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09-01-16 阅读: 1692

 

  2008年政府工作主要成绩

  报告指出,2008年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00亿元,增长8.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4亿元,分别增长14.5%和22.3%;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3%和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38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63元,分别增长7.5%和10.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城乡调查失业率为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9‰,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年度十二项政府实事工程。

  报告回顾了去年以来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应对引导,积极抵御经济下行风险,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及时出台“五加一减”经济调节政策,制定实施保增长促发展“二十条”意见。深入开展“政企联动、共渡时艰、创新发展”干部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市镇两级共走访企业1835家,帮助解决各类困难580项;总结提炼新时期企业家精神,树立创业创新先进典型;积极减轻企业负担,停征15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征职工统筹教育基金和自营出口产品应缴水利建设基金,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全年为企业减税轻费3.5亿元;加大银企合作推进力度,成立市金融办,首家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顺利开业,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4.8%。主要经济指标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3亿元,增长7.6%,预计实现自营出口60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20.2亿美元,分别增长18%和18.6%,服务外包业务收入达2.2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6.3亿元,增长5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1亿元,增长18%。

  二、彰显大桥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继续加大“两区”基础设施投入,全方位开展对外招商推介,全年引进总投资2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个,新开工企业110家,新投产企业7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高起点谋划开发杭州湾国际商务健身高端服务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世界银行GEF宁波/慈溪湿地、杭州湾大桥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制定实施工业效益倍增计划工业技改财务投入达到101.8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6家,新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9项,沁园饮水机深度处理设备研发与产业化、海通易腐易褐变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为我市首次赢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千名高校毕业生储备和百项智力项目引进“三大行动计划”,交付人才公寓588套,投用市人力资源交流中心,引进中高级人才5000多名、智力项目84个;深入实施品牌、标准和专利“三大战略”,全市授权专利总量在全省各县(市、区)中率先突破万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2件,22家企业参与28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16家企业中标国家“家电下乡”推广项目;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6家企业进入上市实质性操作准备阶段;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5家,27个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实现下降。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杭州湾新区物流园区等重大服务业项目顺利推进,大润发超市建成开业,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5%。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市财政全年农业投入达到3.9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1.4亿元。

  三、注重统筹协调,加快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实施新一轮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对城区街道区划、城管体制和旧城改造工作体制作出重大调整,编制完成文化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完成慈东片区行政区划整合,开展龙山镇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观海卫片区集聚发展有序推进。推动余慈统筹发展,配合完成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和姚周片区规划编制,启动实施周巷段国道两侧整治改造。制定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全年竣工农民集中居住区面积23万平方米,新增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6个、新农村电气化镇7个、电气化村98个。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220千伏翠屏变等6个重点电力项目竣工投运,500千伏观城变等电力项目加紧建设,全年新增变电容量102万千伏安;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慈溪段)全线贯通,中横线二期、城区东南片骨干道路和部分县道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加快推进,新增、调整、延伸城乡公交线路15条。开展“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102条镇村河道完成疏浚整治,25家企业完成脱硫设施改造,30家轴承企业完成油污染治理,15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完成生态化改造,市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工程建设,宗汉、新浦铜熔炼加工区完成治理并通过验收。强化用地保障,全年共争取各类用地指标7005亩,实施开发造地、土地整理、村庄整理复垦等项目净增耕地5345亩,处置闲置土地1972亩。

  四、更加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管理

  抗震救灾,捐款捐物达7000多万元;做好手足口病、狂犬病疫情和婴幼儿食用问题奶粉等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加强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和劳动技能培训,全市新增城乡就业岗位3.2万个,培训各类劳动力16.7万名,帮助45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7.9万人、7.8万人、7.5万人、8万人和15.7万人,五险统征参险人数达到5.6万人,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73.3%。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市财政全年社会保障和救助支出达到6.1亿元,市慈善总会发放善款5003万元。新建、改造村级规范化农贸市场21个,新增食品安全检测点21个,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开工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5万平方米。加强现代教育装备达标,全面免除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生课本和作业本费,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杭州湾中等职校和宁波大红鹰学院杭州湾校区开工建设,万名职高学生享受政府助学补助。促进卫生改革发展,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人民医院综合楼、妇幼保健院等九大卫生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同时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比上年提高32.4%,参保率达到96.2%。统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我市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扶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市志等事业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奥运火炬慈溪段传递活动。深入推进和谐创建,和谐企业创建经验得到全国总工会推广。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展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平安慈溪”建设,加快建设“天网工程”等。

  五、转变政府职能,攻坚克难,提高服务能力

  “落实突破年”活动扎实推进,有力高效做好服务企业、项目攻坚、和谐拆迁、奥运安保等重点工作。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协商通报制度,共办复人大代表建议306件、政协提案355件,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和管理创新得到加强,扩大政府信息公开,推进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建成网上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行政审批集中受理率达到94.7%。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年实现交易金额76亿元。完成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削减机关公用经费支出,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等。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报告指出,200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提效能工作主线,大力开展“会战攻坚年”、“开放招商年”、“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各项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各下降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84‰以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5%。

  2009年政府工作主要原则:坚持保增为先,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创新为重,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统筹为要,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持民生为本,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服务为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09年要重点抓好的

  八方面工作

  一、坚定信心,应对挑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面强化服务企业。坚持企业为基,深入开展新一轮干部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落实减税轻费各项政策。强化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引导,确保今年信贷增长高于同类地区水平,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实施“131”培训工程,分批分类培训100名企业负责人、300名职业经理人和1000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加快推进项目投资。全面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会战攻坚年”活动,迅速启动一批对优化结构、产业升级、改善民生、拉动消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投资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投向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和创新研发等重点领域。

  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坚定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企业继续稳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坚持科技兴贸和品牌贸易,深化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共建基地建设,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加强安全贸易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等。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消费市场建设,推动华润万家生活广场和麦德龙超市等尽快开业,启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建设,培育发展商业特色街区,积极引入大型精品百货商场,推进商业消费与文化、旅游、健身等产业的互动融合,研究制定拓展内销市场相关政策,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加强房地产业的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创新,优化结构,推动产业转型提升

  推进工业创新发展。开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实施工业效益倍增计划,加快新兴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家电、化纤、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发展,壮大50家行业龙头企业,培植特色制造业集群优势。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成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继续实施品牌、标准和专利“三大战略”,积极发展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咨询、技术咨询、品牌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企业。

  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编制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加快世界银行GEF宁波/慈溪湿地、杭州湾大桥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深化拓展开放合作。组织开展“开放招商年”活动,全年引进利用境内外资金60亿元以上,精心策划系列大型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世界500强等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优质外资项目。结合重点区块开发,精心包装推介项目,吸引更多优质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和公共设施领域,实现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提升“两区”开发和产出水平。推动杭州湾新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推进杭州湾国际商务健身高端服务区开发,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改善慈东工业区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工业有效投入,抓好远期开发区域产业规划和前期准备。“两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增长16.9%;工业总产值达到410亿元,增长20.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6亿元,增长16.8%。

  三、夯实基础,丰富内涵,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实施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造地整理和基础配套,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强农业市场主体培育,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保障体系。

  统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深入开展新环境百村改造,继续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年竣工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调整、延伸城乡公交线路6条,更新、新增公交车80辆,新建公交站点254个,完成农村二次改水2.7万户。优化农村社会事业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健全强村富民长效机制。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市级财政补助村二三产项目建设,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途径。继续开展农民培训,推进实用技术、绿色证书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积极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全面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等新型金融和投融资平台。

  四、强化功能,提升品位,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

  扎实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提升。抓紧旧城二期土地出让,积极稳妥推进界牌区块、北二环东延区块等综合改造,开展城中村自行改造试点,实施“宜居效益”工程,全年完成2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全力推进文化商务区开发建设,完善市政道路框架,改善城区居住环境,实施老小区改造40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改善30条。

  有序实施片区联动和余慈统筹发展。推进龙山镇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观海卫片区各项规划,积极推进余慈统筹发展,促进两地道路贯通、国道整治、河道治理等重点项目协作。

  因地制宜发展城镇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培育新型城镇经济业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各镇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强化城镇拆迁改造,推进329国道沿线改造,深化中心镇改革发展。

  五、落实责任,加大力度,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加强能源利用、污染减排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支持企业研发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

  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深入开展“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活动,推进农村河道整治和生活污水生态化治理,加快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全年新建沿海防护林1040亩,新增绿色村庄20个。

  促进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大滩涂围垦和开发造地力度,实施低丘缓坡改造、宅基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推进220千伏达蓬变等12个重点电力项目建设,投运500千伏观城变、220千伏慈溪变(扩建)和110千伏越瓷变,缓解电力瓶颈制约,实现电力供需平衡。

  六、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推动教育再上台阶。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优化幼儿园网点布局,建成市早教中心。积极推动在职教育、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力度,扩大医疗资源供给,启动建设中美慈林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市第三人民医院,推进市红十字医院、峙山医院和横河、逍林中心卫生院建设,完成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等新建迁建项目。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通过省卫生城市复评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省级评估。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七大工程”。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和文化精品创作,组建青瓷瓯乐艺术团,创作《上林瓷风》大型青瓷瓯乐作品。完成数字档案馆一期建设,抓紧开展《慈溪市志》总纂。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确保节目安全优质传输。

  七、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推动充分就业。组织实施创业培训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4000名,帮助实现转移就业和灵活就业。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争取90%以上的社区和20%以上的村达到创建要求。

  不断完善社保体系。认真做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医疗、灾害救助等专项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等。

  着力优化市场环境。高度重视市场供应,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加强社会和谐建设。推动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争创省示范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现代化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拓展村级和谐促进会功能,推动和谐促进组织向社区、企业、市场和工地延伸。深化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建设暂住人口集中居住房3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关爱新市民、建设新家乡”主题活动,促进新老慈溪人和谐融洽、平等相处。

  有效保障公共安全。健全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妥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信访工作,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努力办好实事工程。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计划安排8.1亿元,努力办好劳动就业促进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城乡食品安全工程、城区老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城乡生态文明工程、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城乡社区服务提升工程、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中心城区疏堵保畅综合整治工程、公交客运提升工程等十项政府实事工程。

  八、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全面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

  恪尽高效服务之责,扎实开展“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环境,积极创建服务型机关。严守依法行政之要,健全政府公务人员学法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促进政府行为规范有序;大兴干净干事之风,进一步加强政府公务人员作风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一心为民的道德修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攻坚突破、狠抓落实的执行能力。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394471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