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市公安局政委 黄伟国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10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对此,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及时对审议意见进行认真研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到重点单位开展座谈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整改工作方案,认真落实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现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以规范执法为“第一要务”,努力做到不越轨不逾矩。认真落实省两办《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增强民警的证据意识、期限意识、程序意识和人权意识。一是加强法治理念教育。以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和基层一线民警这一执法主体为重点,教育引导民警将法治精神内植于心、外践于行,牢固树立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自觉抵御各种因素的侵蚀和干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二是统一规范执法尺度。在省公安厅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的、多发性违法犯罪行为,结合我市执法实际,研究制定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执法手册指引,明确证据收集固定标准、执法执勤流程和处罚裁量基准,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差异性。每周固定时间组织审核案件的法制员召开例会,学习最新执法精神,点评讨论典型案例,确保案件审核标准统一。三是组织参加庭审评议。今年我局共收到行政应诉案件7起。我们积极组织办案民警参与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旁听,让民警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感受庭审的证据质证和法庭辩论等环节,真正使民警从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到警示,进一步强化诉讼意识,自觉对照庭审标准,找出不足、引以为鉴。
二、坚持以维护治安为“第一责任”,努力做到零懈怠零容忍。紧紧围绕为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一目标,积极强化社会面打防管控,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一是强势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以“打四黑除四害”、“寒春”、打击涉黄小卡片介绍卖淫和打击整治网络赌博 “断链”等行动为载体,对“黄赌毒”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群众反响较为强烈的违法活动重拳出击。今年以来,共破获涉黄赌案件69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400余人,打掉利用涉黄小卡片介绍卖淫团伙11个;连续侦破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毒品目标案件,查获吸毒人员1148人次,强制隔离戒毒397人。将“非访”问题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打击涉嫌违法犯罪的“非访”人员,今年以来共打击进京非访人员6人。二是清查整治重点场所物品。针对治安复杂的部位、场所、区域组织全市性集中清查,开展铁腕整治,全面消除治安隐患。组织开展“护航十九大”多轮集中清查整治行动,累计出动警力1万余人次,清查出租房、旅馆、网吧、娱乐场所等重点部位9万余家次,处罚旅馆138家,娱乐场所16家。深入开展“缉枪治爆”、“除暴缉枪·顶格严管”百日大会战、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寄递物流专项整治、烟花爆竹、成品油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行动,全面加强枪支弹药、民爆物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物品的源头管理和各环节管控,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防漏管失控。今年以来,共取缔无证经营烟花爆竹点5家,查处案件26起,查扣烟花爆竹4830箱;查处危化品案件65起,移交安监部门5起;取缔非法加油窝点6个、查处非法加油车12辆;查处寄递业违规案件3起、移交宁波邮管局案件39起;查缴废旧爆炸物3枚,黑火药2公斤,易制爆危险化学品6.5公斤,各类枪支21支、子弹52发,销毁管制刀具309把。三是加大治安管理技术投入。以“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战略的落地实施为契机,努力打造以预测预警预防为核心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加快全息感知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化“雪亮工程”,完成“天网”二期升级改造,整合各类高清探头1.5万余只,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城市物联网建设,提升对盗窃电瓶车案件的打击追赃力度,全市建成RFID物联网点位2000余个,初步实现市域全覆盖。加快“智慧警务”探索,创新建立了流动人口“二维码”自主申报、危险物品远程监管、旅客身份专线核查比对、从业人员指纹核查考勤、行业场所实时管控和数字化社区警务等“六项”智慧警务模式,实现了传统治安基础工作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优化和发展。
三、坚持以问题引领为“第一导向”,努力做到破难题解实忧。主动聚焦执法瓶颈和问题短板,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切实维护执法权威。一是着力破解执法难题。对民警反映较多、制约执法工作顺利进行的执法热点难点,组织专门力量攻坚,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对因病引起的“拘留执行难”,我们通过与市人民医院、协和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有效协作,邀请医务人员在羁押场所协助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能收尽收、应收尽收”。对于“罚款执行难”问题,我们将加紧与法院执行部门和市相关金融部门做好对接,研究探讨强制执行简易程序和信用约束联动机制的可行性,进一步保障法律的严肃性。二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对一些治安案件办理中出现的前期不注意取证,过于依赖调解等问题,我们一方面优化警调衔接机制,对符合调解的案件加大调解力度,尽可能化解根源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提升民警取证意识和取证效率,规范取证程序,有效扭转“重出警息事,轻及时取证”的情况,避免因取证不及时导致证据灭失。三是着力推动“两法衔接”。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立局案件受理室,统一受理外单位移送的可能构成犯罪的行政案件,今年已接受外单位移送案件78件。以公、检、法部门联席会议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各司法部门间沟通、协作和配合,及时会商研究解决重大疑难案件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达成法律共识,解决法律分歧,形成司法合力。
四、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第一准绳”,努力做到不偏倚不错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和每一个办案环节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是强化执法内部监督。严格落实案件四级审核制度,明确案件办理、审查、监督、审批层级责任。高频次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将容易出现执法问题的信访、伤害、黄赌毒案件以及违法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执法环节作为检查重点,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检查结果作为年终单位和民警个人执法质量考评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我局共评查案件5000余件,纠正执法问题2000余个。所有办案单位均完成“三位一体”改造,通过“三位一体”机制的有效运作,实现执法“可回溯”式管理,形成执法权力运行全流程“闭环”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执法漏洞。二是提升执法主体素质。加强执法主体建设,今年我们共举办执法实战训练班10期,一线执法民警全部参与培训;对执法骨干组织到法制大队跟班轮训,培养执法尖兵团队。鼓励民警参加学法用法考试,全局1044名民警取得公安部基本级执法资格、692名民警取得中级执法资格、62名民警取得高级执法资格,23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法制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三是严肃执法责任追究。严格落实执法办案责任,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从执法考评、执法巡查、案件审核、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多渠道发现执法过错问题,对执法不规范的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对严重执法过错,依法依规予以刚性问责,倒逼规范执法。
五、坚持以效果共赢为“第一追求”,努力做到立规矩正风气。积极推动形成“立法律规矩、正尊法风气”的社会共识,不断追求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和最大共赢。一方面积极参与联合执法。密切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和资源优势,有效解决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手段不足等问题,形成执法优势互补。探索建立联系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制度和联系人制度等长期合作机制,努力将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执法成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动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结合“110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间节点,扎实推动《治安管理处罚法》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站,进一步强化和培养群众的尊法、守法意识,全年举办各类法制讲座30余场,发放各类法律知识宣传册1.5万余册。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机动宣传车等新途径,不断拓展公安宣传阵地,丰富普法形式,努力在全社会掀起普法、学法、用法的社会热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以上是我们落实情况的报告。虽然我们做了一些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探索和创新了一些工作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离党委政府的要求,距离人民群众的期待依然还有差距。下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贯彻好、实施好《治安管理处罚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更高水平建设“平安慈溪”、“法治慈溪”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