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上半年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8-09-26 阅读: 1263
  2018年7月30日在慈溪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齐建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近期,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就今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到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逍林镇、坎墩街道等部门和镇(街道)进行了调研并实地走访了部分企业,召集市经信局、商务局、人民银行等重点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开展经济形势专题分析,同时还听取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及部分专家组成员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战略,积极开展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专项工作,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上半年,我市(不含杭州湾新区和庵东镇,下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8.98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外贸自营出口278.90亿元,增长8.1%;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46.4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1亿元,同比增长10%;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700.9亿元、15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0.5%;工业用电量39.26亿度,同比增长8.8%。   (二)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1-6月,市级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出宁波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28个行业中有25个产值实现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68.3%、40.9%、25.7%。新产品、新产业产值增加明显,1-6月,市级规上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33.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33.3%,比去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4.1亿元、39.1亿元、3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19.2%、40.5%,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6.2%,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1-6月,上报工业投资35.6亿元,同比增长27%。企业技改和投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上半年实现技改投资29.9亿元,同比增长23.8%,新立项技改项目764个,比去年同期上升255.4%。   (三)财政金融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04.32亿元,同比增长20.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84亿元,同比增长17.6%。我市完成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87亿元、62.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6%和12.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14亿元,同比增长12.7%。金融存贷保持相对平稳,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92.64亿元,同比增长16.8%;贷款余额1955.22亿元,同比增长3.5%。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3%,较年初上升0.3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延续“双降”势头,1-6月,共处置减少不良贷款40.81亿元,6月底不良贷款余额降至35.96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1.84%,分别较年初减少16.31亿元和0.94个百分点。   (四)政府民生项目稳步推进。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累计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53.15亿元,同比增长1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6%。民生实事票决项目除个别因非正常因素进度缓慢外,总体推进比较顺利。环境污染治理不断加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72.4%,与去年同期持平;河网监测点位水质类别均为Ⅴ类及以上,未出现劣Ⅴ类水质反弹现象;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土壤和固废污染治理等专项工作有序开展。区块改造稳步有序推进,完成征迁19.4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04.22万平方米。胜陆公路二期工程进展顺利,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条。新增城镇就业19945人,城区义务段学校规划方案正在落实。大剧院、科博中心等部分文化场馆顺利运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大挑战。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够理想。上半年市级投资中,除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外,其他投资都比较低迷,民间投资积极性依然不高,本年度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滑,政府性投资项目进展缓慢,上半年只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3.0%。二是出口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受汇率、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1-6月,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5.13亿元,同比只增长4.0%,增速较今年一季度、1-5月分别下降了0.4和0.5个百分点;限上批发零售业外贸销售额47.35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下降5.6和1.6个百分点。三是金融对制造业支撑不足。6月底,房地产业贷款较年初新增25.37亿元,同比多增16.8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3.98%,增速同比上升93.8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长仍较低迷,较年初仅新增0.94亿元,余额同比下降了7.62%。   (二)工业企业增效依然比较困难。一是企业效益有所下滑。1-6月,市级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8亿元,销售利润率4.2%,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年末分别下降0.7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家电、汽配、基础机械件三大传统行业实现利润14.9亿元,利润额同比减少5.3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减少的企业家数576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48.1%;其中利润同比减少200万以上的77家,约占总数的6.4%。二是产值负增长企业占比较高。1-6月,产值负增长企业427家,占比35.6%;同比增加6.9个点;其中缺口1000万以上的企业109家,占比9.1%,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三是亏损面有所扩大。上半年亏损企业家数达到22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家,亏损绝对额4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70.4%。   (三)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加大。一是财政持续增收压力较大。虽然上半年财政运行总体良好,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一些积累性的短板和不足依然存在,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难度较大,新培育的财源见效不明显,后劲不足问题仍比较突出。同时国家税制改革的减税效应进一步显现,经初步测算,仅5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减税三项改革措施就要减少我市财政收入约4亿元,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底气不足。二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上半年,支撑财政收入的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为52.70亿元,同比增长17.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4.3%,虽同比提高了4.1个百分点,但在宁波市内各县市区中,这一比重仅高于宁海,非税收入占比依然过高,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三是财政支出压力不减。与保持收入持续增长相比,要保障各项支出的资金需求难度更大。存量支出刚性强,新增支出金额大,各类项目兑现资金、人才引进补贴、政策返还奖励支出资金量大,消化政府隐形债务压力更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丝毫未减。   三、意见建议   (一)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度关注和正确认识在新的机遇期下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要着重分析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和汇率变动对我市经济的影响,积极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智慧物流、现代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推进金融生态改善,努力化解企业“两链”风险,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多渠道、多举措、下大力气引进与我市产业相关的各类各层次人才。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信息系统,破解信息孤岛,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认真研究、盘活存量,做好财政收支平衡工作。要主动分析研究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等对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影响,积极谋划应对措施,准确把握好全年收入盘子。切实注重财源的引进和培育,全力支持优质重大项目的引进和慈商回归,夯实收入增长基础。深化征管措施,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强财政与税务、社会保障、司法等部门的联动,切实增强综合征收能力。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和管控,提高收入执行的预见性、均衡性和稳定性。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和土地出让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出让计划。充分利用政府资产特定问题调查的成果,加大对政府闲置资产的处置力度,深入推进国企管理改革,提升国有资产经营绩效,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坚守公共财政支出“保基本、保民生、保重点”的三保底线,确保各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继续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控制一般性专项支出。   (三)立足民生、狠抓落实,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责任落实,克服不利因素,按时保质完成年初人代会票决通过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10个民生实事项目。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着力破解学前教育服务问题,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推动社会化养老。大力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完善“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积极引进高水平医疗机构。加快改善交通体系,密切关注沪嘉甬铁路和杭甬高速复线项目情况,发展智慧交通,优化公交线路,积极稳妥推进停车收费政策,加强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巩固治水剿劣成果,深化“河长制”,强化污水源头治理,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完善工业垃圾处置办法。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倒卖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866569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