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检察院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能动性,在全省率先开创未成年人帮教“花季关护工作室”,全方位提升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成效显著。该院“花季关护”工作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2018年工作报告。 一是制度为基,全面织牢未成年人犯罪帮教网络。高规格建设专门关护场所,目前已在全市各类学校建立8家帮教基地。首个“花季关护工作室”独立开辟360平米的专业活动场所,被评为“浙江省未成年人社会关护优秀基地”。高标准组建以未检部门为主、青年党团干警为辅的“检爱”志愿者团队,并陆续吸纳素质高、能力强、点子多的年轻干警加入。着力构建完善的关护工作规范运行机制,先后出台《花季关护工作室实施细则》等3个规范性文件。明确花季关护工作室的职能任务、工作方式,简化学生和家长约见检察官流程,确保工作室顺畅有效运转。 二是预防为本,多措并举筑牢未成年人犯罪防线。充分发挥法治讲座、警示展板等传统宣传平台作用,普及犯罪预防知识。同时采用主题班会、法治微话剧、情景模拟等多元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门户网站开辟“青少年维权动态专栏”,广泛收集青少年反映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回复。建立关爱微信群,随时随地与被帮教青少年开展指尖上的对话。先后与市关工委、团市委、妇联、教育局、司法局等部门达成合作意向,系统性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持续拓展工作室覆盖面,陆续在慈溪行知职高等学校设置工作室,逐步实现重点学校全覆盖。 三是创新为源,群策群力推进关护工作出实效。建立基层帮教基地,整合企业、学校、社区、公益组织以及家庭等多方资源,搭建“学校+”立体帮教平台,努力促进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成立由检察官、教师、家长组成的“关护小组”,共同研讨教育引导方法,着力形成学校、家庭分时段管控,全方位关护的工作机制。创建“就业帮扶”模式,将符合条件的涉罪未成年人安置到基地企业,为其提供技能学习和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慈孝文化资源,通过带领迷途少年走进“慈孝之家”,倾听同龄人讲述励志向善的事迹,促使他们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