最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34人,捣毁假药仓库1个、销售窝点19个、生产线8条,缴获各类假药1500余万粒、半成品700余公斤,涉案价值2000余万元。如今年破获的宁波市公安局督办的“2016.3.22”网络销售假冒减肥药案,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密切配合,循线追击,至今已抓获21人,缴获有毒有害减肥胶囊8万余粒,空胶囊壳10万粒,冻结涉案资金600余万元。
(三)注重长效,形成打击合力。一是建立部门联动。公安、农业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畅通信息交流、情况通报、鉴定检测、案件移送等合作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进一步加强执法联动,解决单一部门执法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暴力抗法、行政部门证据采集困难等问题,增加了执法工作的震慑力和社会影响力。2014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查获案件7起,相关部门向公安局移交案件7起。二是开展专案会商。食药案件作为新型犯罪,社会关注度高。在重大案件的办理中,实行了专案会商制度,主动邀请检察、法院提前介入,参与案情分析研判,会商处理程序、法律适用等执法事项,有效提高了打击(红字的缺了,加上去,目录和页码也要调整)食品药品犯罪的精确度。三是营造舆论氛围。在重拳打击食品药品犯罪活动的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社及门户网站等媒体,组织策划典型案例宣传,传递我市严打食品药品犯罪的成效,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提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彰显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信心和决心。如今年7月份,在成功破获“2016.3.22”假减肥药案后,公安局精心策划,相继在浙江在线、宁波在线、平安慈溪等多家网络上宣传报道,得到了较好反响。同时,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均设立了专门的举报电话,便于群众主动举报违法犯罪线索。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专业力量难以满足形势需要。目前我市食药案件专业执法力量较为欠缺,制约了行政、司法部门主动发现获取犯罪线索,公安机关线索来源主要由行政部门移交,主动寻找线索、挖掘案源的较少,行政部门因执法力量不足、检测技术欠缺等问题,违法线索发现能力不强。
(二)部门协作机制有待加强。目前,行政、司法部门间的协作机制还不够顺畅,存在协作内容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平时交流刑事案件线索多、行政案件线索少;案后交流多,案前通报、协查合作、联合整治少。公安机关与行政部门在案件移送标准、移送时限方面,与检察院、法院在追诉标准、证据认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
(三)司法鉴定存在一定局限。食品药品案件的鉴定结论是犯罪认定的重要证明材料。当前,受法律法规不明确、行业发展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具有专业鉴定资质的机构较为匮乏,慈溪本级的检验机构基础薄弱,大量的样品需要外送有资质能做特定项目的检验机构,很多的鉴定结论更难以在法定期限内作出,给案件的办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保障力度。加大打击食药犯罪的人力、物力支持,拨付专项经费,设立食品犯罪物证鉴定检验专项资金,由食品安全办公室统一管理,根据各检测机构业务量,定期拨付经费。各相关部门根据食品犯罪物证检测工作的需要,加大对检测设备、人员等检测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专业化和管理规范化水平,为确保食品犯罪物证检测绿色通道持续、高效运作,为快速侦破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协作联动。在打击食品犯罪中,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联动、联控,事关战役成败,须臾不可偏废。要积极推进我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好用好公安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双向移送”机制,切实提高行政部门移交线索总量和成案率,努力在案件移送、联合行动、检测鉴定、司法协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及时通报涉及食品药品等各方政策、标准规范的颁布修订情况;加大执法协作力度,行政执法机关主动邀请公安部门提前介入调查可能涉嫌犯罪的案件,公安部门主动与检察院、法院开展警情会商,提请检法机关提前介入案件,确保诉讼活动精确高效进行。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公众、媒体参与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督,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和重大案件奖励制度,及时兑现相关奖励,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权威统一的食药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对新闻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回应社会关注;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全社会公益性宣传范围,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