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在慈溪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
市司法局局长 叶 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就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议。
今年8月2日,市委市政府转发了《慈溪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慈党〔2016〕6号)(以下简称“七五”普法规划)。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七五”普法规划相关内容,请予审议。
一、规划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我市“七五”普法规划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一是关于指导思想。提出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全面深化“法治慈溪”建设部署,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我市“十三五”时期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关于主要目标。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即法治意识全面树立、普法机制全面完善、法治实践全面深化、法治文化全面发展。三是关于工作原则。确定了五个工作原则: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社会普法,统筹推进;坚持创新引领,提高实效。
第二部分主要任务。即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宣传党内法规;深入宣传重点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推进慈溪特色法治文化建设;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第三部分对象和要求。“七五”普法期间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对象,引领和带动流动人口、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等各类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普法重点对象。
第四部分工作措施。分别从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健全落实普法责任制、健全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深化“学法中心户”制度等五个方面进行部署。
第五部分工作步骤。共分三个阶段,2016年下半年是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下半年至 2020 年是组织实施阶段; 2020年下半年是总结验收阶段。
第六部分组织领导。从切实加强领导、加强工作指导、推进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四个方面展开。
二、“七五”普法规划的主要特点
“七五”普法规划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既充分体现中央、省、宁波“七五”普法规划精神,又牢牢把握慈溪地域特色。我市“七五”普法规划总体上与全国、省、宁波“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一方面把中央、省、宁波关于“七五”法治宣传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到我市“七五”普法规划中;另一方面结合了慈溪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针对性,拓展普法领域、增加普法内容、创新普法载体,彰显慈溪特色。
二是既充分体现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又牢牢把握法治宣传新常态新要求。一方面,“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法治慈溪建设中关于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要求,在“七五”规划中细化,持续抓好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主动适应法治宣传工作新常态和人民群众对普法工作新期待,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举措,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建立以案释法制度、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等。
三是既充分体现“六五”普法经验成果,又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普法工作主线。一方面,规划的编制注重全面总结吸收 “六五”普法以来的成功经验,并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常态化。另一方面,坚持普法工作跟着重点工作走,明确了今后五年普法工作紧紧围绕我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宏伟蓝图,深入宣传与重点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为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四是既全面描绘我市“七五”普法工作蓝图,又体现规划的合理分工。“七五”普法规划是指导全市今后5年开展普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宏观性、方向性和指导性。考虑到普法工作的具体实施,规划按照普法责任制的要求,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合理分工,形成合力,提高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