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
市人大常委会:
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我市贯彻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条例”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要求,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含危险废物和进口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近年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运处理。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牵头开展,市卫生计生局综合牵头协调;其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组织实施中心城区三街道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卫生计生局和市农办联合组织实施中心城区三街道外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中心城区三街道内20%的住宅小区、65%的企事业单位和3个行政村,中心城区外30%共87个行政村(社区)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二是健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健全“户集、村收、镇(街道)运、市处置”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全市共建垃圾中转站42座,配备垃圾运输车139辆,实现生活垃圾“车载桶装,以桶换桶”密闭收运模式全覆盖。提升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中科众茂投资6.9亿元开展炉排炉提标改造,目前已完成1台改造。三是加大政策保障。起草制定《慈溪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相关经费补助政策,确定首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补助办法,补助经费达1000万元。
(二)加强固体废物处置管理。一是科学谋划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开展综合垃圾填埋场选址,布局一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处置设施,提出“资源化利用+热处理(焚烧、热解气化)+填埋”的一般工业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完成垃圾焚烧飞灰填埋设施一、二期改造,年处置能力5万吨。建成废机油、废铅酸蓄电池、废脱硝催化剂等持证危废经营单位4家,推动龙山废蚀刻液利用处置项目和横河磨屑铁泥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出台小微企业危废收运试点方案,推进小微企业危废收运试点工作,共调查涉危废企业394家。二是强化固体废物监督管理。对涉危废企业实行A、B、C三级分级管理和常态化监管,已累计监管150余家次。实现省控以上危废企业视频监控体系与环保部门联网,顺利通过宁波市危废规范化管理现场考核。严格进口固体废物管理,规范进口废物利用企业许可证管理和申报管理,2016年以来累计出具固体废物监督管理情况及意见表49张,未查获固体废物案件。强化废塑料进口企业调研分析和监管核查,严防洋垃圾入境,2016年以来我市无一进口废塑料企业被立案调查。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实现全市医疗废物无缝化收集管理,医疗废物全部规范处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2017年以来累计对8家医疗机构立案处罚。三是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构建“公检法环”全方位联动体系,全面打击涉危废环境犯罪,近三年共办理案件51起,打处犯罪嫌疑人92名,移诉84人。实行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抽查制度,两年来累计检查企业922家次,立案处罚涉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12起,处罚180余万元。开展“铁拳2号”治废专项执法行动,检查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企业4家,重点危废产生企业40家。开展废铅酸蓄电池专项执法行动,累计排查相关单位560家,查处2起非法收贮废铅酸蓄电池案件,罚款18.6万元。加强废塑料整治,引入废塑料整治第三方监管机制,严防废塑料反弹。两年来,累计规范提升废塑料加工企业42家,核查第三方举报案件3025件,下发督查单351张。开展汽修行业环保规范化整治,基本完成全市294家汽修企业的环保规范化整治工作,顺利通过宁波市汽修行业整治抽查考核。四是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对94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引导酸洗企业开展废酸综合利用,目前已投产2家,2018年可减少废酸排放约6000吨。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朴锐公司工业垃圾生产环保托盘项目一期和龙腾建材污泥制砖项目已落地投产,每年可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12万吨。开展再生利用行业清理整顿,排查各类再生利用企业26家,集散地1个,未发现环境违法行为。
(三)推进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推进“清洁田园”专项行动。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单位1家,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集中存贮点20个,设置农田回收点约9000个,构建秸秆收贮运体系,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二是推进畜牧养殖污染整治,两年来累计实施6个国家大中型沼气项目,32个宁波市级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项目,全市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三是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建成覆盖全市的病死动物收集、储存、运输、处理体系,全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四是全面推行“滩长制”。明确镇级滩长23名,针对海滩垃圾、农药清滩清塘等突出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海滩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生态文明建设和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形势仍较严峻。一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难度大,后端处置设施、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有待增强。固体废物防治基础设施薄弱,固体废物存量大,增量还在不断攀升,处置能力明显不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途径不多,企业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宣传不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度和关注度明显偏低,一些部门及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缺乏深入了解,依法防治意识薄弱,人人参与、自觉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社会氛围还远未形成。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们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力度,着力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理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制,明确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定位,尽快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习惯。力争至2018年底,中心城区居住小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0%,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等全覆盖。
(二)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加快中科众茂炉排炉提标改造工程建设进度,确保2018年10底前完工。积极推进综合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和落地建设。研究扩建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引进其他第三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单位。研究制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补助奖励政策,积极推动朴锐公司二期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有效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三)加强固体废物执法监管。加强行政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绿剑”、“夜幕”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固体废物违法行为。持续推进危险废物的源头管理精细化、贮存转运规范化、过程监控信息化、设施布局科学化、利用处置无害化,确保危险废物“无缝化”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四)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作为社会普法的重要内容,增强公民、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的环境法治意识,着力增强环保协同共治的理念,努力营造形成人人自觉参与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倡导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