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16-11-21 阅读: 543
  市人大常委会:   5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了三方面的审议意见。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审议意见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开展整改落实,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对整改落实方案的意见建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现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完善政策保障,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方面   (一)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着力强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坚持把文化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事关助推产业转型发展实现我市“二次腾飞”的战略任务。加强领导小组整体指导和统筹协调职能,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由市文广、财政、统计、经信、商务、科技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政策保障的重大问题。近期将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推进大会,回顾过去三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部署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合力推动我市文化产业提量增值。   (二)制订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制订完成《2016-2018年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意见征求稿)》,并将于近日公布。今后三年内,我市文化产业工作将牢牢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推动高端文化用品制造业等七大重点产业发展;整合提升“东西南北中”五大产业功能区块,即东部以伏龙山滑翔伞、达蓬山运动休闲和掌起地中海垂钓等运动休闲基地以及方家河头国家级登山步道为核心的文化休闲运动功能区,南部以精品沿山线匡堰段为主轴,以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上林湖越窑遗址、鸣鹤古镇、寿鹤青瓷文化创意园、栲栳山健身步道为核心的青瓷文化旅游功能区,西部以周巷古玩收藏交易、古旧家具生产和长河草编产业为核心的工艺美术品功能区,北部以中横线和北部沿海现代农业精品线为主轴的海塘风情文化功能区,中部以环杭州湾创新中心和猪八戒国际创意城为龙头的城市文创消费功能区;培育打造一批以智巢慈溪文化创意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品牌,实现我市宁波市级重点文化创意园零的突破。力争到2018年,全市文化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主体优势更为显著,集聚效应更加突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文化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   (三)构建完备的政策体系。一是落实省、宁波市和我市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以实用、高效、前瞻性为原则,以服务平台建设和优秀项目引导为重点,抓紧调研新一轮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年底前基本完成意见征求稿,力争明年出台。二是完善市镇两级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人名录库、重点企业名录库、规上及限上企业名录库等一系列数据平台,建立完善产业发展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产业统计分析报告,动态监测产业发展趋势。近期召开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培训会议,市镇两级联动,抓住“企业前端落地”、“数据后端统计”两个环节,积极推进“新增文化企业入库”、“存量文化企业调整”、“小微文化企业升规升限”三块工作,确保文化产业数据在存量和增量上都做到应统尽统、能统则统。   (四)加快培育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造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特色产品。探索建立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交易。通过政策扶持,鼓励我市优秀特色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文博会,举办中韩创意论坛、家博会、农博会等交易展会,深入开展以“文化慈溪创意汇”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特色展示与交易博览会。大力发展文化市场中介机构,积极开展文化产业信息咨询服务。积极保护企业文化产权,探索知识产权信用保证机制,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筹建慈溪市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推动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二、关于加大要素供给,提高文化产业服务能力方面   (一)探索文化产业新型融资。加快设立重点文化产业基金。在市财政进行先期引导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委托专业投资公司管理运作,吸引市内外社会资金参与,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抓紧开展中小微文化企业信贷风险资金池试点。上半年,我市与宁波签订了试点合作方案,共同出资对银行向中小微文化企业发放贷款或提供担保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下一步,市文改办将会同市财政、金融办等有关部门,抓紧推进这块工作。   (二)探索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新政。完善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奖励体系,着力引进高层次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名家和领军团队,对文创人才学习深造、国际交流等给予奖励或资助。研究“上林创意先锋”计划,允许和鼓励品牌、创意等参与收入分配。加强本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一批院校创办文化创意学院,开设文化产业专业,创建文化产业实训基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一批传承人才培养基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模式改革。   (三)加快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目标,制订多层次、全方位的促进文化消费政策,培育文化消费意愿,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坚持一手抓文化消费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原则,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手抓文化消费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加快智慧商圈、文化消费卡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在文化消费领域的普及应用,鼓励开展特色文化主题购物节,大力发展“月光经济”,推进各类特色文化街区建设。   三、关于在引导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总体水平方面   (一)谋划融合发展布局,搭建多层次融合平台。一是以“立足特色、突出重点、全面融合、产业联动、创意增值”为原则,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整合、打造东部文化休闲运动功能区、环杭州湾城市文创消费功能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功能区块,鼓励、引导各镇、街道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整合新建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楼宇、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创建一批以古香艺宝小镇、智美家电小镇为代表的宁波市级、省级特色小镇。二是开展产业项目合作投资,推动企业间开展以文化为核心的跨区域、跨行业合作。鼓励组建以产业链、产品链、技术链为依托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创意中心,提高创意设计知识产权质量和转化水平。鼓励扶持各行业打造多层次创意融合展示平台。鼓励和规范举办国际化、专业化的创意、设计竞赛活动及交易展览,促进创意创新成果展示交易。   (二)加快重点产业“文化+”,提升文化驱动乘法效应。一是突出制造业“文化智造”。以本土文化元素为核、以地域特色为质,主动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开发集艺术审美和生活实用、传统元素和创意创新、文化传承和现代科技等多层次融合为一体的“文化智造”产品,探索集研发设计、展览展示、生产制作、拍卖交易、互动体验、培训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经营业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突出旅游业“文化口碑”。通过新型文化旅游营销、加大文化旅游品牌包装,深入挖掘一批慈溪人文典故、民间传说,与山地、平原、海涂、湿地、湖泊等旅游资源相嫁接,整合、包装一批体验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购物旅游、节庆旅游等跨界旅游项目和线路,开发一批具有文化元素的工业、农业类“观光工厂”、“观光农场”等新型旅游项目。三是突出演艺娱乐业“以文化人”。立足文化产业的精神文明特质,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表演服务和影视消费需求为目标,加快大剧院、科博中心等公共文体场馆建设布展进度,引进保利文化等一批高水准文化演艺集团,通过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经验学习等方式,培育本土特色演艺节目和演艺人才。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场馆、群众文化服务等产业,提供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层次多样、门类齐全的文化娱乐服务。   特此报告。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906006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