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5-02-10 阅读: 1637

20151月28在慈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慈溪市市长 施惠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推进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和繁重的改革任务,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共慈溪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担当有为、实干为民”工作主基调,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突破年、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治水强基攻坚年活动,强化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1.56亿元,增长8.6%;完成财政总收入196.9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02亿元,分别增长19.7%和8.7%;固定资产投资636.07亿元,增长16.7%;自营出口93.7亿美元,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86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47.99亿元,增长13.2%。
    ——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成效。高起点推进以科教园区为重点的“一区两园三中心”建设,加快构建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预计达到2.55%,获宁波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2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到108家,新获授权发明专利385件、增长36.5%,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
    ——服务经济加快培育发展。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五大服务业态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全面实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年网络销售额162.7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电商销售112.7亿元,入围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持续推进省金融创新示范市试点,完成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造;成功举办首届养生旅游节,旅游总收入达到67.7亿元、增长10.8%;文化创意园已引进文创企业19家。
    ——项目投资扎实推进。 105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47.5亿元, 60个“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7.3亿元,胜陆公路胜山至横河段、慈溪中学迁建、客运中心站、郑徐水库、四灶浦拓疏等项目按计划推进,景观大道拆迁安置房工程、周巷至浒山公路等项目完工,慈兴轴承公司高档汽车轴承生产线项目、太平鸟服饰整理配送中心、公牛集团年产2.4亿只墙壁开关和插座生产线技改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全面实施。以“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实施治水十大专项行动,完成91条“垃圾河”和100条“黑河、臭河”治理, 11个镇街道实现“清三河”达标,疏浚各类河道452公里,拆除市级“河长制”河道两岸违章建筑25.5万平方米,封堵沿河排污口406处,新建截污管网45公里,新增纳管单位770家,发放排水许可证1015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2个,关闭畜禽养殖场144家,全市79个水质监测点位显示劣五类水减少33%。深入推进“三改一拆”,改造旧住宅区63.7万平方米、城中村83.8万平方米、旧厂区53.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91.5万平方米,“三改”、拆违面积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223%和128%,无违建创建工作扎实起步。
    各位代表,在过去一年里,我们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和慈溪自身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注意倾听群众呼声,扎实推进实施五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牢记第一要务,同步推进稳增长和转型发展。针对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开展“千名干部服务千家企业”专项行动,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风险企业协调处置,市级全年兑现产业扶持资金5.84亿元,为企业减轻负担5.15亿元,办理出口退税和免税71.35亿元,提供应急转贷资金56.93亿元。努力以稳出口、促消费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积极实施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和“月光经济”发展。突出以“四换三名”、新兴产业培育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340个、信息化项目113个,列入省首批“三名”试点企业1家,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77.6亿元、增长5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6.6%,连续两年在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中列第一梯队第三位,再次被评为省“腾笼换鸟”先进县市。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新创宁波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个,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4500亩,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四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加快构建,我市被认定为全国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一。致力于平台建设支撑转型升级,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区镇合一”实现工业总产值57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区新投产或试产企业10家,现代农业开发区创建成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水利科技示范基地,商品市场园区综合商贸城主体竣工,鸣鹤古镇创建成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继续实施招商引智“一号工程”,市级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到位内资50.4亿元,新引进“上林英才”计划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31个。
推进对口帮扶以及与常山县山海协作工作。
    第二,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提升城市品质和乡村风貌。着力以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首次普查全市地理国情,编制中心城区整体风貌规划、管线综合规划,修编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方家河头村建设规划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4.5平方公里,文化商务区23幢商务楼宇主体全部结顶,其中13幢实现商务入驻,大剧院、科博文化中心、休闲广场等项目有序建设,城西休闲商务区加快成型,保利商业体基本建成,完成房屋征迁17.57万平方米,白彭、界牌以及北二环东延一期安置房顺利分配。全方位实施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北二环路中段改造、青少年宫北路北延等实现主车道通车,景观大道、杨梅大道北段改造主体基本完工,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881只。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智慧城管系统,新增城区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热点6个。不断提升中心镇、特色镇功能和美丽乡村品位,周巷、观海卫、龙山三镇新城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城镇能级提升步伐加快,三个镇和崇寿镇列入宁波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试点,新实施中心村、特色村、环境改造提升村建设28个,评选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星级村67个,列入省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6个、宁波市全面小康村5个,“农房两改”完成拆迁2538户、安置3040户,在宁波大市内率先组建成立市镇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103家,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三位。
    第三,实施分类指导,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宜居家园。贯彻实施市委美丽慈溪建设决定,新创国家级生态镇街道6个,通过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技术评估。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八大专项整治”,喷涂漆、铝压铸等行业整治基本完成,中心城区6个马路市场平稳关闭,建设工程扬尘、农副产品偷盗、垃圾乱焚烧乱倾倒、滥建坟墓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建立环保执法联动机制,实现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城乡全覆盖,健全建筑垃圾收运体系、实现资源化利用164.6万立方米,拆除非法无序广告牌776块,完成废弃矿山治理8个,新增平原绿化造林面积5500亩。开展渔场“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拆解涉渔“三无”船舶141艘。强化用地保障和集约利用,实现土地报批5167亩,开发造地新增耕地2109亩,清理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818亩、供而未用土地3643亩。切实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实施106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和十大减排工程,提前淘汰黄标车7808辆,区域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通过上级验收,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
    第四,突出重点难点,切实加强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认真办好年度10大类30项政府惠民项目,全年公共财政预算资金用于民生支出66.2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7%。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2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41元、增长1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7%。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65万个,创业带动就业8.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1%、 2.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发放社会保障卡11万张,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达到1874.6元,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水平达到75.9%,民政救助资金支出1.2亿元,市慈善总会发放善款7287.9万元,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受益3.38万人次,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331家、村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32家。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评估,入围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到85%,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7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慈林医院建成投用,“政府医学助学金”新签订助学协议126人,已有50%以上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青瓷文化传承园建设,成功举行文化慈溪创意汇,发掘、保护潮塘江元代沉船,创建成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水平持续提高,创建成省老年人太极拳之乡;稳步发展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方志等事业,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人口自然增长率0.88‰。强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建立完善社会舆论引导体系,妥善处置化解重大舆情事件。围绕争创省平安县市“九连冠”目标,统筹加强流动人口引导调控、素质提升和管理服务,强化社会治安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打击整治,加强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健全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环保纠纷调处机制,守牢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底线,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和安全生产事故起数稳中有降。
    第五,严守“八项规定”,扎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完成55个专项整治,建立健全19项规章制度,在反对“四风”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在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开展工作,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89件、市政协提案366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加快简政清权和审批提速,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实施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整合,公布市级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市级部门权力事项精简幅度达到47.3%,进一步拓展审批服务功能,窗口审批事项平均承诺时间再次减少24.8%。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成网上政务大厅,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建设。厉行勤俭节约,细化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出差食宿、会议培训等开支标准,清理腾退党政机关办公用房2.7万平方米,“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5.5%。防控廉政风险,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招投标电子化交易和预选承包商制度,强化审计整改落实,严厉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在外部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内部发展新问题和新挑战持续显现的情况下,过去一年我市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更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奉献。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慈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慈溪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不断积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去年地区生产总值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二是经济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的动力亟待增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缓慢,重点领域改革还不够到位,招商引智支撑乏力,产业大项目明显缺乏,经济发展后劲呈现不足;三是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交通治堵等方面还缺乏治本措施,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四是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领域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均,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五是政府效能和廉政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四风”问题尚有反复,作风建设任重道远,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破难攻坚能力不足、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一些重点工作推进不力。为此,我们要直面人民群众的关切,正视自身工作中的问题,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二、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一年。问题是时代之声音,人心是最大之政治。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征,更加注重抓当前与利长远相结合,更加注重稳增长与调结构相平衡,更加注重优作风与惠民生相一致,趋利避害、顺势而为,爬坡过坎、主动作为,全力保持慈溪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型提升”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依法治市为保障,坚定不移改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持之以恒抓生态治理、城镇治理和社会治理,启动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联创”,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发展新优势,提高治理新能力,增进群众新福祉,扎实提升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水平。
    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58%以上;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今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稳中求进,推动实体经济回升向好。面对新常态,行稳则致远。要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目标,以壮大实体经济为载体,继续实施主要经济指标“双底线”管理,努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一是促进企业稳定生产。深化开展“千名干部服务千家企业”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引进、立项审批、投产达产、人才引进等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加强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分类处置、妥善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推动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经济发展秩序,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二是促进投资稳健增长。在政府投资项目“保续建、控新建、优结构”的同时,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完善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全力保障条件成熟项目建设,谋划储备“十三五”时期重大项目。围绕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推进滩涂围垦、电力、信息化网络等项目建设,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开建输变电工程3个、投运5个,推动实施“全域光网”工程。三是促进出口稳固回升。扶持和推动企业巩固出口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拓展服务贸易,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和品牌打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力争自营出口超百亿美元。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培育境外生产制造、贸易营销和资源开发基地。鼓励扩大进口,推动“以进带出”。四是促进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深化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各方力量联动作用,促进企业诚信、银行诚信和银企互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和引导管理,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二)立足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结构调优做强。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发展条件的变化,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狠抓工业“百个重点项目、百亿市级投资”,加强重点龙头企业培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30%左右。突出智能化、品牌化方向,推动家电产业振兴做强。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建设,推进产业互联网化,实施企业信息化项目100个以上。二是发展壮大服务经济。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电子商务企业培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启动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注重运用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抓住“营改增”契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完善提升智慧商圈,打造特色夜市街区,促进“月光经济”发展,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充分挖掘国药养生、青瓷文化、古旧家具、运动康体、乡村休闲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重点景区集聚整合和改造提升,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并进,扩大旅游消费比重。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绿色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为方向,加快建设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四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农机化作业水平。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营销队伍。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构建,推进农田小型水利建设,发展节水灌溉1.2万亩,推广应用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四是全力打造产业平台。加强市与新区融合联动发展,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项目互促互进。立足产城融合发展目标,抓紧配套完善各大平台基础设施,加快功能区块开发建设,全力推进产业招商,切实提高产出效益。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深化完善“区镇合一”体制,全年完成投资7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6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区力争落户项目超40个、投产企业15家。商品市场园区实现综合商贸城全面竣工,攻坚推进慈溪农贸城、国际名品城、石油化工城建设。鸣鹤风景区全力推进整体开发招商,打响休闲养生山水古镇品牌。现代农业开发区在稳步提升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建设精品产业轴线。
    (三)立足激发活力,推动体制改革再创优势。全面落实市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决定,全力推进年度十大重点改革任务攻坚,切实将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新优势新活力。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低效利用土地退出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完善用电、用水、用气、排水差别化、阶梯式价格机制,创新生态保护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推进创业创新机制改革,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等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营等模式进入公共领域。积极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扩大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深化省金融创新示范市建设,鼓励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筹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态。积极引导企业拓展多元融资渠道,着力推动企业上市。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二是日益彰显城乡改革亮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4个试点镇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步伐,努力在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上创出典型。深化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扩面提升“四大合作”试点及相关配套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确权登记,制定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配套政策,探索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基本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探索推行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市场化、专业化运行管理。健全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推动民资参与办医、办学、养老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卡发放,拓展社会保障卡功能,实现与通用就诊卡“两卡合一”。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改革,稳妥推进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完善市新闻中心运作机制。四是不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取消非许可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拓展联合审批范围,完善快速审批、代办服务机制,强化涉审中介机构管理。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中心镇扩权改革和双向关系理顺。抓住税制改革契机,涵养培植新的财源,强化税收征管。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镇级财政体制,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四)立足强化动力,推动创新开放提升能级。坚持依靠产业化的创新、产业链的招商作为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提速科教园区建设。实质性开建科教园区,加快与中科院系统合作的两大创新平台构建,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引进2家合作实体,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入驻5个创新团队,推动园区招校引院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八翻番、四提升”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推进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构建研发机构、建立创新联盟,新创宁波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0家。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新增100家创新型初创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成果运用,实现授权发明专利稳步增长。三是提升人才支撑水平。深入实施“上林英才”计划,建设留学生创业园核心区,争取引进领军人才及团队25个以上,引进培育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宁波“3315计划”人才及团队6个以上。加强技能型、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四是扩大开放招商实效。坚持招商引智“一号工程”,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和工作机制,推行全员招商、合作招商、“以企引企”招商,加大慈商回归工作力度,重点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创新团队、研发机构等项目,市级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到位内资46亿元。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上海自贸区建设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进一步加强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充分发挥外事、侨务、对台工作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对外交流。
    (五)立足宜居品质,推动城乡一体纵深发展。坚持以优质、高效、有序为方向,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以产促城、产城融合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一是坚持规划科学引领。开展全市域规划整合研究,启动市域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环境功能区划。抓好新一轮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等编制,加强重点区块、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二是完善综合交通功能。着力优化市域路网,建成胜陆公路胜山至横河段、建附线一期等工程,推进沿海北线灵峰浦至跳头浦段、长邱线延伸段一期建设。强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重视解决重要路段交通梗阻问题,打通6条断头路,实施西二环中段综合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只以上。提高公共交通水平,加快客运中心站建设,新增和更新公交线路10条以上,建成投用公交IC卡系统,启动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建设运营。三是强化城市品质提升。基本建成文化商务区,全面推进商务楼宇招商入驻,充分发挥城市经济主平台作用。攻坚推进城西休闲商务区、城南板块等各在建板块征迁扫尾和成型见效,有序推进四灶浦南延(新城河)拓疏一期工程,完成房屋征迁18.3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80万平方米、分配46.3万平方米,启动危旧房改造10万平方米。加强市容秩序综合治理,增强智慧城管平台实效,提高城市管理法治化、属地化、精细化、文明化水平,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和垃圾收运管理体系。四是加快强镇建城步伐。支持推动周巷、观海卫、龙山、逍林等中心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各自目标定位和现状基础,强化功能设施完善、城镇区块开发、产业项目支撑,推进中心镇与周边镇全方位统筹联动,着力在小城市建设发展上创出特色和活力。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申报省特色小镇。支持促进其他各镇向新型城镇化迈进,建设各具特色、人文和谐的美丽城镇。五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各具特色的示范村建设,全面建成南部沿山精品线。稳妥推进“农房两改”,试行农民公寓、农民集中居住区土地分割登记发证。深化强村富民工程,规范落实村发展留用地指标,多渠道培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
    (六)立足绿色低碳,推动生态治理持续发力。深入执行市人大关于生态市建设决议,以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标本兼治提升环境质量,群策群力建设美丽慈溪。一是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全力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市,强化“河长制”以及“一河一策”治理,疏浚各类河道200公里,新建生态河道35公里,全市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加强污染源头治理,新建截污管网30公里,新发放排水许可证600本,新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2个,完成畜禽养殖场治理改造110家、关闭100家以上。加快各类治水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四灶浦拓疏、郑徐水库工程,推进东横河洪涝综合治理、西部污水处理厂、城南水厂等项目建设。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启动创建省节水型城市。二是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健全市、镇、村三级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力争各项创建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要求。巩固提升污染行业整治成果,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浙江再生塑料产业基地转型发展。保持“三改一拆”力度不减、势头不变,推进无违建市、无违建镇街道创建,确保40%的镇街道创建成功。深化“四边三化”、“森林慈溪”等行动,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提升工程,实施峙山公园等城市休闲绿地改造,争创国家园林城市。贯彻执行新《环保法》,强化环保综合执法体系、基层执法力量构建,开展环境监管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试点,健全环境违法快速反应处置机制。三是积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试点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适时实行大气重污染预警响应。综合整治大气复合污染,淘汰改造高污染燃煤锅炉,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煤改气,强化建设工程扬尘控制,实现黄标车、无标车全市域禁行。提高天然气覆盖率,推进市域高压管线建设,建成加气站6座。四是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加强能耗强度、总量“双控”管理,探索新建项目用能增减挂钩、重点用能企业差别化管理等办法,实施6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强化减排倒逼、源头管控,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稳步推广清洁生产,支持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应用。
    (七)立足安定有序,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突破。着力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真正把信用视作社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是重视网络社会引导规范。提高政府公众网络平台运作水平,强化适应网络社会的舆论引导和新闻发布体系建设。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防范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健全网络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机制,消减网络负影响、增强网络正能量。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筹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综合监管体系,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培育社区特色服务品牌,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活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四是全面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整合构建基层管理服务网格团队。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进社区矫正中心和基地建设,依法规范和提升信访工作水平。继续加强流动人口引导调控、素质提升,建立完善以积分制为基础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深化拓展和谐促进会功能。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活动,开展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服务长效机制试点。五是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深化“平安慈溪”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天网工程”二期、村社区“小天网”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盗抢诈骗、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狠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推行网格化、清单制管理,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面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全力推进“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专项整治,规范提升“低小散”产业,加强重点区域、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实施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强化应急救灾能力建设。推进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促进双拥共建。
    (八)立足民生福祉,推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群众利益为依归,着力把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提升民生福祉发展质量。一是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制定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规划,深化基层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国打响慈孝文化品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健全文化礼堂“建、管、用”长效机制。倡导志愿服务,打造志愿品牌,实体化运作志愿服务中心。二是全力办好政府惠民项目。按照群众提、群众定的理念,立足于民生需求、问题导向、覆盖全局,以量力而行、当年见效为原则,真心实意办好充分就业、教育普惠、卫生服务、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环境改善、社会关爱、文体共享、交通提升、公共安全等十个方面30项惠民项目。三是推进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加强就业帮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2万个。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全民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基本完成“老农保”清理并轨,推进阳光医保监管平台建设,推动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推行失业保险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87.5%。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积极推行多元化养老服务,推动社会养老机构项目、城乡养老设施建设,新建村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40家,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成残疾人康复指导服务中心。建立住房保障申请日常受理机制,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编织好社会救助安全网,开展全国“救急难”试点。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民政福利、红十字事业发展。四是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积极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争取省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创成省特色示范高中2所,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职教办学、育才模式创新,完成慈溪中学、龙山中学迁建。五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医疗合作与资源整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龙山医院竣工投用、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开工,全力推进市第五人民医院招商办医。提高医技医术水平,强化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患矛盾化解。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强化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六是促进文化体育事业蓬勃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运作,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举办第十届市艺术节、第三届中国慈溪越窑青瓷文化节。保护传承地域文化,加快推进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青瓷瓯乐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探索文化创意园专业化管理运营,开建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推进民间博物馆集聚区建设,启动特色文化产业资源“一镇一品”工程。创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出版发行《慈溪市志》。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规范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第三方管理。
    在做好上述八方面重点工作的同时,今年还要科学谋划、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做好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实施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增长中高速、确保质量中高端提供科学指南。
三、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依法行政与时俱进,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行政行为在法治框架内开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一)牢固确立法治思维。恪守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决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和考核,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对政府依法行政实行专业机构评价和社会满意度测评,切实提高公务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决策反馈和问责追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阵地建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基层司法所、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制度体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坚决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行政复议审理等机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以及执法队伍向镇街道延伸,试点开展执法现场监督和过程监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提升公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健全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与镇街道协作联动机制,大力倡导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精神,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现象,严格行政问责、失职渎职惩处。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推动形成勇于革新、敢为人先的浓厚氛围。树立公务人员正面典型,积极以正风正气弘扬正能量。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公众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
    (三)始终坚持勤政为民。我们深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已收尾,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市政府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持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决不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深入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政府广大公务人员既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要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破除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满心态,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树立发展标杆,加快争先进位。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完善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以及深入调研制度,深化落实“圆桌夜谈”制度,努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扎实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让所有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四)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层层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加强规划调整、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环保执法、基层管理等领域监察监督,筑牢廉政“篱笆”、防止权力“越线”,积极推动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转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始终保持肃贪惩腐高压态势。严格控制政府机构临聘人员数量,持续压缩行政成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确保“三公”经费开支持续下降,腾出有限资金用于治理生态、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新一年迎来新希望,新常态承载新使命。展望慈溪未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深信,坚韧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让我们在中共慈溪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继续谱写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的精彩篇章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8 CIXIRD.GOV.CN
主办单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37320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1394584位访客