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成西北部交通网
2017-02-11 阅读: 3270

    陆国军 市人大代表、宗汉街道马家路村党委书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市域内骨干路网不断完善,但中心城区外围部分区域,尤其是西北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产业平台之间,还未形成通畅的交通网络。因此,加快核心城区外围区域,尤其是西北部区域的道路设施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就宗汉街道及周边西北部区域而言,城西区域南北方向仅有一条西三环(历崔线)向北连接杭州湾新区、庵东镇,东西方向仅有中横线、高王路、周浒公路等主路连接长河、周巷镇。城区内西北方向宗汉和坎墩两个街道之间仅一条浒崇公路相连。多年前已经规划的城市交通主干路——西二环北路(北二环至中横线)和宗兴路(规划教场山北路至周巷镇)、教场山路北延(北二环至宗兴路)尚未实施。而城区西北部区域,恰恰是仅次于中心城区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域,目前城区西北部内部以及与周边乡镇的交通道路建设滞后的现状,制约了西北部乡镇融入城区。

  我建议,加快启动西二环北延(宗兴路西拓)工程,并开展西二环过中横线后的并延与坎墩街道主要骨干道路的联接规划,进一步提高两个街道区域的联接和发展;将西三环高架建设纳入近期建设计划,不仅能极大地推进中心城区与上海接轨发展,对于慈溪与余姚、杭州的融合发展也将带来深刻影响。不仅要建,更要养,建议加强对市级骨干道路的养护和管理,做到建管并重。此外,建议将宗汉街道纳入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进一步加大宗汉区域在城市交通系统网络的辐射范围,提升人民群众出行便利度。

  建设农业休闲观光园

  打造休闲娱乐新空间

  孙建明 市人大代表、坎墩街道三四灶村党委书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亲近自然、放松舒适的农业休闲观光已经成为不少人的第一选择。我建议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在城区北部建设农业休闲观光园,既为农民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也能够给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生态的生活空间。

  2016年,由市人民政府申报的“慈溪市坎墩果蔬特色农业强镇”已经省政府“二区”办获准,成为了首批24个创建单位成员之一。目前,坎墩街道已做好《慈溪坎墩都市农业园总体规划》《慈溪市坎墩街道四塘南村村庄规划》《慈溪坎墩都市农业园林绿化总体规划》等系统规划设计。

  按照现有的规划要求,要建设的内容还很多,已建成的设施维护、运转也需要很多资金,为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我建议从多个方面完善设施建设、功能分布和周边环境。

  首先,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公园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园林式桥梁、亭子、厕所、坐椅、走廊,硬化4米以上60公里田间道路,环通农业园四周道路并按自行车道进行设计建设。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建设能灌能排的水利体系,实现作物景观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

  其次,要完善功能区块分布。建设大学生众创园,培养农业新型人才,创造农业新型产业。将农业园内四塘南西村、中村这两个小村改造成民宿、餐饮点;改造现有农业用房,使之与农业园景观相协调。

  在此基础上,实现园区与周边环境的和谐融合。实施三塘横江公园段拓疏工程,将水利工程深入到园林美景中来;美化、靓化田间路边、河边绿化,做到路边河边四季有花、全年地头瓜果飘香。

  加快城区北部骨干路网建设

  加速融入上海都市经济圈

  胡含维 市人大代表、坎墩街道直塘村党委书记

  携手杭州湾新区,主动接轨上海都市经济圈,已经成为慈溪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特别是“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的沪甬跨海高铁,将有效解决慈溪交通网络外连问题。我建议,未来要加快城区北部骨干道路网络建设,以加速融入上海都市经济圈。

  目前,我市城区北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滞后,道路密度不足,交通组织混乱,道路之间又缺乏衔接,导致交通疏导能力弱,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还影响了产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优势互补,甚至降低了城市整体对外竞争力。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快建设城区北部骨干道路网络。

  建议尽快形成北部快速路环线网。城市北环线,位于规划三塘横江北侧,建成后将很好地替代中横线,连接东三环和西三环形成环形快速路网,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区环境。并且,贯穿中心城区三大核心区块,促进北部城区的融合,进一步拉大中心城区框架,更好地服务周边经济区块发展。同时,也能为沪甬高铁建设创造施工平台和进出站疏导条件,为中横线大修或启动高架作分流准备。

  尽快建立高铁站配套骨干道路网,也显得尤为重要。应尽早启动新城大道北延至城市北环线或杭州湾新区(即浒运公路),实施永安路(环镇北路)东、西延伸工程以及西二环线(中横线至永安路)拓宽改造工程。该网络形成后,将有利于提高城市辐射功能,促进中心城区与杭州湾新区的产城融合。

  同时,应尽快启动高铁站周边道路环境的综合提升工程,包括浒崇公路拓宽改造工程、新江路-大昌路贯通工程。

  开展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幸福慈溪

  陈沸沸 市人大代表、崇寿镇傅家路村党委书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要走在全省前列,并要争创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这为实施一镇一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对当前开展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也带来了新的思考。我认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要做到“两结合”“两避免”,并提出了“一建议”。

  振兴小城镇、提升小城镇、美丽小城镇,要与有效的政策机制相结合。要重点推进治危拆违治理乱建房,建议形成用地保障制度、土地、宅基地合理的流动机制,允许村与村之间建立土地互换机制。对于低小散企业,要疏堵结合、双管齐下,在整治的同时,加快落实在镇级工业园区设立5亩以下的小微企业用地区块。

  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适当向外扩展延伸,会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有层次。比如,小城镇整治涉及六类村要同步整治建设,对于城中村、城郊村、中心村要以拆、治、建三位一体的工作措施为主,对于宜居村、示范村、精品村,则应适当进行梳理、改造,展现现有村庄风貌。

  在整治的过程中,应该避免高大上,慎重考虑高起点的设计,集中精力,打造亮点。同时,也要避免千镇一面,需组建一支熟悉本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产业结构、地方特色的创建团队,破除“我无历史,我无文化底蕴”的观点,通过挖掘整合,凸显个性,建设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小镇。

  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项目的开展,应结合社会资源,因此建议市政府建立一系列创新融资平台,运用ppp模式融资,减轻镇级财政运行的压力,加快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867203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