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总第98期)
2015-11-26 阅读: 873


 


 

 

 

 
人大工作通讯


8
(总第98期)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5年11月16日

     

市政府关于人大代表对“五水共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办理情况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的作用,更好地推动“五水共治”工作,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五水共治代表献计出力”这一主题,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社情民意征集活动,共征集到社情民意信息435条次。经主任会议研究,议定将社情民意以适当形式交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或作工作参考。对此,市政府作了认真研究和处理。现将办理情况予以摘要刊登。
  一、关于已治理河道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为巩固“五水共治”成果,严防“三河”反弹,各级部门和镇(街道)积极组织“回头看”工作,通过加大治理力度,落实工作举措,确保水环境治理的长效性和持久性。
  (一)工程建设强谋划。
  1.积极组织开展城河疏浚工程。在组织开展城河3年轮疏基础上,今年又组织实施了两项工程:暗河疏浚工程和城河疏浚工程。其中暗河疏浚工程总投资516万元,共疏浚暗河11条段、总长度5000余米,目前已基本完成疏浚任务。城河疏浚工程已完成项建书(兼可研)的技术审查与报批,预计疏浚城河20余条、近20公里,总投资1500万元。现阶段正根据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属地负责实施的原则,编制工程预算及实施招投标,总体预计9月份前后开工、年底以前完工。在对晓记江河道疏浚工程中,已同步考虑了局部河段拓宽改造及两岸砌坎护坡工程建设。同时,还积极谋划明年及“十三五”期间的城河疏浚工程,设想将继续实施城河轮疏,并将集中疏浚大塘江、浒山江、周家路江等城区主干河道,确保城河常疏常通和城区防汛安全。
  2.全力投入引水环通工程。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大塘江泵站及新拓疏的大塘江河道,不间断地组织实施引水入城,初步统计已实施引水入城200余天、引入水量4500多万方,基本确保了城区大塘江、浒山江等主干河道的水体流动。同时,为解决城区内中小河道的引水环通,还积极利用现有的城区泵闸及堰门等设施,对小区域实施引水换水,使金山区块、城东区块以及东城河、晓记江、新庵江等河道实现水系环通,基本消除了河道黑臭现象,增强了河道生态修复及自净功能。
  3.统筹规划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根据慈溪市引水环通及中心城区排涝提升规划,积极筹划慈溪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一期)工程建设,计划在周家路江、五(六)灶江、金山后横江、施山横江等建设4座排涝引水的双向泵闸,在浒山江、虞波江、大塘江等河道中新建7座节制闸,拓疏纤绳路江局部河段,生态治理周家路江部分河段,概算投资1.32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列入今年政府投资的预备项目计划,并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的初审批复,争取在年底前动工建设。
  (二)河道保洁明责任。在对河道进行保洁过程中,建立河道管理保洁机制,明确任务,细化责任,稳步推进岸上岸下保洁工作。以潮塘横江青少年宫路—新城大道段为例,在潮塘横江竣工验收后,两岸宽20-50米滨江绿化带移交给住建部门管护,要求绿化种植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水生植物1.1万平方米,河岸绿化14万平方米;潮塘横江的河面长效保洁管理由市中河区水利管理处负责。2013年下半年开始,市水利局采用劳务派遣形式,委托宁波市人事局下属东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组建了47人的骨干河道保洁队伍,从事河道日常保洁与绿化养护工作。同时于今年初修订了《慈溪市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由市水利局负责监督考核,考核成绩纳入“五水共治”考核管理体系。
  (三)重点整治强落实。根据调查排摸情况,确定重点整治河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以马凉亭江为例,马凉亭江去年被长河镇列入重点整治河道,通过企业纳管、排口封堵、河底清淤等措施,水质得到初步改善。但是今年由于市政污水管道坍塌,水位升高,污水倒灌马凉亭江,加之农村生活污水和小餐饮厨房水的排入,使得该河段再次被污染。对此,市水治办会同市水利局及相关部门在深入落实农村生活污水纳管、支流整治、清水环通、生态治理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营造沿河居民爱河惜水的氛围,使马凉亭江水质得到改善。
  二、关于“河长制”实施情况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河长巡河。出台了《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完善“清三河”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深化“河长制”管理,加大各级河长对包干河道的巡查力度,时间上要求市级河长半月一次、镇级河长每旬一次、村级河长每周一次。巡查重点是河道截污纳管、日常保洁是否到位;工业企业、畜禽养殖、服务行业等是否存在偷排、漏排及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是否存在各类污水直排口、涉水违章建筑、弃土弃渣等。每次巡河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重大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联系、督促相关部门查处,并根据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开具河长领衔督办报告单、挂牌督办单及变通督办单,在办理过程中实行明确时限、及时反馈、每月通报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各级河长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游、左右岸紧密协作、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的联防联治格局。截至8月底,市级“河长”河道河长巡河132次,河长单位巡河580次。共发出河长领衔督查报告单8份,5份办结;挂牌督办单17份,15份办结;督查督办单7份,6份办结。
  (二)河边问河。严格执行各项河长日常制度,确保河长履职到位。各级单位的“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对各单位的“五水共治”工作年度考核之中。出台河长工作考核办法,实现考核全覆盖,河长履职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以镇(街道)班子成员为对象,探索实施“江边考河长”制度,在巡河过程中对镇级河长进行现场考查,考查内容为“一河一策”方案及进度、“保洁员、监督员情况”、“水质有无达标及原因”、“治理工程情况”等,考查结果与该名班子成员的年度个人考核及镇(街道)绩效考核相挂钩。对于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批或进行行政约谈。对整体水质明显恶化或垃圾河、黑河、臭河大面积反弹的,在追究河长责任的同时,追究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截至目前,共开展河边考河长8次,考核各级河段、支流河长216人。
  (三)协力护河。一方面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主动担责,担任河段的“河长”,在治水过程中加强对管辖河道的综合整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执法检查、专题审议、专题协商等形式,加强对落实“河长制”工作的监督。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河道9次。同时通过政情交流会等形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治水。
  三、关于污水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在污水治理上,相关部门结合各镇(街道)具体实际,重点对市域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渗漏公厕改造等项目进行突破,强化污水收集处理工作。
  (一)污水处理厂扩容。我市已启动东、北部污水处理厂扩容前期工程,在原来的设计规模上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各5万吨/日。在扩容的同时,为了解决污水重力管输送末端输送不畅、雨季水位较高等问题,计划对周巷、观海卫等地的输送管线进行优化,增设压力管输送系统。计划年内完成东部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核准,中西部压力管输送系统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城区教场山污水处理厂因土地、环境等问题,不适合扩容,初步设想通过压力管将部分污水输送至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
  (二)污水管网建设。新建市政管线重点考虑新建道路配套、排水户接纳和断头管连接,注重实效。同时加强市政污水管网质量管理,重点对窨井砌筑、管道连接、土方回填等进行严格把关,要求隐蔽工程验收保留影像资料。新建住宅小区和农民公寓污水配套工程实行专项验收制度,要求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对污水配套工程质量、雨污分流、接纳等情况进行专项验收,验收合格的才能交付使用。进一步扩大污水管网建设范围,实现应纳尽纳,并不断扩大污水集中处理范围。如樟树农贸市场,原先污水由市场自行收集,送往指定区域统一处理,目前已完成排污管网建设设计方案,工程预计明年5月份前完工。浒山街道景芳园也列入今年的接纳计划,其他小区也将逐步接纳。
  (三)污水管网检修。专门成立慈溪市污水纳管和超标排放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污水纳管和超标排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不定期为已铺设的市镇两级污水管线进行疏通、检测和修复,计划于2016年完成,最大限度地确保污水管网正常运行。以绿色食品园区为例,部分污水管道不同程度破损导致部分污水渗漏进入斜塘江,并存在高水位运行造成的雨污串流现象,对此,在采取应急措施避免进一步污染后,及时对管网进行检修,加强了日常运行维护。为促进养护常态化,就市域污水设施一体化养护体制进行调研,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专业化、信息化、一体化”原则,逐步将镇级管网、泵站移交排水公司统一管理,计划年内完成方案。近期先实施中心城区污水管线和市域泵站(含连接管线)的统一管理,待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开。同时还建立完善了管网故障应急机制,制订了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发生故障时能通过应急措施完成污水的输送,防止地表水受污染。
  (四)建筑工地监管。加强管理,结合日常巡查、部门移交、举报投诉,在做好企事业单位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的同时,特别针对建筑施工单位,做好未取得排水许可证的单位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向城市排水管道排放施工泥浆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2015年以来查处相关案件4起。
  (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市水治办严把设计关和质量关,切实减少重复建设,同时确保养护配套资金落实到到位。
  1.严把设计关。我市农村道路的现状以2-5米道路居多,且房屋密度较大,村内原有自来水管和雨水管等地下设施,部分还有电力管和弱电管,道路上各种检查井(窨井)比较密集。为此,市水治办在前期设计农村污水管网时要求设计单位仔细调查现有管线,尽量避免各类管网交错、重叠,在符合检查井设置规范的前提下进行优化,使单户农户的两路出水汇总后排入污水支管,至少可减少每户2只窨井;针对工程的管材、化粪池、塑料检查井制定了供应企业预选商制度,对供应企业和材料进行了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一批产品质量过关,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企业入围。
  2.严把质量关。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巡查力度,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并对破坏设施按原貌恢复。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加大对材料的抽查力度,发现材料质量问题严肃处理。对个别农户反映的密封程度问题,市水治办已要求设计单位提出了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用完全密封的清扫口代替有出气孔的窨井。
  3.落实养护配套资金。于2011年制定出台了《慈溪市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以实施村属地管理为主,所在镇监管,市里统一考核后根据运行维护状况,对集中式终端处理的和分散式单家独院治理的分别给予每年每户100元和80元的补助费用,对于已竣工的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纳入所在镇(街道)污水管网运行维护体系,随着建设的深入,下步将对纳管治理项目的运行维护政策进行专题研究。
  (六)渗漏公厕改造。据2010年统计,我市农村共有公厕3490座,建于2002年前的有2300座,含窖池式180座、距河道20米内的690座,一些公厕年久失修,加上土地沉降,化粪池出现渗漏,污染河道、水井,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通过调研,认定近1000座公厕化粪池需要改造。我市自2009年开始农村渗漏公厕改造工作,到2014年底共改造完成渗漏公厕化粪池1065座。2015年计划完成改造117座,目前累计完成改造验收93座。
  四、关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源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为确保“五水共治”取得更大成效,市水治办不断拓宽面上工作,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源进行整治。
  (一)工业监管再深入。对我市63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自动监测监控系统,与市环保局监控平台联网,实施24小时动态监管,涉水企业监测因子主要有PH、流量、COD、氨氮等指标,涉气企业监测因子主要有SO2、NOX、烟尘等指标。同时对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建立“一厂一档”,根据《慈溪市环保局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将企业按照行业特征、污染程度、监管要求及监管力量配置分为A、B、C三级,提出了不同的监管要求,并对监管企业进行业务指导,确保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各项污染物处理设施达标排放。同时,为着力解决蔬菜腌制产生的废水污染问题,于2011年启动了慈溪市西部腌制废水处理中心建设工程,自2012年4月试运行以来,已实现了既定的废水处理建设目标,有效改善了周巷北部地区的河道、农村生态环境。目前周巷腌制废水治理改造工程处于招标阶段,拟将原有每天400吨的处理能力扩大到500吨,处理工艺将进一步提升,并结合本次改造工程实施加盖除臭处理工程。
  (二)农业整治再推进。根据我市2015年畜禽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安排,对宜、限养区畜禽养殖场“一场一策”治理工作进行专项部署,由各镇(街道)全面摸底调查,申报落实了112家宜、限养区猪牛养殖场“一场一策”治理任务和129家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任务。随后研究出台《慈溪市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慈农〔2015〕23号),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工作目标和具体内容,确定“一场一策”治理生态化改造47家、彻底治理(关闭)65家。对列入重点减排工程的13家规模猪场进行了现场检查和指导。截至8月底,需关闭的194家畜禽养殖场(禁养区129家、“一场一策”治理关闭65家)中,175家(禁养区118家、“一场一策”治理关闭57家)已完成现场踏勘补助评估并逐步调整生产结构,累计测量畜禽舍面积11.14万平方米,其中37家(禁养区32家、“一场一策”治理关闭5家)已关闭,拆除畜禽舍面积2.43万平方米。需生态化改造的按“一场一策”治理方案,自行开展全面整治,其中慈溪市惠农生猪养殖场和周伟江养猪场已基本改造完成。在铺开面上工作的同时,抓好点上工作,对人民闸下游区域和梅湖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进行集中整治。其中对人民闸以西流域31家畜禽养殖场下发了限期关闭通知书,并倒排时间表做好动员和补助评估工作,截至8月底,面积测量评估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10家完成关闭工作。
  (三)技术宣传再扩面。推广有机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今年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次,培训200余人次,并推出水稻、甘蓝类、茄果类、豆类、榨菜、草莓、梨、桃和葡萄等9个作物用肥配方,发放农药使用技术指导300余份、配方施肥建议卡2000余份,科学指导农户的农业生产。同时结合培训、科技下乡,在2014年推广商品有机肥2.06万吨、覆盖面积12.7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有机肥供应商1家,总计3家,每年可提供有机肥3万吨。推广性诱剂6万根,杀虫灯50盏,黄板2万张,无害化防治覆盖面积7万余亩。建设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24个,面积7200亩。全市平均农药减量3%,氮肥减量2%,示范区农药减量25%,氮肥减量20%。与此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最大程度地遏制化肥农药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至于季节性巡查工作,由于农业污染面广量大且隐蔽性高,目前开展还具有一定难度。
  五、关于河道及水源建设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生态治理新模式。2015年计划完成各类河道疏浚整治250公里以上,计划投资13000万元,为顺利实现预定目标,确保治理的长效性,在整治过程中凸显生态理念,要求有条件的河道要配套河岸绿化,积极推广生态护岸、水生植物种植、结合生态养殖等生态治理方式,并在部分河段实验曝氧、放菌等治理方式,总结经验后可进一步推广。
  (二)广泛宣传多途径。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做好水法宣传,今年围绕“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主题,在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水法宣传活动:在各镇、街道、河区以及各社区、行政村等公众性宣传栏内张贴放置宣传画报60张,悬挂宣传横幅85条;在峙山文化广场设立3个咨询服务台,并向来往市民发放“五水共治”、“节约用水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420册,生活类宣传用品660件;在市区电子屏幕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宣传,在慈溪电视台气象栏目滚动播出水法宣传标语,在《慈溪日报》上专刊印制水利法规、水利发展规划焦点栏目;注册“慈溪水政”微信公众号,开展与“水”相关的漫画与征文比赛;在郑徐水库开展“保障水安全”植被护水活动。
  (三)监管执法强落实。做好河道清障和巡查工作,今年实际出动巡查81次、243人次,累计巡查河道长度2300公里。同时加强行政立案、信访处理、涉水“三改一拆”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努力推进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做好河边乱倾倒乱焚烧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或个人从重处罚,加大违法成本,并将教育劝导融入执法办案过程,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今年累计查处乱倾倒行为62起,乱焚烧行为12起。此外,强化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制度,提升工作实效。针对胜山镇服装加工户向河道乱扔下脚料的情况,采取严厉打击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并派专人对区域范围内的服装下脚料进行定时收集。针对里杜湖和上林湖周边游客烧烤垃圾污染水源的情况,定期对饮用水源地开展检查,并督促当地镇政府加强巡查力度,严格管理。针对反映的匡堰镇龙舌村龙舌江沿岸雨水管油污排出的问题,经过排口排查,未发现企业偷排漏排现象,主要原因是在截污纳管工程开展之前,沿河企业产生的部分油污渗入土壤,在雨水冲刷下随雨水带出。同时对中心城区开展餐厨垃圾收集处置和流动摊贩易聚集部位治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小餐饮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四)水质监测促常态。我市饮用水源地属山塘型水库,而且我市一直以来比较重视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水库水质比较稳定。市环保局每月定期对我市11个饮用水源湖库开展例行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32项,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同时加强异常情况(如蓝藻爆发)的加密监测和跟踪监测。由于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量比较大,日常监测任务比较繁重,按照目前我市环境监测能力,尚无法满足每周一测频次。
  (五)工程建设保灌排。针对龙南、横河、石堰片区地势低洼,北排不畅的问题,实施四灶浦南延(新城河)二期拓疏工程。该工程按满足排涝调蓄功性能要求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北起国道南至东横河,建设内容:拓宽面宽70米河道3250米;新建河道护岸6190米;新建(改建)跨河桥梁6座。项目共需永久征地560余亩,拆迁房屋12余万平方米,估算投资180000余万元。该项目已列为宁波市“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和宁波、慈溪今年的重大前期项目。今年5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后项目建议书报宁波市发改委和宁波市水利局。7月7日,宁波市水利局对项目进行了技术审查,并于7月20日出具了审查意见。近期宁波市发改委对该工程立项批复,根据项目年度计划目标,下步将就立项的二个项目着手开展可研阶段相关工作,争取在2016年底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针对建设六塘江西端连接陆中湾的节制闸的问题,崇寿镇人民政府已结合小农水建设,投资96万元在陆中湾六塘江口新建4米*1孔节制闸一座,同斜塘江口处节制闸一起为该区域农田灌溉和水体流动创造了条件。
  六、关于“五水共治”联合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为更好地体现出“五水共治”的“共”字,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部门加强沟通,互相协调,不断深化联合执法,通过河道清障、“三改一拆”和立案查处等手段,有效打击了涉河违章、占河建房等违法行为。
  (一)河道清障,实现水常流。为确保防汛安全,保障河道行洪畅通,由原来的阶段性清障转变为常态化清障,于今年年初印发了《慈溪市2015年度“河道清障”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慈防汛〔2015〕7号)和《关于组织清除河道障碍的通告》(慈防汛〔2015〕8号),并于4月10日至15日组织开展了河道清障情况督导检查工作。截至8月底,各镇(街道)共清理填占水域类198处(包括施工围堰、便道、便桥、灌桩、弃土弃渣、泥浆等)、渔具船只类2355处(包括网箱、鱼箔、地笼、拦河渔具、沉船、废船、船屋、浮动平台、“三无”船只等)、卡口类20处,清理土石方4508平方米,恢复水域面积5877.5平方米。河区针对骨干河道共清理拦江网34顶,网兜766顶,沉船1只,毛竹685根。同时集中开展“三河”治理专项行动,对“黑河、臭河、垃圾河”进行重点整治,204条“三河”全部完成治理,并对阶段性反弹的5条河道进行了集中治理。
  (二)涉河拆违,实现岸整洁。3月印发了《慈溪市市级河长制河道2015年度“无违建河”清零工作实施方案》(慈改拆办〔2015〕7号),以34条市级“河长”制河道涉水违法建筑物拆除为样板,全面推进其他河道的涉水“三改一拆”工作。截至8月底,累计拆除涉河违建39处,面积21942平方米。同时依据《慈溪市涉水“三改一拆”处理意见》配合镇(街道)做好“三改一拆”违法认定等工作。截至8月底,已联合镇(街道)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13份,整改面积581.76平方米。
  (三)立案查处,实现控源头。市水利局水政大队今年已出动巡查81次、243人次,累计巡查河道长度2300多公里,每次出车做到详细记录、登记在案,水政巡查内容统一登录到宁波水政监察网络,基本达到了巡查及时、覆盖面广的工作要求。截至目前共接到水事举报36件,已结案27件。针对松山江周边企业违法排污问题,于今年8月份多次联合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关闭拆除畜禽养殖场6家,面积8946平方米,关停沿河重点污染企业2家,并做好与余姚的对接工作,推进余姚界6家沿河企业污染控源工作。同时为维持水生态平衡,加大对电网捕鱼的打击力度,拓宽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对举报的群众进行奖励,今年来累计查获“电力捕鱼”670起,奖励金额11.59万元。
  (四)联动执法,实现高效率。以新《环保法》的实施为重要契机,加大水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涉水职能部门、相关司法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体系和司法保障体系,加强和深化联合执法工作,今年7月市政府专门印发了《慈溪市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方案》,专门成立了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彻底排查企事业单位的违法排污行为,今年来累计作出水环境行政处罚77次、办理刑事拘留案件22件。同时对今年全市十起典型环境涉刑案件进行媒体曝光,强化警示震慑和教育作用。采用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约谈、问责的工作模式,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严格把控整改进度。继续推行由市水治办牵头,供电、供水部门参与的快速执法机制,对问题严重的排污企业作出停水停电处理,迫使非法排污企业主停产整改。
  七、关于加强“五水共治”宣传教育方面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为营造“人人来治水,治水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市水治办多措并举,做好全民“五水共治”宣传教育及动员工作。
  (一)新闻宣传。积极借助《慈溪日报》、《慈溪新闻》和《金黄道地》等新闻平台,弘扬治水正能量。制定并完善了《2015年镇(街道)水环境建设考核办法》,鼓励各镇(街道)及时跟进治水信息,发布治水动态,标榜治水典型,分享先进的治水经验,促进共同进步。在宣传正能量的同时,6月份环保部门在报纸、新闻媒体上专题曝光环境污染犯罪,对广大企业主起到震慑警示作用。同时对“刘博士调查室”“小灵热线”等媒体曝光的河道进行回访跟踪报道,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治水实效。
  (二)社会宣传。以新媒体为主要依托对象,横向铺开宣传工作。不仅通过横幅宣传、公交车广告宣传、手册宣传等形式进行宣传,更设立慈溪市“五水共治”官方网站,坚持每月发布工作小结和计划,及时跟进工作简报、通知公告、政策动态等,使工作透明化、阳光化。在官方宣传的同时,坚持群众路线主基调,注重拓宽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强调与群众互动,做到解民忧、办实事。开通“慈溪治水”微信、微博,发动“‘和’你在一起——寻找身边的‘黑臭河’”微博举报活动。截至8月底,收到群众举报30余条,均在第一时间查实和整治。
  (三)文艺宣传。积极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发动镇(街道)的文艺爱好者,将“五水共治”宣传内容融入到戏曲、滩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去,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如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联合主办“天蓝蓝•水清清——‘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主题文艺宣传演出,通过音乐快板《五水共治惠民生》、小品《乌龙河的悲哀》、音乐剧《五水共治一线报告》等节目,既娱乐了大众,也宣传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坎墩街道举办的第七届戏曲艺术节,以“梦圆水乡”为主题,通过上演与治水相关的节目,广泛深入地宣传了“五水共治”理念,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治水队伍中;浒山街道主办“助力五水共治,共建美丽浒城”文艺演出,穿插“五水共治”知识有奖问答,通过台上台下互动,增强宣传效果;宗汉街道曙光社区将儿童节和“五水共治”联系在一起,举办庆祝六一儿童节暨五水共治春蕾行动,编写了《五水三宝》歌词在活动中试唱,受到小区居民和幼儿园师生的欢迎;观海卫镇邀请慈溪市基督教圣乐总团参加同心共助“五水共治”和统一战线迎中秋文艺晚会演奏,深化“五水共治”成果。
  (四)教育宣传。
  1.强化辐射带动作用。重视中小学生对“五水共治”宣传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五水共治”走进课堂的形式,由市水治办工作人员课堂讲解保护水环境的意义,该举措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同时组织中小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动手体验污水变清的实验,将科学教育和保护水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组织学生河边捡垃圾、参与募捐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由中小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的宣传模式,全面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2.突出群团示范作用。按照“市级统筹、镇级发动、村级落实”的组织方式,发挥党员、工青妇等群团的辐射带动作用,成立了河道义务监督员队伍、护河大队、“青力治水”志愿服务队等志愿团队,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范围。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巾帼助力水环境、品质慈溪建新功”、“五水共治”立功竞赛等系列活动,通过标榜典型,有效增强宣传作用。从去年7月开始,还对相关平台进行整合,推出全民参与“五水共治”集中行动,以党员、团员、妇女、新慈溪人为参与主体,每周三集中行动,参与人数突破12万人次,今年又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镇一月一活动”形式。5月又开展了“河道清障”全民集中参与活动,通过打捞河面漂浮物、清理河中障碍物、清扫河岸垃圾等形式激发群众治水热情,掀起全民参与治水的高潮。
  (五)村规宣传。为激发广大农村基层力量,加快推动“五水共治”工作,共同创建美好家园,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重视对村民的教育引导,强调群众的主体地位,确保治水长效性,提高村民的幸福感。部分村更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五水共治”纳入村规民约,使村民自觉履行好相应的义务,增强“五水共治”的责任意识,从而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如白沙路街道的西华头村,将“五水共治”纳入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中的“美丽家园”篇,该篇共五条规定,其中有4条涉及水环境建设,分别是第十三条积极配合参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共建美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第十五条共同维护村庄整洁,认真做好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门前三包”;提倡实行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定点投放,严禁向河道、沟渠丢垃圾、排污水;圈养家畜家禽,禁止未经批准规模化养殖畜禽,严禁乱扔乱丢病(死)畜禽;第十六条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农药,降低农药、化肥施用强度,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施用有机化肥、缓释肥;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第十七条保护水源、水产等资源。通过设立村规民约,能够约束村民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步改变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最终形成“五水共治”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共识。
  除此之外,市水治办还开展了水环境建设先进村评比,形成村与村比追赶超的势头,既给部分落后村施加压力,也对先进村进行表彰,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治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八、关于建立“五水共治”长效机制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为实现“水质量提高、水循环畅通、水安全保障、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明彰显”的整治目标,市水治办立足实际,完善顶层设计,以长效机制建设为主要抓手,强势推进“五水共治”。
  (一)制度先行。围绕省、宁波市的战略部署,按照《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制定《2015年“五水共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与工作目标,强调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重点工程项目任务分解表,对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个部分的子项目明确时限和责任单位,并形成定期追查项目进度和完成投资情况的工作常态。修改并完善了《2015年镇(街道)水环境建设考核办法》,就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河长履职情况考核、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落实河道保洁责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级“河长”河道拆违、“三河”整治、新闻及报送、专项行动、挂牌督办、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非法排污单位等方面的工作,对镇(街道)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形成比追赶超的势头,并把城乡环境整治纳入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办法中,同时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水环境建设考核奖励,提高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市级河长单位、其他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水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各镇(街道)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制订镇(街道)考核办法,树立正确导向。
  (二)资金护航。我市共投入115亿元用于“五水共治”,在优先保障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又积极探索资金投入多元机制,发动“五水共治”慈善募捐活动,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责任意识。同时积极尝试区块开发与区域治水结合模式,如把投资15亿元的新城河整治项目和周边明月湖板块改造项目相捆绑,以开发盈利补偿环境成本。再如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正式批准了市四灶浦南延(新城河)拓疏一期工程水利建设项目中长期贷款,授信额度达27亿元。同时为形成资金的高效使用和严格管理,印发《慈溪市“五水共治”募捐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对募集资金进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由市慈善总会进行管理,根据先收后支、量入为出、专款专用、规范合理、面向农村、属地管理、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原则下拨到各镇(街道),并建立专项资金补助机制,确保镇村有足够的经费维持日常管理。
  (三)合力共治。印发《慈溪市“五水共治”联合执法工作方案》,该方案包括六大工作机制——联合排查机制、会商侦查机制、快速处置机制、协同推进机制、司法约谈机制、问责追究机制,突出对破坏水环境行为的打击,重点对酸洗、电镀等重污染企业直排、偷排、严重超标排放和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危险物质等行为,采用限期整改、拆除非法设备设施、断水断电、吊销执照和采取行政、刑事措施等方式,及时阻止违法排污行为,确保联合执法行动取得实效。截至8月底,累计办理涉水行政处罚案件77件,刑事拘留案件22件。同时,为促进水环境治理的长效性,进一步深化“河长制”,通过河长领衔督办、挂牌督办和一般督办三项工作督察督办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及时有效解决“五水共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截至8月底共发送各类督察督办单32份,其中发送河长领衔督查报告单8份,5份办结;发送挂牌督办单17份,15份办结;发送督察督办单7份,6份办结。其余均在正常推进中。
  (四)强力攻坚。加强对废塑料等低效、高污染行业的整治,尤其在废塑料整治中创新实施了第三方监管机制,委托第三方社会单位在全市范围暗访、巡查,进行废塑料监管工作,构建起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废塑料巡查网络。各镇、街道以“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负责各自区域内废塑料反弹情况的巡查,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取证,并做好及时取缔或案件移送工作。同时在废塑料整治专项行动中,制定出台了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新塑料加工行业规范提升方案,对废塑料产能实行“总量控制、单体最低规模控制”的“双控”标准,在企业规模、规划选址、原料控制、工艺设备、技术规范等方面严格制定行业准入标准,通过控制总量、优化规模、严格标准,坚决淘汰落后废塑料加工产能和生产方式,全面提升废塑料行业产业层次,实现工艺升级、技术升级、装备升级、环保标准升级的目标。



 主送:各镇人大主席团、市人大各街道工作委员会,市级有关部门,全体市人大代表。
 抄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366390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