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生态市建设建言献策
人大代表宋菊萍
加快推进工业垃圾场建设确保有毒垃圾处理无害化
“海绵、废塑料、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有害垃圾的焚烧,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宋菊萍说,我市不少乡镇由于产业结构的问题,会产生大量的海绵、废塑料等固废垃圾,这些垃圾焚烧起来,是有毒有害的。“多数家庭小作坊、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通常在晚上偷偷摸摸的焚烧这些垃圾。”行为可恨,但其中还是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生态市建设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这几年我市乡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归结原因主要在于固废垃圾处理的不规范,“许多家庭作坊、小企业资金有限,会铤而走险,做损人利己的事。”宋菊萍建议,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快工业垃圾场的建设,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垃圾运输点,将有毒有害的垃圾统一运到工业垃圾场,确保这些工业垃圾处理无害化。对于固废垃圾处理不当的行为,应该予以严厉的惩罚,形成多部门联动管理体系,对家庭作坊、小企业要实行专员巡逻,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主要集中在化工、电镀、制革等行业)应配备专门的监督员,使固废监管工作从以往的“末端治理”向生产过程的“源头管理”转变。
人大代表童雪利:
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倡导公众参与保护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住、行方面都得到了改善,然而我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生活条件好了,居住的环境却不尽如人意。”童雪利说,很多人都在抱怨环境差了,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人为因素,每个人东扔西丢,积少成多,环境肯定好不了,相反,如果每个人都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环境就会好起来。
童雪利说,让老百姓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还不够优美,森林覆盖还不够广阔,河水的清洁度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空气环境质量没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市建设说到底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的关键还在于人本身,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一要靠教育,通过各种载体进行教育、宣传,使环境保护得以家喻户晓,小的方面,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公共环境的行为,要予以适当的惩罚;二要加强监督管理,“美丽庭院”、“绿色家庭”、“森林乡村”等创建活动是生态市建设的具体实践,要把这些活动都串联起来,宣传到每家每户每村,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