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齐建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近期,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就今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到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经信局、胜山镇等部门和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组织财经工作议事委员会、财经工作咨询组部分成员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积极开展升级转型、招商引资、城镇环境等专项工作,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的特点是:
(一)我市经济数据呈现向好趋势。上半年,我市(不含杭州湾新区和庵东镇,下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经济复苏趋势显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5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5亿元、55.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2%和16.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9亿元,增长8.2%;实现外贸自营出口260.5亿元,增长18.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8亿元,同比增长10.2%;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45.6亿元、13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11.0%;工业用电量36.2亿度,同比增长8.8%。
(二)工业经济发展总体企稳回暖。企业复苏回暖现象明显,上半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产值前五大行业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5.9%、9.2%、15.4%、6.3%和27.8%。企业效益逐步好转,1-6月,我市规上企业利润延续去年以来的平稳增长势头,实现了16.2%的快速增长,规上企业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达到4.9%,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公牛、福尔达、环驰等49家利润超千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占市级规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8.8%,拉动市级规上企业利润增速13.9个百点。生产效率稳步提升,1-6月,市级规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2.3万人,同比增长4.8%,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逐步回落,6月末,市级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3.6%,同比下降1.4%,利息支出下降8.4%。
(三)财政金融实现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69.1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5亿元,同比增长26.0%。我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80亿元,同比增长14.3%。金融存贷保持相对平稳,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62.13亿元,同比增长10.4%;贷款余额1888.60亿元,同比增长2.2%。长期贷款利率水平有所下降, 据6月份对我市41家银行机构当月新增贷款利率情况统计,1年以内(含)、1年至5年(含)和5年以上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38%、4.97%和4.66%,分别较基准利率上浮23.68%、5.63%和下浮5.15%,其中1年以内(含)、1年至5年(含)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同期较基准利率上浮50.28%、16.11%有明显下降。
(四)政府民生项目顺利推进。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累计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47.39亿元,同比增长24.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0%。剿灭劣V类水工作大力推进,2个宁波市控断面和4个县控断面提前消劣,完成191个劣V类小微水体治理。城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完成征迁面积40.56万平方米,为年度计划的57.9%。胜陆公路二期PPP项目段实现开工,西二环北路改造顺利推进,新增公共停车位373只,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4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工建设,本市户籍居民参加各类养老和医疗保险比率分别达到98.4%和97.8%。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第五人民医院签订投资意向书。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文艺下乡等文体惠民工程进展顺利,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考古发掘项目成功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复苏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民间资本投资热度依然不高。上半年,我市完成民间投资139.09亿元,同比下降8.7%,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2.3%,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民间资本对当前经济前景依然信心不足。各类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仍然持续下滑,一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9.4%,上半年降幅虽然有所放缓,但仍下降14.1%。二是商品销售稳中有变。上半年,我市实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0.6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汽车类实现限上商品销售额26.18亿元,同比下降8.5%,销售额占全市限上销售额的比重下降到第三位。三是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够。上半年,从贷款投向看,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减少6.23亿元,同比下降9.95%,余额占总贷款比重为35.87%;批发零售业贷款较年初减少23.42亿元,同比下降34.24%,余额占总贷款比重为5.43%。
(二)工业稳定增长基础尚不稳固。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拉动产值提升不可持续。上半年,产值实现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原材料上涨的影响,原材料上涨致使部分产品出厂价格不同程度提价,但产品提价空间有限。原材料上涨短期内对产值起到了一定拉升作用,但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长期看,对企业利润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二是工业投资结构不合理。1-6月,我市工业投资实现12.8%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受能源、道路建设等工业非制造领域投资影响,上半年工业非制造项目完成投资27.3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1.1%,若剔除此类投资,1-6月我市工业投资负增长10%左右。三是企业经营成本依然较高。上半年,我市企业各项成本费用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其中规上企业人均工资达4435元/月,同比增长11.1%;销售费用19.2亿元,同比增长15.6%;管理费用40.9亿元,同比增长12.3%。四是亏损企业还比较多。1-6月,亏损企业194家,亏损面14.1%,比去年末扩大2.1个百分点。产值负增长企业332家,占比28.4%,产值增速同比下降28.8%,缺口合计42.1亿元。
(三)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减。一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虽然同比实现16.5%的增长,但主要是因为跨年度税款扫尾入库、招商引税等一次性因素,剔除非正常因素实际增长10.1%,收入基础仍不牢固。同时,从支撑财政收入的税收收入来看,税收收入占比80.2%,而非税收入占比依然高达19.8%,非税收入比重过高,财政收入增长的持续性较差。二是政府基金收入喜中有忧。上半年,我市土地出让收入虽然实现大幅增长,但主要是上年基数较低所致,且出让的城南地块、宗汉保利地块,按照现行财政财务体制结算并无市财政可统筹安排的财力。加上国家已明确取消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将会进一步削减我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三是新增支出影响财政收支平衡。上半年,已明确新增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土地收储专项资金等各类支出5.71亿元,下半年预计还将新增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转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城区人力三轮车回购等支出5.60亿元。这些新增支出呈现刚性强、金额大的特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意见建议
(一)抢抓机遇、优化服务,全力振兴实体经济。高度关注和正确认识我市当前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加强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实业兴市”发展战略,大力振兴我市实体经济。落实“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领,加快推动家电、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机械基础件等产业升级转型,推动我市传统制造业迈向先进制造业。大力培养和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智慧农业、绿色都市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加快修复金融生态,加强与上级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提高我市金融分支机构的信贷权限,有效支持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四服四促”、“最多跑一次”等活动,加强市镇两级经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精准服务企业。
(二)科学分析、盘活存量,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科学分析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长的趋势变化,前瞻性地把握财税制度改革对地方财力的影响,依托“大数据”做好税源调查和收入预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客观把握好全年收入盘子。继续深化国地税合作,完善部门信息共享,优化纳税服务,合理合法组织各项税收收入,切实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实际,有效把控好中心城区土地供给节奏,尤其要加快多余安置房、闲置地块及房产等政府可调控资产的处置进度,多渠道增加政府可用财力。要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效梳理现存的各类资产,分类别做好相应处置方案,切实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研究制定相关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有效减轻本级财政压力。要加强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的分析,科学安排各项支出,严格控制提标增幅,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有效保障重点民生项目支出。加强对产业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按照国家关于政府债务的相关规定,健全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落实政府债务责任,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三)立足长远、狠抓落实,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按照年初计划安排,稳步推进各项民生项目。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劣V类水剿灭行动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改善市民交通出行,新增、优化公交线路,研究实施中心城区核心区块停车收费政策,规范共享单车运行,加快胜陆公路二期建设,积极争取沪嘉甬铁路在慈设站。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按计划推进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提升城乡宜居环境。完善创业就业政策,推进养老保障扩面提标,推广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增加城乡养老服务供给。优化城区中小学校布局,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广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慈溪大剧院等文化公建群年底前建成投用。深化平安系列创建,培育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力量,提高厂房、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水平,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