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1日在慈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市以“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为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投资提升年”、“作风建设提升年”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化落实保稳求进各项举措,保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平稳较好发展局面,基本实现了年初计划目标。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4%,其中:一产增加值46.54亿元,增长2%;二产增加值553.4亿元,增长8.5%;三产增加值348.4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9: 58.4: 36.7。
2012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如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亿元,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443.3亿元,增长49.5%;自营出口84.2亿美元,增长1%;实际利用外资2.55亿美元;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亿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11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383元,增长1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5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37%,城乡调查失业率2.26%;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81.2%;万人刑事案件发案数55.2件,下降8.5%;人口自然增长率-0.06‰;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5%;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三次产业协调推进,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2.3%。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宁波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10个。工业经济克难前行,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565亿元,同比增长1.9%。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增长动力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443.3亿元,同比增长49.5%,其中制造业投资176.5亿元,同比增长3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亿元,同比增长14.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外向型经济相对疲软,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经济收入稳步提高,企业效益有待改善。全市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38亿元,同比增长13.8%;中央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6.6亿元,同比增长7.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7711元和20383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1.6%。企业效益企稳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1.01亿元,同比增长4.9%。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转型发展初见成效。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预计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2%。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48亿元,同比增长8.4%。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年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双双突破万件大关。引进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2名。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全年市本级安排政府投资项目(调整后) 101个,年度计划投资54.4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5.8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2.5%。 113个重点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调整后) 155.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53.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98.8%。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文化商务区大部分项目实现开工,区域形象初步展现。329国道、新城大道“一横一纵”道路改造主体工程完成,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4%。出台“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实施意见。
——民生事业深入实施,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面落实促进就业、扶持创业各项政策,创建成为省级创业先进城市。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增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10.02万人、7.73万人、 4.17万人、 8.88万人、 9.45万人,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25.2万张。发放低保及各类助困帮扶资金9393万元, 9家养老机构完成综合改造提升。新增公办幼儿园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7%。成功举办第九届艺术节,省体育强镇(体育先进街道)实现全覆盖。截至12月底,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41起,比上年同期下降8.8%。
——节能减排进展良好,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5%,工业与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8%、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6%、工业与生活氨氮排放量削减2.2%、农业氨氮排放量削减3.1%、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4%、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3.2%,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省级生态市和森林城市创建成功,生态宜居环境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年新批注册资本千万美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11家。《慈东滨海区发展规划》、《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完成,成功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海洽会。创新设立金融服务联络站。首只企业债券成功获批并实现上市交易。新增上市企业1家。相继组建水务等3家国有企业。稳妥推进省级农村改革实验区建设,启动实施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二、 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2013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总体目标,以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为抓手,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稳中求进,破难争先,聚力推进“招商引智年”、“品质之城建设推进年”和“服务效能提升年”等活动,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自营出口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2.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2.5%以内,城乡调查失业率3.5%以内,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3万个,人口自然增长率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4.6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与生活的化学需氧量削减2%、农业的化学需氧量削减2.4%,工业与生活的氨氮削减2.0%、农业的氨氮削减3.0%,二氧化硫削减3.0%,氮氧化物削减3.0%,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85%,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83%,万人刑事案件发案数持平。
三、 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策建议
根据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要求,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增强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开展“品质之城建设推进年”活动,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强化项目协调推进,力促文化商务区一期建成开放、新兴产业集群区部分产业项目投产、胜山至陆埠公路工程加快推进。做深项目前期谋划,积极做好新城河板块、乌山古韵板块、城东时代广场等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规划。推进外贸出口方式转变,扩大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规模,力争全年外贸自营出口增长6%。努力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42亿元。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强化区域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深化发展举措,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处于前列。
——打造品质城市,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筑更加融合的城乡一体发展格局。促进文化商务区开园,加快推进市客运中心站工程、北三环东延工程等交通设施项目建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加注重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专项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启动新一轮周巷、观海卫、龙山小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以打造精品线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突出创新驱动,强化转型发展智力支撑。积极创建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1%以上。深入实施效益型龙头企业工程和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分级培育。引进共建高层次科研或技术转移机构,力促浙大网新慈溪智慧谷下半年开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全年发明专利申请800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积极探索推动人才落户的有效措施,力争引进各类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0名。
——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重大平台项目建设。瞄准跨国巨头、世界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等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引进行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规模型大项目。优化招商方式,更加注重依靠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加强产业链、小分队和中介代理招商。深入实施“慈商回归”工程。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政策扶持,促进重大产业平台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达到200亿元。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体制机制内在活力。深化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选择性地开展“一体系、四合作”省级农村改革试点。全面推进省金融创新示范市建设,支持和引导开展金融创新,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水务、建设投资、海涂综合开发公司组织架构,组建交通、商贸两大直属公司。加大海洋经济招商引资和项目排摸力度,健全海洋经济统计监测制度。
——注重绿色发展,优化生态宜居环境。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减排,确保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和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度目标全面完成。继续推进禁燃区建设,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淘汰年度计划任务。加快节能技术或产品在各领域推广应用,新增20万元以上节能改造项目100个。稳步推进河长制管理模式扩面提升,启动实施城排潮塘横江拓疏工程,力争完成800家单位排污接管年度任务和18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积极推进“森林慈溪”行动计划。
——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落实“十大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示范区。加快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障全民覆盖进程,力争全年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83%。全面完成城乡敬老院综合改造,力争村(社区)养老服务网点覆盖率90%。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公办义务段入学零择校成果。强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着力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深入实施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外来人口总量调控、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